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的原因,探讨分布法在术后防管路滑脱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患者在住院期间意外脱管不良事件报告材料意外脱管共35例,意外拔管率0.792‰,对存在问题和原因运用分析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导尿管非计划拔管率、胃肠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呈持续下降趋势。导尿管非计划拔管率(‰)第一季度0.369,第季度0.209,第四季度0,季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第一季度0.995,第季度0.689,第四季度0.582,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分布,能够得到管路滑脱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可以降低管路滑脱的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三间分布 预防 管路滑脱 效果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肛周脓肿患者隙引流术(TCC)后发生肛瘘的影响因素,为肛周脓肿患者TCC术后拟定早期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TCC治疗的93例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后2个月参照相关标准评估肛周脓肿患者肛瘘发生情况;设计基线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记录,纳入可能的影响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肛周脓肿患者TCC术后肛瘘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93例肛周脓肿患者TCC术后发生肛瘘18例,发生率为19.35%;经单因素分析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肛周脓肿病史、肠道菌致病、C反应蛋白(CRP)过表达、白细胞介素8(IL-8)过表达均是肛周脓肿患者TCC术后发生肛瘘的影响因素(OR>1,P均<0.05)。结论肛周脓肿患者TCC术后肛瘘发生风险高,可能与肛周脓肿病史、肠道菌致病、CRP过表达、IL-8过表达有关,临床应重视有上述风险因素的肛周脓肿患者TCC术后早期预防、干预,以期降低肛周脓肿患者TCC术后肛瘘发生率。

  • 标签: 脓肿 肛周 三间隙引流术 肛瘘 肠道菌群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8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管为城市的水、电、暖、气等设施的维护、保养提供了极大方便。但管施工具有施工范围广、空间局限和地下作业环境复杂等特点,管安全管理受体线性长,空间局限和地下作业环境复杂等特点制约,在安全管控方面难度非常大,如何在封闭的现场内有效的对现场设备设施进行摸底管理,如何对设备设施进行远程安全监控,如何对体内施工作业的应急逃生和作业环境有毒有害气体管理进行监控控制等难题亟待解决。本文意在探讨此种施工环境下,如何引入智能远程控制系统助力体安全管控工作,为体内施工提供更有力的安全保障。

  • 标签: 远程控制 廊体内 安全 管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酚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部行IVF-ET治疗的4289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及非妊娠组,分析影响患者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再根据移植前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未接受药物治疗组(A组)、术前静脉滴注阿托西班组(B组)、术前联合术中注射阿托西班组(C组)、术中静脉滴注酚组(D组),比较四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妊娠结局,以及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年龄、优质胚胎数及移植前用药方式是影响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独立因素(P=0.031、P=0.039、P=0.020)。D组患者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A组(P均<0.001)、B组(P均<0.001)及C组(P<0.001,P<0.001,P=0.001);其异位妊娠率明显低于A组、B组及C组(P均<0.001);流产率低于A组(P<0.001)。治疗期间及治疗后,4组患者均未见不适主述及过敏反应,所有出生婴儿均无出生缺陷。结论用药方式是影响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独立因素,术中静脉注射酚可明显提升IVF-ET患者胚胎种植率及妊娠率,并降低其流产率。

