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诚实信用原则被誉为统帅整个民法领域的“帝王条款”,有利于保护与均衡民事主体的合法利益与社会利益,由此形成法益之平衡格局,并基于此推动商品经济的良性、健康、有序的运行。而这样一个目的价值的实现是诚信原则那复杂交织的道德属性与法律属性在博弈与契合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动司法功能对社会经济关系作用的结果。

  • 标签: 帝王条款 诚用原则 道德属性 法律属性
  • 简介:任何社会都讲诚信,历史上昏君暴君不少,未见谁盖以坑蒙拐骗立国。但国有不同,诚信的讲法亦有区别。以笔者在美进修期间的观察,中美两国的诚信即大有不同,试择其印象深刻者叙之。

  • 标签: 诚实信用 比较 中国 美国 价值取向 功利主义
  • 简介:诚信政府是与依法行政、责任行政原则密切关连的.根据行政法治基本要求、行政治理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行政责任的目标,规定了现代行政机关必须做到行政合法、行政合理,实现责任行政与诚信政府.

  • 标签: 责任行政 诚信政府 依法行政 行政机关 行政法 行政法治
  • 简介:诚信原则与自由裁量权陈红诚信原则作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被学者誉为“帝王条款”。它“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①诚信原则的目的在于追求当事人之间及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平衡,...

  • 标签: 诚信原则 法官自由裁量权 《法官法》 当事人 法律漏洞 亚里士多德
  • 简介:2006年6月9争,美国特拉华州高级法院就1997年发生的迪斯尼(Disney)公司股东诉迪斯尼董事违反信用义务一案作出终审判决:迪斯尼董事在雇佣与解雇前总裁奥维茨(Ovitz)时未违反信用义务。至此,这场迪斯尼股东与董事间的“世纪之争”案在历时10年后终于盖棺定论。特拉华法院在判决认定迪斯尼董事们无需向股东承担个人赔偿责任的同时,将美国公司董事的诚信义务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 标签: 公司董事 诚信义务 美国 公司股东 终审判决 高级法院
  • 简介:民事诉讼法中引入诚信原则的目的在于修正对抗制诉讼模式的过头之处.所谓“协同型诉讼模式”便是诚信原则的具体展开.我国民事诉讼法不仅有必要将诚信原则作为一项基本原则予以规定,而且还需要规定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则将诚信原则落到实处.本文基此分析了当事人违背诚信原则的各种客观表现形式,并提出了防治这些行为的法律对策.

  • 标签: 民事诉讼法 中国 诚信原则 协同型诉讼模式 法律对策 对抗制诉讼模式
  • 简介: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物质文明成就,而诚实信用等社会价值观的缺失,凸显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对滞后。诚信的缺失,反映在民事诉讼领域,表现得更为赤裸和刺眼。诉讼被视为当事人之间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诉讼攻防的技术性和胜负结果的重要性被强化,当事人为了胜诉,往往置道义于不顾,不择手段以求击败对方。本应贯穿于诉讼中的道德性被削弱,诉讼诚信缺失问题凸显出来。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回应社会需求,终于在民事诉讼领域确立的诚实信用原则,并且针对恶意串通、证据突袭等不诚信诉讼行为作出了规制。∞而对于利用诉讼程序故意迟延等不诚信诉讼行为却无法规制。

  • 标签: 《民事诉讼法》 诚信缺失问题 诚实信用原则 反思 求解 追问
  • 简介:与西方国家诉讼诚信原则构建于辩论主义基础上不同,我国新民事诉讼法增设的诉讼诚信原则仅考虑了遏制恶意诉讼的现实需要。从狭义上解读与适用这一原则,不利于发挥其在事实发现、诉讼促进等方面的调整作用,阻碍了这一原则对民事诉讼整体的贡献。诉讼诚信原则在适用中必须处理好与具体条款和其他诉讼原则的关系,通过补充性和个别化调整的途径,寻找适用的切入点。在适用方法上,直接方法用于对诉讼行为的判断,间接方法则通过宣示作用来强化对诉讼主体的心理约束,最终服务于诚信诉讼的建设。

  • 标签: 诉讼诚实信用 滥用诉讼权利 恶意诉讼 真实义务
  • 简介:诚实信用原则本为一私法原则,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原则出现了从私法领域向公法领域扩展的现象。本文讨论诚信原则在刑事诉讼中适用的法理基础及限制,提出该原则在刑事诉讼领域适用的立法构想。

  • 标签: 诚信原则 刑事诉讼 适用 限制
  • 简介: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确立诚信机制有如下意义:弥补诉讼立法资源的不足;顺应刑事诉讼民主的要求;符合现代社会对司法行为的要求;有效防止诉讼权利的滥用.诚信原则在刑事诉讼语境下的基本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它要求诉讼主体正直、诚实地实施诉讼行为,不损害其他诉讼主体的利益,不能以极端或过分的方式行使诉讼中的程序权利或实体权利;二是当行为主体确信其行为符合法律,且从主体产生这一确信的过程看,他是诚实无过错的,主体基于这一确信作出了相应的诉讼行为,法官可赋予这些行为有利的待遇.

