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专利文献信息中蕴含着大量的技术内容、经济内容以及法律内容,加强对专利文献信息的利用对提升当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明确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优化企业的新旧技术转换能力等均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专利信息主动推送服务是当前信息化技术背景下一种较为新颖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其能够通过专利信息推送服务平台的建立帮助相关企业实现专利信息筛选、定期定时推送等多项服务功能。基于此,本文将以某专利信息主动推送服务的实际展开效果为例,对专利信息主动推送服务的模式和体系进行全面探索与展望。

  • 标签: 专利信息 主动推送服务平台 实施效果 建议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护理阶梯式推送模式在腰椎间盘微创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该院接受微创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管理,试验组接受康复护理阶梯式推送模式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术后1 w、1个月时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康复护理阶梯式推送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术后患者施加干预,可显著改善其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功能障碍程度,提高康复效果。

  • 标签: 康复护理 阶梯化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治疗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6至11月应用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5例近弓部主动脉病变的诊疗经验,5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6、18个月复查CTA均显示主动脉塑形良好,所有支架形态良好,分支支架通畅,无内漏发生。我们认为主动脉分支支架避免了复合手术带来的手术创伤、烟囱技术比较高的内漏发生率、开窗技术支架稳定性较差等缺点,具有标准的术式,有很合理且精确的定位、释放方式,是一种左锁骨下动脉的重建新方法,但其手术操作过程相对复杂,需要术者不断地总结经验,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主动脉壁结构破损、管壁变薄,在管腔内高压血流冲击下,局部向外膨胀扩张并达到正常主动脉直径的1.5倍以上时定义为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指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至髂动脉分叉之间的主动脉瘤。由于胸腹主动脉瘤累及范围广,涉及几乎全身所有内脏器官,手术无法避免会导致器官缺血,且手术切口、手术范围毗邻关系复杂,手术时间长,术后全身系统均可能出现并发症,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一直是主动脉外科中的难点。近年来手术推广、麻醉管理、体外循环技术、术后监护水平、抗凝血药物甚至人工材料的改进,显著提高了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的安全性。本共识详细描述技术难点,包括胸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的显露、腹腔脏器血管重建等细节。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对国家主动健康2030计划,为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影像科应从加强科普宣传、开展早筛早诊行动、加大针对重大慢病的研究、推动基层标准化高质量建设4个方面主动布局和参与,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做出影像工作者的贡献。

  • 标签: 放射学 主动健康 科普教育 基层建设
  • 简介:摘要“健康中国”行动明确提出了“以健康为中心”的战略转变和主动应对“健康老龄化”的战略需求,如何预防脑衰老,保持脑健康则是追求健康老龄化的高阶目标。应用统一的、适合相应年龄的、多维度、多学科、敏感的指标或工具来测量和监测脑功能和脑健康,从而提升对脑疾病的机制深刻认识。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提高认知储备,有益于脑健康。认知干预适用于认知障碍各阶段,可融合到老年人和慢病人群的数字健康和数字医疗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期杂交腹主动脉去分支化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的近期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22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在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2例接受分期杂交腹主动脉去分支化手术修复(abdominal aortic debranch,AAD),10例接受传统的胸腹主动脉置换术(thoracoabdominal aortic replacement,TAR)。AAD包含两期:一期手术为正中开腹,Y形人工血管置换肾下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同时重建腹主动脉分支,右侧分支人工血管-右肾动脉-左肾动脉,左侧分支人工血管-肠系膜上动脉-肝总动脉;二期为腔内修复锚定近远期正常主动脉或人工血管。对比分析两种方式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结果总体死亡比例为13.6%,TAR组死亡比例明显更高(0对30%)。主要病因为夹层(91.7%对90.0%,P=0.895)。Crawford分型两组均以Ⅱ型为主(58.3%对50.0%,P=0.082)。TAR组马方综合征患者比例更高(30%对0,P=0.046)。术后24 h引流TAR组显著更多[(355.0±199.2)ml对(1244.0±716.1)ml,P=0.003]。TAR组肺部感染比例更高(40%对0,P=0.018)。住院费用AAD组更高[(28.4±8.3)万元对(19.3±10.4)万元,P=0.033]。结论分期杂交腹主动脉去分支化技术可以有效治疗胸腹主动脉瘤,与传统胸腹主动脉置换相比,手术创伤更小但费用更高。