  • 标签: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间苯三酚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中椎融合器高度对不同退变程度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为融合器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建立下腰椎(L3~S1)维有限元模型,并在L3,4节段构建轻、中、重种不同程度的退变节段,在L4,5节段模拟进行OLIF手术,并分别植入高度为8、10、12、14 mm的融合器;施加7.5 N·m力矩使腰椎产生前屈、后伸、侧弯和轴向旋转运动,分析融合器高度变化对手术邻近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椎最大应力及关节突软骨最大应力的影响。结果邻近节段活动度及椎间盘的最大应力随着融合器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这一趋势在中、重度退变组不明显。植入四种不同高度(8、10、12、14 mm)的融合器后,L3,4节段均在后伸时ROM达到最大,轻度退变组分别为2.68°、2.71°、2.94°和2.98°,中度退变组为2.33°、2.37°、2.41°和2.49°,重度退变组为1.94°、1.99°、2.14°和2.21°。L3-4椎间盘均在右侧弯时应力达到最大,轻度退变组分别为23.95 MPa、24.60 MPa、24.90 MPa和25.34 MPa,中度退变组为25.57 MPa、25.60 MPa、25.82 MPa和25.89 MPa,重度退变组为25.95 MPa、25.99 MPa、26.48 MPa和27.13 MPa。L3,4节段关节突软骨均在后伸时应力达到最大,轻度退变组分别为15.87 MPa、15.78 MPa、16.29 MPa和16.43 MPa,中度退变组为15.97 MPa、16.31 MPa、16.53 MPa和17.79 MPa,重度退变组为16.17 MPa、16.49 MPa、16.95 MPa和17.35 MPa。结论对需要进行OLIF手术的轻度腰椎退变患者,手术节段的椎高度不宜过度撑开;而对需要进行OLIF手术的中、重度腰椎退变患者,建议选择椎融合器高度较原椎间隙高度增加0~2 mm即可。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椎间盘退行性变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酚治疗宫内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开封市妇产医院收治的188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94例。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皮下注射),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酚。比较组治疗前后羊水指数(AFI)和脐动脉血流阻力(S/D)指标变化,同时比较组产妇的临床效果和产后2、24 h出血量。结果治疗前,组AFI及S/D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AFI及S/D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88/94),高于对照组的75.53%(71/94),P<0.05。研究组产后2、24 h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酚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孕妇,有助于增加羊水量,效果显著,且不会影响产妇产后出血情况。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间苯三酚 妊娠晚期 羊水过少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股骨转子传统骨折分型与维新分型的一致性,探讨新分型的可靠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治疗的189例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术前的X线片和CT影像资料,6名骨科医生作为观察者对上述患者分别采用Evans分型、Jensen分型、AO分型和新分型进行分型。1个月后将原有的189例患者的影像资料重新编号,再次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型。比较基于X线片和CT不同分型的观察者和观察者内的卡帕(Kappa)系统。结果Evans分型、Jensen分型、AO分型、新分型X线片的观察者卡帕(Kappa)值分别为0.54±0.03、0.53±0.03、0.45±0.03、0.63±0.02,CT的观察者Kappa值分别为0.49±0.03、0.49±0.03、0.44±0.04、0.63±0.03。X线片的观察者内Kappa值分别为0.53±0.02、0.54±0.03、0.44±0.04、0.65±0.02,CT的观察者内Kappa值分别为0.52±0.03、0.52±0.03、0.41±0.02、0.64±0.03。基于X线片和CT,新分型的观察者、观察者内Kappa值均高于Evans分型、Jensen分型和AO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股骨转子骨折分型相比,新分型可靠性强。

  • 标签: 股骨 骨折 可重复性,结果 骨折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在绝经后妇女节育器取出术中间苯酚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妇计部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拟行节育器取出术的绝经后妇女58例,数字随机表法均分成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使用米索前列醇,观察组使用酚,比较组镇痛效果与宫颈软化效果。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86.21%,高于对照组62.07%(P<0.05);观察组宫颈软化优良率为93.10%,比对照组68.97%明显更高(P<0.0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绝经后妇女节育器取出术中应用酚的镇痛和软化宫颈效果比米索前列醇更佳,值得推广。

