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全球化时代,不放眼看看世界,还捧着老祖宗裹脚布当宝贝,动辄“国”宇当头,这不是现代阿Q吗

  • 标签: 西方文明 全球化时代 “国”
  • 简介:在菲律宾被发现之前,它并无成体系法律,是西班牙为它带来了罗马法,美国为它带来了普通法。菲律宾后来在自己制定民法典时积极拥抱西方,以基督教价值观为指导,试图将二者融于一身。但这种无视菲律宾伊斯兰信仰以及菲律宾土著本土法做法,最终引来强烈社会反弹。所以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其在民法典之外另行颁布穆斯林人身法、家庭法典、土著人民权利法案均旨在矫正历史不公。现在看来,持续百年菲律宾民法典制定与修正很像一座民族走廊,罗马法、普通法、伊斯兰法、土著法接续发挥着影响,这无不启示,事关市民生活全领域民法典制定应慎重对待全球化与本土化之争。以此为鉴,我国民法典制定在立法政策取舍上,在市场交易法领域应以采用普遍性规则为方向,在家庭法和物权法领域以中国传统为根基。

  • 标签: 菲律宾民法典 罗马法 普通法 伊斯兰法 本土化
  • 简介:由于工作原因,平时出国机会相对较多。到过几个国家,对国外一些针对司机“霸王条款”印象颇深。久之,竟然感觉这些“霸王条款”虽“霸”但很温馨!

  • 标签: “霸王条款” 西方 “霸” 国家
  • 简介:现代意义上证人宣誓制度是在中世纪由教会法改造之后形成,并且为现代西方国家保留。然而。现代意义上宣誓已经基本褪去了原先那种浓厚宗教色彩。对于现代诉讼程序而言,宣誓制度功能体现在实体和形式两个方面:

  • 标签: 证人宣誓制度 西方国家 宗教色彩 诉讼程序 现代 教会法
  • 简介:<正>贺卫方(以下简称贺):非常荣幸,在今天突然降温时刻来到特别温暖中山大学法学院,今晚我们将进行对话式交流。大家看到这个题目,可能会想到我同事朱苏力教授写一本书《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这可以说是他成名作。我们经常会共同地去思考中国法治这样一些问题。朱苏力教授1992年回国后就开始潜心思考中国法理学或者说法治到底朝哪个方向走问题。这个问题思考结果,就是成就了他《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这本书。特别有意思是,他在美国留学七年,接受了非常完整的人文科学和法学训练,而留洋回来居然倡导本土资源,认为法治基本根基要立足于本土资源。当然本土资源到底是什么含义,苏力先生认为很多人对他有些误读。与其说本土资源是我们历史资源,不如说是我们这些国民在生活实践创造出来一些非正式制

  • 标签: 本土资源 朱苏力 法律职业 法律教育 中国法律史 司法官员
  • 简介:精神支配着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进行法律性制度安排,法精神是一种存在于所有法律当中价值观念,它来源于对正义不断追求。渊源于古希腊哲学正义观是西方法律制度内在根本观念,它启示和支配着根植于西方文明法律制度产生和发展。每一时代正义观念都从社会观念角度引导着法发展,制约着法发展,体现在法制度之中,成为法发展变化灵魂和精神。

  • 标签: 法的精神 正义 价值
  • 简介:软法兴起与国家和社会发展变迁密不可分,当传统法秩序不能满足治理需求,需要新法律工具应对多元协商与博弈竞争社会现实之时,软法兴起是法治发展必然趋势。西方软法理论在经过漫长准备期后,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发展,并在进入新千年之后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从西方经验可以看出,无论在全球治理、区域治理抑或国内治理维度下,都有众多软法实践探索事例。这些软法实践以一种生动方式呈现软法之治多元化、多样化,用一种直观方式解析治理模式变迁社会根源以及治理工具选择。

  • 标签: 软法 实践 治理 西方经验
  • 简介:在有关法制现代化论述,人们尽知法制现代化是西方文化产儿.然而,随着"东学西渐"研究在中国逐渐展开,人们对西方法治中国因素也有了一定程度了解[1].

  • 标签: 世界精神 中国因素 兼西方
  • 简介:西方法学传统是一脉相承,然而构设西方法学基础许多概念常常是近乎矛盾,而恰恰是这些矛盾概念之间张力和调和为我们展示出西方法学发展脉络和主线。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些冲突概念均衡是西方政治文明精神实质,它们冲突亦构成了它内在矛盾,这些矛盾又进一步同国家与社会、人民主权与人权、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等诸多矛盾联系在一起,塑造了西方政治文明基本样式。

  • 标签: 西方法学 内在张力 调和与发展
  • 简介:有人说,在美国被人提及次数最多职业是律师。可以这样认为,律师作用已经深入到了生活各个角落,无论你遇到什么法律问题,都可以找律师代办。对律师巨大需求,造就了西方庞大律师团队。

