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儿童高脂血症胰腺炎多为遗传代谢病,儿童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仅为(3~13)/10万,高脂血症引起的胰腺炎占急性胰腺炎的9%。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7月收治1例V型儿童高脂血症胰腺炎患儿,通过基因测序查出患儿CFTR基因c.2770G>A位点错义突变(编码区第2770号核苷酸由鸟嘌呤变异为腺嘌呤)导致氨基酸改变p.D924N。有关CFTR基因突变造成遗传性胰腺炎的报道极为罕见,且c.2770G>A位点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现对此病例进行报道,希望为儿科医师提供借鉴与启示。

  • 标签: 儿童 高脂血症胰腺炎 CFTR基因 诊断
  • 简介:摘要近年来,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发病率逐渐升高。HLAP较胆源性和酒精性急性胰腺炎更为凶险,病情发展更快,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这可能与HLAP的病因有着密切的关系。HLAP病因复杂多样,相关文献病例报道甚多。本文主要从原发性病因(如Ⅰ、Ⅳ、Ⅴ型高脂血症)和继发性病因(如糖尿病、妊娠、药物、肥胖等)对国内外HLAP病因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高脂血症 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病因
  • 作者: 钟文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大健康》2023年第5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高脂血症患者治疗使用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接收到的合适的患者80例,根据护理不同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结合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的血脂指标明显调节,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治疗有一定成效的占比97.50%,明显比对照组比例高(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治疗中联合用药,发挥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药物的混合作用,增强治疗效果,可以借鉴。

  • 标签: 辛伐他汀;非诺贝特;高脂血症;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联合运用多个指标建立早期预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 HLAP)进展为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的风险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部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92例HLA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9例进展为SAP,63例未进展为SAP。应用单因素分析筛选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HL-SAP)相关的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HL-SAP独立预测指标,构建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个预测指标及模型对HL-SAP的预测能力。运用Bootstrap重抽样法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蛋白、胆固醇和CT分级等对HLAP是否进展为SAP有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OR=2.112; 95%CI:1.022~4.366; P<0.05)、CT分级(OR=5.818; 95%CI:2.481~13.643; P<0.01)、胆固醇(OR=1.146; 95%CI:1.004~1.308; P<0.05)为HL-SA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D-二聚体、CT分级、胆固醇和三者联合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802、0.875、0.665和0.927。模型预测能力的内部验证表明,C指数为0.927。结论早期运用联合D-二聚体、CT分级及胆固醇的模型对HL-SAP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 标签: 高脂血症 D-二聚体 急性胰腺炎 Logistic回归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高脂血症对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普外科接受开腹或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血脂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高脂血症组(46例)和血脂正常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指标、吻合口瘘、切口脂肪液化及切口感染等发生情况,数据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高脂血症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正常血脂组,高脂血症组术中出血量高于正常血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比于正常血脂组,高脂血症组的术后首次排气、进食、拔除引流管、下床活动和住院时间均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高脂血症组术后并发症17例(37.0%),正常血脂组为4例(10.0%),高脂血症组高于正常血脂组(χ2=7.027,P=0.008)。结论高脂血症对直肠癌患者手术本身及术后恢复均产生不利影响。

  • 标签: 高脂血症 直肠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不同类型脂血症患者血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水平与其他血脂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过氧化物酶法分别测定2020年3月至12月来本院体检的78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HTC组)、85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HTG组)、98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MHL组)和85名血脂正常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的血清RLP-C水平,同时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等血脂指标,并分析高脂血症患者血清RLP-C与其他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高脂血症患者血清RLP-C水平(0.40±0.27)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9±0.07)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TG组和MHL组血清RLP-C水平分别为(0.44±0.25)mmol/L、(0.35±0.21)mmo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HTC组血清RLP-C水平(0.21±0.12)mmol/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低于HTG组(P<0.01)。高脂血症患者RLP-C水平与TG、VLDL-C呈显著正相关(r=0.85、0.65;均P<0.01),与TC、HDL-C、LDL-C、apoA-I、apoB和Lp(a)相关不显著(r=0.28、-0.23、0.20、-0.26、0.24、0.19;均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血清RLP-C水平与TG、VLDL-C密切相关,HTG和MHL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RLP-C水平显著升高。