  • 标签: 间苯三酚;绝经后妇女;节育器取出术;镇痛效果;宫颈软化效果
  • 作者: 姜立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第5期
  • 机构: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 妇二科,北京101300
  • 简介:目的:评估酚与米索前列醇作用于宫腔镜术前软化宫颈的效果。方法:78例,均为宫腔镜手术患者,就诊时间[2021年4月-2022年4月],选取随机方式,均等拆分,设立2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例数39例,前者为米索前列醇方案,后者为酚方案,对比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宫颈软化情况以及手术相关指标均较优(P<0.05)。结论:宫腔镜术前需要软化宫颈的患者应用酚的效果优于米索前列醇,其宫颈软化效果更为显著,使扩宫以及手术时间均得以缩短,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临床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宫腔镜术前;间苯三酚;米索前列醇;软化宫颈;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前应用酚联合奥布卡因对宫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本院接受宫腔镜手术的124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与观察组62例,其中对照组术前给予奥布卡因药物,观察组术前给予酚联合奥布卡因,观察并比较组患者宫颈软化程度、手术指标、生命体征、VR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宫颈软化总有效率(96.77%)较对照组(77.42%)高(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且视野清晰度较对照组好(P<0.05);组患者给药前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给药后HR较给药前有所增加,SpO2较给药前降低,且观察组HR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0级与Ⅲ级比例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比例较对照组高,而Ⅱ级比例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23%)明显低于对照组(17.74%)(P<0.05)。结论术前应用酚联合奥布卡因有利于提高宫腔镜手术患者宫颈软化程度,扩张宫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对稳定生命体征、降低疼痛、不良反应等方面也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间苯三酚 奥布卡因 术前用药法 宫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牙痛和原发性叉神经痛均由叉神经传导。为准确鉴别诊断,对口腔颌面部疼痛的患者须行严格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本文报道例牙痛误诊为叉神经痛而误治的患者,经验值得重视。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牙痛 误诊
  • 简介:摘要皮-充质转化(MMT)是一类发生于胸膜、腹膜等间皮细胞的Ⅱ型上皮-充质转化(EMT),在腹透致腹膜纤维化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MT在胃癌、结直肠癌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也具有重要功能,但是目前对这一独特的病理类型在恶性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尚未阐明。本文针对皮的结构和功能、MMT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间皮-间质转化 恶性肿瘤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氧化石墨烯(GO)载脐带充质干细胞(UCMSCs)对种膝骨性关节炎(KOA)动物模型的软骨修复作用。方法选择12周雄性新西兰兔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组(每组15只):A组采用改良Hulth+软骨缺损法建立KOA动物模型,B组采用改良木瓜蛋白酶控释剂注射法建立KOA动物模型。每组造模后分为4个亚组:空白对照组(n=3)、GO组(n=4)、UCMSCs组(n=4)、GO+UCMSCs组(n=4)。分别于动物模型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0.5 ml的质量浓度为9 g/L的NaCl溶液、GO颗粒润滑剂(GO质量浓度为30 μg/ml,溶剂为质量分数为0.25%的透明质酸)、UCMSCs悬液(5×106个/ml)、GO颗粒润滑剂载UCMSCs混合悬液(GO质量浓度为30 μg/ml,UCMSCs浓度为5×106个/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治疗后8周各组动物的血清一氧化氮(NO)、Ⅱ型胶原蛋白(COL-Ⅱ)、糖胺聚糖(GAG)、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8周,A、B组中GO+UCMSCs组的血清NO、IL-6、TNF-α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均P<0.01),血清COL-Ⅱ、GAG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1)。A组中空白对照组的血清NO水平低于B组中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097±0.352) ng/ml比(23.662±0.056) ng/ml,P<0.05];A组中UCMSCs组、GO+UCMSCs组的血清COL-Ⅱ水平分别高于B组中对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5.589±0.063) ng/ml比(14.429±0.092) ng/ml,(19.372±0.063) ng/ml比(16.257±0.416) ng/ml,均P<0.01];A组中空白对照组、GO+UCMSCs组的血清GAG水平分别高于B组中对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3.832±0.891) ng/ml比(18.709±0.552) ng/ml,(37.439±2.155) ng/ml比(26.554±0.450) ng/ml,均P<0.01);A组中空白对照组、GO+UCMSCs组的血清IL-6水平分别低于B组中对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6.082±0.323) ng/ml比(18.367±0.861) ng/ml,P<0.05;(7.426±0.294) ng/ml比(8.680±0.242) ng/ml,P<0.01];A组中空白对照组、GO+UCMSCs组的血清TNF-α水平分别低于B组中对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9.466±0.177) ng/ml比(10.013±0.197) ng/ml,P<0.05;(5.139±0.183) ng/ml比(6.210±0.058) ng/ml,P<0.01]。结论GO载UCMSCs能促进种KOA动物模型软骨细胞分泌,降低关节内炎症因子水平,起到软骨修复作用。

