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语言的合理运用对制作高质量的判决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判决书对语言较浅层次的要求,即要避免错别字及语句不通,语言表意要明确、无歧义,语言表述要规范、通俗、庄重及精炼等;同时论述了判决书对语言较深层次的要求,即语言描述要客观真实,繁简得当,语言要有很强的论证说理性。

  • 标签: 判决书 语言 语言表意 语言表述
  • 简介:表述规则的语言所具有的先天缺陷是导致规则多重含义的重要原因,其解决方式包括"语言优先于规则"与"规则优先于语言"两种路径。如何透过语言的表面来发现规则后面的法律命题,是法官的重要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司法实践的规则都可以通过"一级法律命题"在具体案件中得到清晰的适用,却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个相互竞争的"二级法律命题"现象。依据法律共同体的法律原理主义来理解,可以过滤掉规则用语的普通含义,得出一个一级法律命题,或者为相互竞争的普通含义的二级法律命题提供一个更高的选择标准,也不能完全规避有歧义的理解。此时,我们会下意识地在相互冲突的多个法律原理主义的二级命题中寻找超越现存法律原理的东西,如利用公民论坛中的公共价值主义的理解来试图终结命题问的冲突。这的确能解决部分问题,却仍无法为规则提供一个唯一正确的法律命题。或许,诉诸某些更高意义的"真"可以达到确定性的目的,但这种方式往往不具有实践的参考意义。事实上,正如本文通过模型所展示的那样,由规则任命的法官并非从一个大而空的真理概念开始其法律实践,相反,他们勤勉地通过法律原理主义或公共价值主义的层层论证,让规则及其背后的法律命题在具体案件中得到适用。通过这些实践,逐渐形成了法律用语的一般性理解,使得规则具备了适用上的客观性,从而破解了规则的多重含义问题。

  • 标签: 法律 规则 语言 命题 确定 实践
  • 简介:当前,各类犯罪呈现出高科技、智能化特点,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花样繁多,反侦查意识不断加强,案件侦查和检验面临着新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犯罪现场可提取的有效物证越来越少时,分析刻画犯罪嫌疑人身份特征的需求就变得越来越迫切。

  • 标签: 犯罪嫌疑人 身份特征刻画 语言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