  • 标签: 脂蛋白残粒胆固醇 高脂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 混合型高脂血症
  • 作者: 黄文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厦门市思明区筼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厦门361012
  • 简介:目的:研究和分析高脂血症患者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对其血脂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某社区100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2022年1月-2022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例)和观察组(n=50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对两组干预前后两组血脂水平的变化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脂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有利于血脂管理水平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签约家庭医生服务;高脂血症;血脂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SAP)患者早期选择不同方式血液净化后,其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淀粉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评分)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2例HSAP患者,按照血液净化方式不同分为血浆置换组(46例)和血浆分离+灌流组(46例)。比较两组治疗后TG、TC、PCT、CRP、血淀粉酶的清除效果,以及APACHE Ⅱ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血浆置换组治疗3次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血浆分离+灌流组,未愈率明显低于血浆分离+灌流组(P<0.05)。血浆置换组治疗3次后的TG、TC、PCT、CRP、血淀粉酶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均呈持续下降趋势,且不同时间点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血浆分离+灌流组(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HSAP安全、有效,与血浆分离+灌流治疗比较,其清除TG、TC、PCT、CRP、血淀粉酶的作用更明显,APACHE Ⅱ评分改善更快。

  • 标签: 高脂血症 急性胰腺炎 血浆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SAP)患者早期选择不同方式血液净化后,其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淀粉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评分)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2例HSAP患者,按照血液净化方式不同分为血浆置换组(46例)和血浆分离+灌流组(46例)。比较两组治疗后TG、TC、PCT、CRP、血淀粉酶的清除效果,以及APACHE Ⅱ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血浆置换组治疗3次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血浆分离+灌流组,未愈率明显低于血浆分离+灌流组(P<0.05)。血浆置换组治疗3次后的TG、TC、PCT、CRP、血淀粉酶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均呈持续下降趋势,且不同时间点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血浆分离+灌流组(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HSAP安全、有效,与血浆分离+灌流治疗比较,其清除TG、TC、PCT、CRP、血淀粉酶的作用更明显,APACHE Ⅱ评分改善更快。

  • 标签: 高脂血症 急性胰腺炎 血浆置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aspirin,ASP)对高脂血症诱导的足细胞内质网应激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培养足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ASP(100 μg/ml)组、ox-LDL(100 μg/ml)组和ASP+ox-LDL组,在6 h、12 h、24 h、48 h以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1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2α,eIF2α)、活化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4,ATF4)、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homologous protein,CHOP)的表达;在24 h时以Western印迹法检测磷酸化(p)-PERK、p-eIF2α的表达;在12 h时以Western印迹法检测ATF4的表达。结果在足细胞培养24 h时,ox-LDL组和ASP+ox-LDL组PERK、eIF2α的表达水平达高峰,在12 h时,该两组ATF4、CHOP的表达水平达高峰。在足细胞培养6 h、12 h、24 h、48 h时,与对照组比较,ox-LDL组PERK、eIF2α、ATF4、CHOP的表达水平明显较高(均P<0.05);与ox-LDL组比较,ASP+ox-LDL组上述各指标表达明显较低(均P<0.05)。在足细胞培养24 h时,与对照组比较,ox-LDL组p-PERK、p-eIF2α的表达水平明显较高(均P<0.05);与ox-LDL组比较,ASP+ox-LDL组p-PERK、p-eIF2α的表达水平明显较低(均P<0.05)。在足细胞分组培养12 h时,各组ATF4蛋白水平的表达与mRNA表达相似。ASP组与对照组间上述各项指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脂血症可能通过诱导PERK和eIF2α的磷酸化、激活ATF4转录及诱导CHOP高表达,引起足细胞内质网应激,而阿司匹林可能部分阻断了PERK通路,进而可能对足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高脂血症 脂蛋白类,LDL 足细胞 内质网应激
  • 作者: 张洪钧 加倩 乔彤彤 菅庆林 周冬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体质医学门诊,北京 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70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五运六气理论运用体质平调散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1月就诊于北京东直门医院体质医学门诊的641例高脂血症患者,据胎孕期运气禀赋予以相应体质平调散加减方治疗,治疗期间需忌口且停用西医降脂药,服药3个月后综合血脂、体质等变化评价疗效;服药3个月后血脂正常者,再依据患者意愿分别观察继续服药与停药3、6、12个月末高脂血症复发率。结果641例患者中,严格忌口者379例,其中临床治愈(血脂恢复正常且体质、合并症的异常得到纠正)300例(79.2%),总有效375例(99.0%);未严格忌口或未忌口者262例,其中临床治愈143例(54.6%),总有效240例(91.6%)。观察继续服药或停药3、6、12个月血脂恢复正常者中高脂血症复发率,继服药且忌口患者84例中复发率分别为2.4%、4.8%、6.0%,继服药未忌口患者31例中复发率分别为6.5%、16.1%、29.0%;停药且忌口患者121例中复发率分别为4.1%、48.8%、76.9%,停药未忌口患者89例中复发率分别为37.1%、70.8%、89.9%。全部复发患者重新服原中药1个月内血脂均能降至正常。结论运用体质平调散针对胎孕期运气禀赋之偏颇以调整体质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明显、持久,且忌口患者疗效优于未忌口患者。