  • 标签: 关节炎,膝 间质干细胞 脐带 氧化石墨烯 软骨修复
  • 作者: 张英泽 王海程 陈伟 朱燕宾 丁凯 侯志勇 张奇 王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河北省骨科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石家庄 05005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骨科智能器材重点实验室,石家庄 050051 中国工程院,北京 100088,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河北省骨科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石家庄 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河北省骨科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石家庄 050051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角支撑固定接骨板系统与动力髋螺钉(DHS)固定股骨转子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8对16具男性股骨标本,死亡年龄平均为51.9岁。将8对股骨的左、右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8):制作AO分型31-A1型股骨转子骨折模型,实验组采用角支撑固定接骨板系统固定,对照组采用DHS固定。然后将标本固定于生物力学试验机,以10 N/s的速度加载至400 N。记录并比较组模型的整体形变、16个选取位点的应变值和循环实验结果。结果在400 N的载荷下,实验组和对照组模型的整体形变分别为(0.31±0.13)、(0.49±0.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6,P=0.023)。实验组股骨颈前、前方骨折线上、前方骨折线下外侧、前方骨折线下中间、前方骨折线下内侧、前方固定螺钉根部、股骨颈内侧骨折线下方、股骨颈后、后方骨折线上外侧、后方骨折线上中间、后方骨折线上内侧、后方骨折线下、后方固定螺钉根部上方、后方固定螺钉根部下方、股骨干后平行于固定螺钉、股骨干前平行于固定螺钉位点的应变值分别为-244.90、13.16、-71.77、-124.38、-366.89、121.62、-10.94、-166.00、-54.93、-367.38、-608.93、-69.09、326.50、133.14、52.97、-185.82,对照组分别为-24.62、-40.39、-36.99、-120.97、-486.38、99.20、35.36、-205.67、-74.30、-566.01、-1 085.40、-77.41、334.34、114.08、38.50、-235.74。对照组1具标本加载1 759次时出现内固定失败,实验组无一具标本内固定失败。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骨折,角支撑固定接骨板系统固定较DHS固定的整体形变小,更符合正常股骨生物力学的传导特性。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三角支撑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角支撑固定与Gamma钉固定股骨转子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用一名年龄40岁、身高172 cm、体重75 kg的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提供的股骨CT影像数据,通过Mimics 21.0软件及Geomagic 2013软件重建股骨实体化模型。利用UG 12.0软件建立EvansⅠ型股骨转子骨折模型,重建Gamma钉与角支撑髓内钉模型并分别模拟股骨转子骨折内固定手术。在Abaqus软件中,模拟站立状态下Gamma钉与角支撑髓内钉种内固定模型并收集者主钉、固定螺钉、骨质以及角支撑髓内钉中支撑螺钉的应力峰值,同时测量Gamma钉与角支撑髓内钉固定骨折模型的最大位移。结果在1 200 N载荷下,种骨折内固定模型的应力峰值均位于主钉,其中角支撑髓内钉主钉的应力峰值为233.73 MPa,较Gamma钉主钉的应力峰值(265.21 MPa)减少11.9%;固定螺钉的应力峰值均位于压力螺钉与主钉接触区域,角支撑髓内钉的应力峰值(138.86 MPa)较Gamma钉的应力峰值(180.75 MPa)减小23.2%;骨质模型的应力峰值均位于股骨近端内侧皮质,分别为61.67 MPa和32.38 MPa,角支撑髓内钉较Gamma钉减小47.5%;角支撑髓内钉中支撑螺钉的应力峰值为92.04 MPa。角支撑髓内钉固定骨折模型的最大位移为17.34 mm,较Gamma钉固定骨折模型的最大位移(19.37 mm)减少10.5%。结论与Gamma钉相比,角支撑髓内钉固定可明显提高转子骨折的稳定性,改善应力分布并降低应力峰值、减小应力集中区域,有助于提高股骨转子骨折的疗效。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有限元分析
  • 作者: 王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6
  • 出处:《中国药理学报》2023年第5期
  • 机构: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湖南常德 415000
  • 简介:目的:探析硫酸镁联合酚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6月的100例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核心,依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硫酸镁联合酚治疗,对比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炎症因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干预前的疼痛评分以及炎症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在干预后的疼痛评分与炎症因子水平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患者参与硫酸镁联合酚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在短期内明显减轻,且其炎症因子水平得到良好调整,改善疼痛反应,并促进整体治疗效果提升。

  • 标签: 硫酸镁;联合;间苯三酚;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