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3 个结果
  • 简介:法律的自治不应该仅仅是对实在法的片面追求和机械贯彻,要保持法律的品质和精神,必须融入伦理道德的要素。一种适切的法律自治应是在注重实在法范畴的同时,对伦理道德给予适度的吸纳。作为一份新生的刊物,本刊定位在法学与伦理学的交叉研究上,以问题为导向,秉持兼容并包的原则,希望开拓一片法学家与伦理学家自由交流的学术空间,构筑一个有助于互相理解、凝聚基本共识的思想论坛。

  • 标签: 法律伦理
  • 简介:借名他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所引发的法律纠纷已然普遍存在于我国司法实践中,然而,我国现行法律却并未对此提供明确的裁判标准。将借名实施法律行为区分为直接借名行为和间接借名行为的观点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有助于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首先,直接借名行为与间接借名行为的区分标准在于,谁是法律行为的实施者。如果借名人亲自实施法律行为,则为直接借名行为,如果出名人不仅出借名义,而且还代位实施法律行为,则为间接借名行为。之所以强调这种分类的重要性,原因在于谁是行为的实施者对判断行为效力和行为效果归属具有直接的影响。

  • 标签: 借名行为 直接借名 间接借名 法律效果
  • 简介:我对老周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几年前,我刚刚调到民行科工作,接手了一起浙江某公司定作合同纠纷申诉案.无锡某厂与浙江某公司签订合同,约定由无锡某厂加工制造刮板冷凝器三台,合同第3条规定“由供方送货至需方”,另有第9九条规定“提货付款55%”.

  • 标签: 卫士 法律 签订合同 第一印象 合同纠纷 加工制造
  • 简介:93名缅甸人凭着手里的绿色“边民证”,分批从云南瑞丽口岸进入中国,他们不在规定的区域内活动,却坐上了云南人孙某找来的汽车,兜兜转转的跑到了安徽省寿县的乡镇服装厂开始了“打黑工”的日子。8月15日,这起运送他人偷越国境案件由寿县人民法院审结,被告人孙桌被判有期徒刑5年,罚金2万。

  • 标签: 越境 严惩 法律 瑞丽口岸 人民法院 偷越国境
  • 简介:法律融贯论”一词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从类型学上看,法律融贯论至少可分为认识性法律融贯论、构成性法律融贯论、整全性法律融贯论三种.认识性法律融贯论是一种关于法律知识的证成理论;构成性法律融贯论是一种关于法律本质以及正确裁判的理论;整全性法律融贯论则是一种关于法律知识最优证成理论的广义融贯论.从真理论的角度看,认识性法律融贯论属于真理证成计划,构成性法律融贯论属于真理形而上学计划,而整全性法律融贯论则对认识性法律融贯论的真理论价值给予元理论说明.三种融贯论互不具有可替代性.

  • 标签: 法律融贯论 认识性法律融贯论 构成性法律融贯论 整全性法律融贯论
  • 简介:古籍《棠阴比事》记载了一个名为“汉武明经”的案例:汉景帝时,廷尉上:因防年继母陈杀防年父,防年因杀陈依律以杀母大逆论.帝疑之.武帝时年十二,为太子,在帝侧,遂问之.对曰:“夫继母如母,明不及母,缘父之故,比之于母.今继母无状,手杀其父,下手之日,母恩绝矣.宜与杀人同,不宜以大逆论.”

  • 标签: 古代法律 《棠阴比事》 汉景帝 继母 武帝 太子
  • 简介:络德睦教授的《法律东方主义》一书选择被美国妖魔化、贬值化和非法化的中国法进行讨论,试图揭示在对中国法进行异化过程中暗含的种族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美国兴起的批判主义比较法研究的重要体现。但是,络德睦所提炼的“法律东方主义”现象内涵可疑,外延模糊,被“移植”到中国语境,会出现违背批判主义比较法学初衷的异化。而“东方法律主义”并不足以成为取代传统比较法范式的新范式。

  • 标签: 法律东方主义 东方法律主义 批判主义比较法 话语—权力分析法
  • 简介:《人大法律评论》是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支持下,由法学院学生自主创办、独立编辑并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出版物,现为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集刊。《人大法律评论》初创于2000年,至2017年10月已出版24辑,现包含'专题研讨''论文''评论'等栏目。

  • 标签: 人大法律 法律评论 评论稿约
  • 简介:韦伯关于权力的定义有重要意义,但是,它不能也不会终结权力问题的讨论。韦伯的定义对于人们认识法律权力现象有很大的影响。就法律权力而言,无论是霍菲尔德还是哈特都提出了重要的认识,而他们的认识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 标签: 权力 法律权力 认识法律权力的方法
  • 简介:《人大法律评论》是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支持下,由法学院学生自主创办、独立编辑并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出版物,现为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集刊。《人大法律评论》初创于2000年,至2017年10月已出版24辑,现包含'专题研讨''论文''评论'等栏目。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优秀学子惠赐稿件,来稿原则上在1万字以上,并只