  • 标签: 五运六气 体质 高脂血症 体质平调散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脂血症他汀相关肌病患者的多模态超声表现特征,为无创定量评估他汀肌病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就诊高脂血症老年他汀肌病患者20例(他汀肌病组)、服用他汀类药物未出现他汀肌病老年患者20例(他汀无肌病组)、与上述两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例(对照组)。应用二维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及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分别获取各组内侧腓肠肌在松弛、背屈、跖屈状态下肌肉的厚度、回声、羽状角、剪切波速度值(SWV)、血管指数(VI)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的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他汀肌病组内侧腓肠肌厚度约(1.04±0.20)cm,小于他汀无肌病组(1.34±0.16)cm和对照组(1.35±0.15)cm(F=22.03,P<0.001)。他汀肌病组羽状角约(12.50±1.10)°,小于他汀无肌病组(18.55±1.28)°和对照组(18.60±1.35)°(F=158.03,P<0.001)。与他汀无肌病组和对照组相比,他汀肌病组静息、背取、跖屈状态下SWV均减小(F=61.71、111.96、8.69,均P<0.01)。他汀肌病组VI值(0.43±0.12)%,小于他汀无肌病组(0.75±0.20)%和对照组(0.93±0.17)%(F=48.93,P<0.001)。而他汀无肌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模态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作为评估高脂血症老年人他汀肌病肌肉损害的一种新评估方法。