  • 标签: 刑事诉讼制度 诚信机制 诉讼主体 诉讼行为 立法资源 诉讼民主
  • 简介:民法学界对诚信的研究主要限于对诚实信用原则的研究,围绕着诚信原则的法律概念而展开。事实上,诚信原则与诚信虽然密不可分,但也存在很大差别。诚信本身具有多元性,其实质并不能完全靠精确的概念阐释来体现。如此,拘泥于诚信原则概念的法学研究范式必然会陷入困境。诚信的实质在于诚信的制度基础,法学界要突破对诚信问题的研究,应该站在原则与制度统一的高度,从多个面向展开。既要从法律制度演化的角度来审视诚信,也要注意到诚信原则在法律塑造中的边界。

  • 标签: 诚信 诚信原则 信用 契约法
  • 简介:我国法中无拟制婚姻制度,几乎造成错误处理重婚案件中的诚信当事人的案例。拟制婚姻制度发源于罗马法,以保护有诚信当事人的无效婚姻中的子女为目的,该制度在中世纪被教会法按同样的目的重拾,经过世俗学者的加工,它发展为既保护无效婚姻中的诚信当事人,也保护他们的子女的制度。在这一制度之旁,有保护无效婚姻的无过失方的制度,但巴西和意大利的立法者逐渐认识到无过失与诚信的差异,都同时规定对无效婚姻中的诚信方和无过失方的保护。我国《婚姻法》既无对无效婚姻中诚信方的保护,也无对无过失方的保护,是为必须填补的法律漏洞。

  • 标签: 无效婚姻 可撤销婚姻诚信当事人拟制的婚姻无过失当事人
  • 简介:诚信理念,是维护行政秩序、体现法律安定性和权威性、提升人民对政府信赖的需要,更是行政法价值得以实现的灵魂和保证。可是,无论在传统文化中还是在现实的行政运行中,都存在着严重的诚信匮乏问题。诚信理念在我国行政法中的全面确立,是民主政治、行政关系和法律制度发展的共同诉求。诚信理念的多层面、全方位的展开,有利于塑造中国行政法的品质。

  • 标签: 当代 中国 行政法 诚信理念 政府职能
  • 简介:诚信没有大小之区分,把“最大诚信”论作为告知义务产生的理论依据已经不合适宜,它不仅有循环论证的逻辑缺陷、制度构建的困惑。也不符合保险制度发展的实际需要。告知义务的理论基础应当是多元的,危险信息不对称与危险估计需要是事实基础,而诚信原则是该事实需要转化为制度构建逻辑结论的理论工具。

  • 标签: 保险告知 最大诚信 保险合同
  • 简介:<正>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历史性的选择,以前所末有的迅速将中国的立法推入一个持续发展的高潮之中。当前中国的立法对今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崛起,对人们逐渐形成的法律意识,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正如二百年前美国宪法的缔造者,与其说他们是创制了一部宪法,还不如说是构建了昨天、今天乃至明天的美国社会和美国人。那么,促使当前我国立法的理性化和健康持续发展,无疑也是当代中国法学家的天职。立法的理性化必将面对一个无法回避而又必须揭示的问题,这就是对立法成本的研究,本文仅就此作一理论探讨。

  • 标签: 立法成本 成本分析 执法主体 烟花爆竹 执法成本 立法过程
  • 简介:2014年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公司债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第9条中首次规定债券投资者的买者自负原则。买者自负原则作为界定债券交易过程中责任归属的判断标准,性质上属于过错责任,适用时应当以债券交易人不存在卖者责任为前提。义务的违反是责任的前提,正确理解债券交易中卖者的义务,是贯彻债券投资者买者自负原则的前提。基于公司债券兼具证券属性与合同属性的特点,需结合债券交易中的卖者责任理解投资者的买者自负。公司债券的证券属性中,卖者责任体现为信息披露义务,具体包括信息披露制度中要求的信息披露义务与投资劝诱阶段的说明义务;在合同属性中,卖者责任体现为合理范围内基于默示诚信义务对债券契约作出的解释。

  • 标签: 公司债券 卖者责任 信息披露 默示诚信义务
  • 简介:司法成本是司法制度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元素,它直接关系到司法制度的有效运行,即司法效益问题。研究司法成本的分类及探讨各类成本在司法制度运行中的相互关系及运行规律,可以推导出一些在节约司法成本和优化司法成本配置中应遵循的原则。

  • 标签: 成本 分类研究 节约成本 优化配置
  • 简介:本文运用法经济学分析方法,从经学的角度对死刑的成本效益进行了分析,阐明死刑的价值,以期对我国的死刑制度进行回应性审视,并进行理性的评判。

  • 标签: 死刑制度 经济分析 成本效益
  • 简介:诚信既是一个道德概念,也是一个法律概念。为解决我国社会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可以通过德育和法治两条途径来进行。法治以稳定的法律制度,规范并保障诚信社会的建设,从而成为解决诚信缺失问题与建设诚信社会的主要方式。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依法建立市场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并同时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 标签: 诚信 法律 监管体系 信用体系
  • 简介:诚信乃立身之本、经商之道、为政之要,是作为个体的人发自本能的生存需要。而以诚信为关系纽带建立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社会经济正常运行以及社会秩序得以维护的根本。正是由于维系社会信用体系以及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性,每一个社会都反对和摒弃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鼓励公民待人以诚、处世以信。我国对于社会信用的建设,古已有之,其中以商鞅“徙木立信”的历史典故最为著名。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为富国强兵广纳人才,拜卫国人商鞅为左庶长实行全国改革。

  • 标签: 社会信用建设 政府诚信 政府信用建设 商鞅 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道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