  • 标签: 人大法律 法律评论 评论稿约
  • 简介:东方主义在法律领域的复杂性需要丰富的经验性个案研究。对抗式的法庭审判是研究东方主义在法律领域活动的富矿。法律制定、法律史的书写、与知识财产相关联的世界体系以及其他不太明显的东方主义表达形式也应被纳入研究视野。除了对过去的、殖民地的东方主义加以关注之外,还要考察当今的、帝国中心的东方主义、自我东方主义以及其他新的东方主义形式。对于特定事件,可能存在多种东方主义解读。同一种修辞可能被用于相互排斥的不同计划。东方主义的叙事也可以被借鉴、分解或者混合。面对东方主义提出的严峻挑战,比较法要生存下去,关键不在于“迈出东方主义”,而在于建构一套对他者化操作之影响具有自觉认识的“合乎伦理的”比较法,以及对比较法和法律东方主义中常见的二元对立保持健康适度的怀疑主义。

  • 标签: 法律东方主义 他者化 新殖民主义 比较法 怀疑主义
  • 简介:《人大法律评论》是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支持下,由法学院学生自主创办、独立编辑并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出版物,现为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集刊。《人大法律评论》初创于2000年,至2017年4月已出版23辑,现包含'专题研讨''论文''评论'等栏目。

  • 标签: 人大法律 法律评论 评论稿约
  • 简介:写作是条独行之路。作为学者,为澄明自己所思,为领悟难解之世,我们被迫走上这条道路。当从经年累月的案牍劳作中抽身而起,我们无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收获一众读者。让我无比受宠若惊的是,为本刊撰稿的这些读者竟如此用心。他们的文章都极富见地,其批评关切及其在实质内容和方法论层面提出的议题也颇为多样。遗憾的是,作为我对本特集的导读,受篇幅所限,本文并不允许我在此做出它们所应得的全面严谨的回应。

  • 标签: 东方主义 中国 法律 方法论 读者
  • 简介:法律东方主义”是-种批判理论,它旨在批判和解构西方法治话语自我建构出来的“普世性”,还原其地方性和相对性.在否认东方有不同于西方的政治-法律传统,将东方视为有待西方去殖民、去传播福音和文明之对象的同时,西方丧失了通过文明间的平等对话来完善其自身政治-法律文明的机会.对于中国法律人而言,法律东方主义这-分析视角的意义并不在于让我们用西方人自己提供的武器来揭露“西方法律的虚伪性”,而在于帮助我们破除“自我东方主义”的困境,以开放、自信的心态去建构体现文明主体性的法治话语.

  • 标签: 词法律东方主义 治外法权 国际秩序 物资救国论 法治
  • 简介:作为古代吐蕃王朝时期法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吐蕃社会的民事法律有着自身独特的内容。作为维护本民族经济基础和民事权利,为维护一定的所有权制度和可能产生的商品关系、婚姻关系、财产继承关系等领域的法律规定,能够体现出以调整其所有制关系和其所反映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重要内容。主要是由吐蕃王朝社会高层通过赞普诏书和各机关或各级官吏针对吐蕃全局的经济、人身、婚姻、财产领域的民事纠纷案件的处理规则,以及通过藏族古代社会特有的议事会议制度中盟誓后宣布的决定或法规演变而来,另外由地方各级官吏针对各自的统辖区处理大小事务时,征求吐蕃中央君臣意见后制定的各种民事领域的习惯法,还包括诸法合体的各种法典和契约表现出来的内容等,构成了吐蕃王朝时期法律体系中具有藏族本土法文化特色的民事法律制度。

  • 标签: 吐蕃王朝 民事法律 藏族
  • 简介:《立法法》第25、44、58条对法律公布的规定存在若干缺陷.人们主要对“公布”是“签署”(法律性概念),还是“刊登”社会通用性概念)表见不一,而这两者本质上都是拟制的.法律公布是一种拟制,一种制度性事实,应受到物质生活条件和价值观的制约.法律公布的成功运作要综合民主动力、限度认识、效益衡量、程序安排、媒介选择等因素.在法律的纸面时代,将报纸刊登而不是长官签署、网络转载视为公布更合理.《立法法》对法律公布的规定应区分签署与刊登,明确法定载体,明确接收者,精确用语.

  • 标签: 《立法法》法律公布 签署 刊登 法律拟制 制度完善
  • 简介:1978年中国开启的新法律进程,通常被称为'法律移植':以西方法律,主要是美国法律为模版进行的大规模复制工程。'法律移植'是新自由主义在法律领域的具体主张,深受自由主义者欢迎。'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的口号也应运而生,法律移植与市场改革携手并进。但是,法律移植也被本土主义者批评为法律殖民主义,是一场'没有殖民者的殖民运动',一场自我殖民。这场运

  • 标签: 东方主义 中国美国 主义中国
  • 简介:2001年修订施行的《婚姻法》对于房产的规定比较笼统,各地办案缺乏统一标准,致使“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屡见不鲜。《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7条和第10条关于房产的规定,较以往明确而具体,增强了可操作性,有效保证法院判决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其进行解读,分析其积极作用,探讨改进之处,以期促进我国婚姻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 标签: 婚姻法 司法解释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