  • 标签: 西方国家 律师 企业法律顾问 法治
  • 简介:<正>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是中国近代社会独特司法机构形态,曾经受到不少中外学者关注。澳大利亚学者史蒂芬斯《上海公共会审公廨:1911—1927》(ThomasB.Stephens:OrderandDisciplineinChina——TheShanghaiMixedCourt1911—1927,UniversityofWashingtonPress,1992;下文简称"本书")是近年

  • 标签: 法制传统 非西方 会审 公共租界 外国领事 中国近代社会
  • 简介:发展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国开展“五位一体”文明创建,其中首要任务便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生态文明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思想栽体,是我国在未来发展中继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思想保障.

  • 标签: 海南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法律保护
  • 简介:法治文明,是一个国家实行法治状态和程度所体现文明,法治发展史就是法治不断趋向文明历史过程.在西方历史上,"法治"思想首先发端于古希腊、古罗马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人学说,经过不断承继和演进,至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以启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人为代表,提出了资产阶级法治原则,并深刻影响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治国实践.中国古代法家提出了"以法治国",把法律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统治国家和人民御用工具,后世封建统治者采取儒表法里学说.从法治历史演进分析,中国与西方法治产生文化背景和基本涵义有着根本区别,目前,我国社会主义依法治国道路,只能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路,只能建立在中国国情之上,借鉴人类法治文明优秀成果,走循序发展渐进之路.

  • 标签: 法治文明 历史演进 对比分析 启示
  • 简介:《法国民法典》是民法法系三大支柱之一,它建基于法国大革命前法律和启蒙思想家思想之上。既吸收了旧法合理成分,又带有理性主义思想印痕。拿破仑领导制定并强力推行《法国民法典》,在社会文明和制度文明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民法典,它具有里程碑意义。

  • 标签: 法国民法典 社会文明 制度文明 主要成就
  • 简介:关于西方宪法史研究,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于西方宪法历史阐释。它涉及如何理解宪法涵义,如何理解历史上宪法事件或者具有宪法意义事件,如何理解宪法性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等等。这些先决性命题,决定了西方宪法历史图景及其线索。古代希腊以降早期宪法思想与宪制实践,为西方宪法成熟奠定了良好基础。近东一带政治法制实践,对于西方宪法思想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这些早期宪政因子对于西方宪法制度和宪法思想提供了重要知识渊源。

  • 标签: 宪法史 宪政 限权思想
  • 简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法律与宗教》一书在中国学界引起了相当广泛关注。其中一些格言式论断,比如“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早已频繁地出现在法律学者与学生们笔下和口中。在笔者看来,这本由4篇演讲稿汇集而成仅仅8万字著作,之所以在中国获得了较大影响,绝不是偶然。因为,它以极其精练语言,成功地揭示了西方文化(而不仅仅是西方法律)一个本质特征:以宗教一法律为核心文化形态,同时,它也揭示了西方人以宗教一法律为皈依生活方式。在这本书中,伯尔曼先生一咏三叹,以预言家和圣者口吻,探析了西方宗教与西方法律共通性,论证了法律离不开宗教、宗教也离不开法律这样一些相互关联命题。

  • 标签: 《法律与宗教》 西方法律 中国 文化形态 西方文化 生活方式
  • 简介:《饥饿游戏》以一个超越现代时代背景作为切入点。在这样超前社会背景下,讲述却是一个关乎落后与野蛮故事。“贡品”二字与奴隶社会紧紧相连.而竞技场式捉对厮杀则完全是古代贵旅野蛮游戏再现。

  • 标签: 游戏 野蛮 世界 文明 社会背景 奴隶社会
  • 简介:淮南市地处淮河中游,敏感地理位置和以煤、电、化为主产业特点决定了其环境保护工作艰巨性。近年来,淮南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工作中坚持两个“决不能”思路,即决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运用多种手段,加大环保监督力度,在该市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唱响了保护青山绿水之歌。

  • 标签: 生态文明 环境保护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 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 地理位置
  • 简介:人类解决个体与整体之间关系法则主要有自然法则作用下有力者居之、个人主义"有理者居之"和团体主义"共享而后自有之"三种。以"弱肉强食"为特点有力者居之与当今人类文明进步发展方向背道而驰,不应成为生态文明时代选择。"有理者居之"在当代表现为有权者居之,而权利内容增加和权利主体增加都只能使业已紧张的人与自然矛盾加剧。权利对保护环境积极作用只对全部环境利益极小部分有效。"共享而后自有之"是应对环境危机最佳选择,是生态文明时代应遵循社会法则。"共享而后自有之"法则所规定生态文明时代法理核心内容有三点,即适应自然、整体优先和义务本位。

  • 标签: 生态文明 义务本位 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