  • 标签: 胸腹主动脉瘤 杂交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主动脉夹层再次近端主动脉手术的临床结果和经验。探讨首次手术与再次手术的关系,再次手术指征、体外循环策略、术中技术细节以及术后早中期结果。方法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28例患者接受29次再次正中开胸近端主动脉手术。全组男23例,女6例;年龄(45.1±12.7)岁。马方综合征15例(15/29,51.7%),白塞病3例(3/29,10.3%)。患者首次手术方式包括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Bentall手术和升主动脉替换术,同期孙氏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再次手术指征为:急慢性A型主动脉夹层远端扩张、近端主动脉瘤、吻合口漏、炎性主动脉病变致瓣周漏、机械瓣功能障碍合并主动脉瘤和主动脉根部脓肿。再次手术方式包括Bentall手术,Cabrol手术,Wheat手术,再植法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术手术,吻合口漏修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全弓替换+支架象鼻置入术(孙氏手术),升-右股动脉转流,腹主动脉替换。结果全部患者住院死亡1例(3.4%),原因为术后出现严重肺部并发症,双肺实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氧死亡。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症2例(6.9%),1例经ECMO辅助后痊愈,1例术后半年死亡。术后二次开胸止血3例(10.3%),肾衰需要透析3例(10.3%),下肢轻瘫1例(3.4%),均痊愈出院。随访期间因低心排血量综合症、多脏器衰竭死亡1例,全胸腹主动脉替换1例。1例患者Bentall术后冠状动脉开口瘤样扩张行Cabrol术,术后1年再发A型夹层行再次孙氏手术。结论心脏和主动脉手术后的再次主动脉近端手术安全有效,近中期结果良好。术前全面评估,术中顺利开胸和建立体外循环,有效的脏器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主动脉疾病,特别是马方综合征患者再手术的可能性较大,要严密随访,必要时及时手术,避免主动脉破裂。孙氏手术适于复杂弓部二次手术。

  • 标签: 再次主动脉手术 吻合口漏 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Mark Lown认为现有的证据足以支持对于房颤的大规模筛查,但Patrick Moran认为仍然有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为了避免过度诊断,我们仍需要更多来自随机对照研究的证据。

  • 标签:
  • 简介:主动配电系统(简称ADN)指的是内部包含分散式能源,具有高效控制和运行能力的电力系统。对于供电企业而言,使用主动配电系统可以明显削减运营成本,提高供电效率。主动电网还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传输速度,从而解决偏远地区电能输送不足的困难。文章作者首先介绍了主动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优势,然后对这一系统在供电中的可行技术进行了详细探讨。

  • 标签: 主动配电网 电力系统 可行性 分布式能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升主动脉直径大小,对比分析术前血液生物标记物差异,同时评估此部分患者术前升主动脉的直径值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入组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高危预警及干预研究"项目的641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指南推荐的升主动脉直径预防干预值将患者分成两组(组Ⅰ<55 mm,组Ⅱ≥55 mm),进行术前升主动脉直径大小血液生物标记物差异及升主直径对患者短期预后影响的对比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CT扫描评估升主动脉直径。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升主动脉直径(46.9±9.7)mm,组Ⅰ占84.1%;男性患者较女性更易发生主动脉夹层,且大多数患者的发病年龄在60岁之前;组Ⅱ术前血液炎症指标计数较高;术前组Ⅰ短期生存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在发生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时升主动脉直径多在55 mm以下;而且术前升主动脉直径≥55 mm患者血液炎症指标计数高;同时升主动脉直径较小患者的生存率和短期预后较好。