  • 标签: 他汀相关肌病 羽状角 剪切波 超微血管成像 高脂血症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血脂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北京市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站并行生化检查的高脂血症患者,均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收集其基线资料及血脂指标,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分层分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DL-C不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病例752例,其中男性334例,女性418例。ASCVD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比例分别为22.87%(172/765)、22.21%(167/752)、46.81%(352/752)、8.11%(61/752)。ASCVD危险分层在性别、是否吸烟、是否超重或肥胖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总体达标率为48.80%(367/752),其中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达标率分别为83.73% (144/172)、53.89%(90/167)、34.38%(121/352)、19.67%(12/61)。女性(52.87%,221/418)、年龄≥80岁(58.82%,110/187)、不吸烟(52.40%,327/624)、规律用药(52.87%,221/418)的患者达标率更高(χ2值分别为6.323、11.816、19.022、25.27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800,95%CI:1.325~2.419)、吸烟(OR=2.630,95%CI:1.726~4.007)、不规律/自行停药(OR= 2.179,95%CI:1.581~3.003)是影响患者LDL-C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家庭医生签约的高脂血症患者心血管病风险较高,血脂控制尚不满意,应加强患者尤其是男性、吸烟、不规律用药患者的血脂管理。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异常 心血管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血脂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北京市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站并行生化检查的高脂血症患者,均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收集其基线资料及血脂指标,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分层分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DL-C不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病例752例,其中男性334例,女性418例。ASCVD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比例分别为22.87%(172/765)、22.21%(167/752)、46.81%(352/752)、8.11%(61/752)。ASCVD危险分层在性别、是否吸烟、是否超重或肥胖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总体达标率为48.80%(367/752),其中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达标率分别为83.73% (144/172)、53.89%(90/167)、34.38%(121/352)、19.67%(12/61)。女性(52.87%,221/418)、年龄≥80岁(58.82%,110/187)、不吸烟(52.40%,327/624)、规律用药(52.87%,221/418)的患者达标率更高(χ2值分别为6.323、11.816、19.022、25.27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800,95%CI:1.325~2.419)、吸烟(OR=2.630,95%CI:1.726~4.007)、不规律/自行停药(OR= 2.179,95%CI:1.581~3.003)是影响患者LDL-C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家庭医生签约的高脂血症患者心血管病风险较高,血脂控制尚不满意,应加强患者尤其是男性、吸烟、不规律用药患者的血脂管理。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异常 心血管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尿酸(UA)与尿微量白蛋白(UAlb)水平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95例,另招募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受试者血清UA、24 h UAlb的含量,比较两组血清UA、24 h UAlb水平,分析血清UA与UAlb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高脂血症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和24 h UAlb水平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不同分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UA和24 h UAl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24 h UAlb水平高脂血症患者血清U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UA水平高脂血症患者24 h UAl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患者血清UA水平与UAlb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UAlb水平与LDL-C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尿酸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异常升高,血清尿酸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

  • 标签: 高脂血症 血清尿酸 尿微量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例I型糖原累积症伴严重高脂血症患儿的饮食管理方法。方法饮食管理要点包括:制订个体化饮食计划,纠正患儿家长的饮食误区,根据血糖情况适时调整饮食,以及坚持定期随访和记录饮食日记。结果随访11个月,患儿基本形成稳定的饮食模式,血糖水平基本维持在4~6 mmol/L,高血脂、高乳酸、肝功能指标均较前明显改善,且保证身高增长的同时,有效控制了体质量增长。结论饮食管理在维持I型糖原累积症患儿血糖水平,改善其生长发育状况及代谢控制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 标签: I型糖原累积症 高脂血症 饮食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栓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栓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小板计数、血清中血小板膜糖蛋白成员PAF-1和CD62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TC和LDL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及血清PAF-1、CD62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严重出血事件。结论血栓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能够进一步改善其血脂和炎症水平,不增加出血不良事件,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高脂血症 老年 血栓通胶囊 阿托伐他汀钙片 高敏C反应蛋白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起至2021年1月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发表的关于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观察组口服辛伐他汀40 mg/d治疗,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20 mg/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筛选后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项研究,共1 98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9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MD=-10.86,95%CI(-14.18~-7.54),P<0.001],舒张压低于对照组[MD=-7.26,95%CI(-9.74~-4.78),P<0.001],总胆固醇低于对照组[MD=-1.02,95%CI(-1.41~-0.62),P<0.001],三酰甘油低于对照组[MD=-0.61,95%CI(-0.91~-0.32),P<0.001];观察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22,95%CI(-0.59~0.14),P=0.23];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40,95%CI(-0.80~-0.01),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7,95%CI(0.68~1.38),P=0.86]。结论40 mg/d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相比较20 mg/d辛伐他汀治疗,其可降低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但是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不良反应的影响差异不大。

  • 标签: 辛伐他汀 不同剂量 高血压 高脂血症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大黄联合早期结肠透析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可较好地缓解患者腹痛、腹胀症状,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肠道黏膜屏障,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加速患者康复,缩短病程,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大黄 结肠透析 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