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2 个结果
  • 简介: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立法和判例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然而我国法学界囿于传统理论,忽略了它的新发展。由此而产生两个重大错误,一是认为缔约过失责任仅是为了保护受害人的信赖利益;二是认为缔约过失责任仅适用于合同未成立、被撤销或无效场合,而不能适用于合同有效成立场合。笔者认为,缔约过失责任既适用于合同未成立、被撤销、无效情况,也适用于合同有效成立的场合,其赔偿范围既包括信赖利益的损失,也包括固有利益的损失。另外,本文对缔约过失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等也作了初步的探讨。

  • 标签: 中国 《合同法》 缔约过失责任 侵权责任 契约义务 信赖利益
  • 简介:缔约过失责任制度自开创以来,关于其概念、法律性质、法律基础、适用范围等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以侵权行为来理解缔约过失行为更符合实际情况,也更符合民法的基本精神。

  • 标签: 缔约过失责任 起源与发展 法律性质 侵权行为说
  • 简介:缔约过失责任由耶林提出,并在德国得到了发展,对于调整德国侵权法的严苛、填补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之间的空白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立法者将缔约过失责任作为-种独立于侵权责任与合同责任的做法有待商榷.我国法律体系下,雇主对于其雇员给他人造成的损害承担无过错责任,不存在免责事由,且我国的侵权责任法采取了“法国式”的宽泛规定模式,侵权责任法可以很好地调整合同责任之外的责任.应将缔约过失责任纳入侵权责任法的体系中,作为侵权责任的-种类型.

  • 标签: 缔约过失责任 侵权责任 独立性
  • 简介:本文详细阐述了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特征与法律内涵,通过对这些具体内容的分析与归纳最终确立了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不仅包括信赖利益的损失而且包括了固有利益的损失,并分析了信赖利益与固有利益的具体损害赔偿范围.

  • 标签: 缔约过失责任 赔偿范围 信赖利益 固有利益
  • 简介:<正>引言形式理性是合同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为了避免过于抽象与空洞的论述,本文主要以缔约过失制度为个案,展开对合同法形式理性的研究。当然,解决合同法,特别是我国合同法面临的相关问题也是本文的目标之一。推崇形式理性的法哲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把形式理性推向极端

  • 标签: 缔约过失 形式理性 内田贵 信赖利益 制度构造 合同成立
  • 简介:现代意义的缔约过失理论的研究是从德国法学家耶林开始的,但公元前罗马法中就有对缔约过失理论的自发的、无意识的阐述。1861年耶林对缔约过失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深刻的、周密的论述,创立了完整的缔约过失理论,并对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许多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中都明确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

  • 标签: 缔约过失责任 大陆法系国家 德国法 罗马法 理论 司法
  • 简介:强制缔约是对传统合同自由的限制,其目的是实现社会公正,它与格式合同、命令合同均存在看差异。该制度的产生对承诺制度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我国强制缔约义务的规定具有极大局限性,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但它体现了消费者保护的思想。我国民事立法不仅要确立各种具体的强制缔约形态,而且要建立起关于强制缔约的一般规则。

  • 标签: 强制缔约 合同自由 责任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1984年10月,经有关部门批准,太原市古交区所属矾石沟煤矿决定从美国引进一台马克—22型薄煤层采煤机组。合同签订后,原矾石沟煤矿副矿长程国义、矿党总支书记王金元、原太原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副局长谷晋生、太原市古交区副区长王恒茂等人,分别于1985年1月和3月,先后赴美国实习和进行引进设备中间检验。但是程国义等人只对出国观光感兴趣,对引进工作却采取敷衍了事、极不负责的态度。1985年11月至1986年1月,进口设备分三批

  • 标签: 监督过失 危害结果 监督者 刑事责任 过失行为 因果关系
  • 简介:船舶碰撞法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将船舶碰撞损害在各有关方之间进行分配的原则,二是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的范围。迄今还没有一个单独的国际公约能够全面地调整这两个法律问题,《1910年统一船舶碰撞某些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1910年碰撞公约”)只着眼于解决上述第一个法律问题。与其他海商法方面的

  • 标签: 船舶碰撞 比例责任 过失行为 损害赔偿 碰撞责任 共同侵权行为
  • 简介:“超越承担过失”是犯罪过失中的一类特殊形态,在注意能力方面有别于一般的过失,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对其展开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在中国大陆过失犯理论中,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也是可行和必要的。

  • 标签: 过失 超越承担过失犯 超越承担罪责
  • 简介:修正的旧过失论从客观上限制过失犯的实行行为性,要求过失犯的实行行为是具有实质的危险性的行为.在这种实质的危险性被现实化而发生了结果的场合,就满足了过失犯的客观成立要件.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过失犯的责任要件,以对构成要件该当事实存在预见可能性为必要.具体而言,要成立过失犯,首先,必须违反了结果避免义务,这就要求存在结果避免可能性;其次,还必须对于犯罪事实存在预见可能性,自然,虽要求对具体的被害客体存在预见可能性,但这种预见可能性是以某种程度的概括的、抽象的形式来判断.

  • 标签: 过失犯 修正的旧过失论 实行行为 结果避免可能性 预见可能性
  • 简介:过失危险犯立法在国外尤其是德日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已经相当成熟,然而在我国,这一制度还是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新星”,甚至很多学者根本不承认我国刑法立法中存在过失危险犯的立法例。笔者认为,我国是存在过失危险犯立法例的,而且过失危险犯的范围应该扩大。基于这样的论点,以过失危险犯之存在与提倡为切入点、进而提出了过失危险犯的具体立法构想。

  • 标签: 过失危险犯 比较刑法 过失犯 危险犯
  • 简介:对“监督过失”的探讨最早缘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日本,当时研究的目的是重大灾难事故的过失责任问题.但是面对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势,这类重大灾难事故以及新出现的事故类型的增加,伴随而来的责任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目前的立法并没有直接对此进行规定,如何确定这一理论的适用范围,这就需要我们采取相关措施和政策来突破这一瓶颈.

  • 标签: 监督过失 传统过失 信赖原则
  • 简介:<正>目次一、导言二、强制缔约含义的界定三、强制缔约制度的立法基础四、强制缔约的类型化与适用五、违反强制缔约义务的民事责任一、导言依据传统的契约自由理论,任何人都不负有与他人订立契约的义务,也不得强迫其他人与之订立契约。概言之,民事主体享有是否订立契约或者

  • 标签: 强制缔约 订立契约 民事主体 契约自由 要约人 义务人
  • 简介:<正>一引言过失犯之理论,亦可视为故意犯理论之另一侧面。盖故意与过失之定义,学说上不论采何种见解,总归无法回避如何区分二者之问题。对此,代表性意见为:过失非故意之减轻形式,系与故意有质上区别之罪过形态。刑法学界多循其逻辑,于是故意与过失之概念形同水火,乃至故意犯与过失犯体系泾渭分明。虽然,双方皆为刑法处

  • 标签: 过失犯罪 责任能力 自信过失 实行行为 旧过失论 有认识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