  • 标签: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升主动脉直径 血液生物标记物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降主动脉真腔狭小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9例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降主动脉真腔狭小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1~56(41.6±9.2)岁;急性夹层2例,慢性夹层7例,马方综合征5例。术前全主动脉CTA检查证实为A型主动脉夹层,同时显示降主动脉真腔狭小,术中无法置入支架血管。手术采用四分支人工血管替换升主动脉,急性者同时行半弓替换+弓部血管去分支,慢性者行全弓替换;同期行Bentall手术3例,根部成形手术4例;对降主动脉真腔狭小,处理方法为:2例急性期患者采用杂交手术,即血管替换术后,DSA下置入24号覆膜支架血管;对于慢性患者,2例采用内膜纵行开窗术,后内衬相应大小的2~3 cm人工血管与四分支血管远端吻合;5例降主动脉直径较粗(>5 cm)者,术中直接在假腔内置入支架血管或涤纶人工血管(备二期行降主动脉替换手术),缝闭真腔近端。结果本组患者无住院死亡,无神经系统障碍、截瘫、腹腔脏器缺血、下肢功能异常等并发症。早期随访中,行杂交手术者,CTA显示支架位置及形态良好,弓部假腔血栓化闭合;假腔内置入人工血管者在术后3个月均接受胸腹主动脉替换术;2例内膜纵行开窗患者,其中1例在术后随访中行TEVAR治疗,另1例假腔扩大明显而接受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结论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降主动脉真腔狭小患者的处理棘手,方法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此类患者,杂交手术或分期手术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降主动脉 杂交手术 分期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心血管外科领域经导管腔内治疗的理念、技术、材料发展迅速,适应证不断扩展,深刻影响着心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方向。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已成为急、慢性远端主动脉弓或胸部降主动脉、腹主动脉病变的常规治疗方法,在升主动脉疾病包括升主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及急慢性夹层、壁间血肿、穿透性溃疡等的治疗中亦受到关注并有相应报道。相比于经典外科开放手术,腔内修复术具有微创优势,增加了高危患者的治疗选择。由于升主动脉和主动脉根部解剖结构特殊,支架材料和手术器械选择有限,腔内修复术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术式的中长期疗效亦缺乏可靠的临床证据,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血管内手术 假体和植入物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对比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预后。方法检索 PubMed、Embase、Scopus、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发表于2012年1月至2022年2月的文献,筛选对比评估TAVR和SAV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包括术后1个月及1、2、5年的全因死亡率、卒中发生率、再手术率及并发症(起搏器置入、心房颤动)发生率。采用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17篇文献,共11 712例患者,其中接受TAVR治疗者6 007例,接受SAVR者5 705例。高质量研究4篇,中等质量研究13篇。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接受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1个月,TAVR组新发心房颤动率低于SAVR组(RR=0.28,95%CI 0.21~0.38,P<0.001),全因死亡、卒中、起搏器置入与再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1年,TAVR组的全因死亡率(RR=0.85,95%CI 0.74~0.97,P=0.01)及新发心房颤动率(RR=0.28,95%CI 0.20~0.39,P<0.001)低于SAVR组;但起搏器置入率高于SAVR组(RR=1.79,95%CI 1.11~2.89,P=0.02),而两组的卒中发生率及再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2年,TAVR组的起搏器置入率高于SAVR组(RR=2.23,95%CI 1.28~3.86,P=0.004),新发心房颤动率低于SAVR组(RR=0.46,95%CI 0.38~0.56,P<0.001),两组在全因死亡、卒中及再手术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5年,TAVR组的起搏器置入率(RR=1.89,95%CI 1.13~3.17,P=0.02)及再手术率(RR=3.64,95%CI 1.75~7.58,P=0.000 5)均高于SAVR组,而新发心房颤动率低于SAVR组(RR=0.45,95%CI 0.37~0.55,P<0.001),两组在全因死亡及卒中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AVR术后全因死亡率和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均低于SAVR,对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其为一种优选治疗方式。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随机对照试验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腹主动脉分支重建是处理主动脉疾病的挑战,开放手术、杂交技术、开窗/侧支支架、平行支架等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了复杂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指征。不同技术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根据病变特点、术者临床经验和不同技术的适应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分支重建策略。

  • 标签: 腹主动脉 分支重建 腔内治疗 开放治疗 开窗支架 侧支支架
  • 简介:摘要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经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造成正常主动脉壁分离,形成真假腔的一种凶险的心血管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尽管发病率低,但发病突然,且病死率极高。主动脉夹层的诱因错综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与主动脉壁结构异常、血管壁炎症反应和血流动力学有关。该文重点整理了炎性细胞和主动脉固有细胞在主动脉夹层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夹层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炎性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Ⅱ期经假腔隔绝(false lumen endovascular occlusive repair,FLEVOR)促进主动脉重构的早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本中心收治的主动脉夹层Ⅰ期近端修复术后Ⅱ期行FLEVOR手术的患者,观察其临床转归、假腔血栓化以及主动脉重构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例患者,年龄(51.3±14.9)岁。4例既往因Stanford A型夹层行开放手术,8例B型夹层近端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距近端修复术的时间范围为3个月至16年。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未观察到内脏缺血、截瘫或院内死亡。中位随访时间16.7个月,3例患者假腔存在血流灌注,8例患者假腔完全血栓化,72.7%的患者腹主动脉最大径减小。结论FLEVOR手术能够有效经假腔隔绝血流,诱导假腔血栓化,促进主动脉重构,同时保护脊髓和内脏动脉血供,减少Ⅱ型内漏返血。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血管内手术 远端瘤样扩张 主动脉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