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会等你出来!”9月24日上午,当女友周某温柔而坚定的声音通过话筒清晰地传到在押犯陈某的耳中时,陈不禁潸然泪下。这天上午,周某等16人成为宁波市看守所新落成的智能多功能监管会见大厅的首批使用者。此后前往宁波市看守所探监的人们,可以隔着玻璃通过高清晰的语音系统与亲友进行对话。

  • 标签: 看守所 在押犯 亲友 坚定 使用者 宁波市
  • 简介:现代物流系统基于信息技术的广泛支持,物流活动的合理化和纵深化发展要求高度的系统管理.把握物流系统的内在特征出发,认识现代物流的系统管理特征,有助于促进物流企业营运模式及管理理念的现代演进.

  • 标签: 现代物流 系统管理 特征分析
  • 简介:<正>《中外合资企业法》、《中外合作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以及有关配套法律、法规、规章的制定和颁布,标志着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立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立法还缺乏足够的系统性,诸如立法文件比较分散、杂乱;立法规定过于原则、笼统和简单;立法内容不够完备,甚至在某些方面仍是无法可依;现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之间缺乏衔接、协调和统一等。因此,探讨外商投资企业立法的系统

  • 标签: 外商投资企业法 外商投资企业立法 立法系统化 中外合作企业 中外合资企业 外商投资公司
  • 简介:走私犯罪侦查机构成立一年多来,在海关总署及总署侦查局的指挥下,依法有力、有效地打击走私犯罪,破大案、挖团伙、抓逃犯,自1999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果后,2000年仍然凯歌高奏,2000年1至5月,全国海关共查获走私案件4749起,案值人民币28.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近9%,与此同时,全国海关税收也超大幅度增长,1999年全年达到1590.6亿元人民币,比1998年增长80.9%,2000年1至6月,全国海关税收已达98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3%。海关缉私警察是我国刑事警察系列的一个新的警种。

  • 标签: 走私犯罪 刑事侦查 刑事侦查信息 海关侦查工作
  • 简介:  建立法庭科学DNA数据库(以下称DNA数据库)为刑事侦查工作提供又一个主动进攻的新手段,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深入的论述,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了DNA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其强大的破案效益正日益显现出来.本文研究了DNA数据库在实际应用、建设过程、技术管理、信息安全和技术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全面阐述了江苏省公安机关DNA数据库的构成,并对其实现方法加以研讨.……

  • 标签: DNA数据库 质量控制 基本要素
  • 简介:智能建筑作为现代建筑业和高科技“4C”技术,即Computer(现代计算机技术)、Control(现代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现代通信技术)、CRT,Multi-Media(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建筑界和房地产发展商的关注和青睐。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均纷纷推出一系列智能发展计划。在我国沿海省份,智能小区

  • 标签: 智能小区 智能建筑 综合布线系统 信息网络系统 人员出入管理系统 物业管理系统
  • 简介:当前司法实践的问题往往被归咎于"专业"、"组织"、"程序"和"独立"的发展,"多元解纷机制"被作为未来的司法改革方向。若不加以严格限定,这些观点可能演化为"去司法"和"司法社会"的主张。从"自创生"系统论的视角审视,现代法的唯一功能在于"稳定规范性预期",现代司法对于此项功能的实现具有决定性意义,现代司法作为解纷机制具有决定性优势。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大司法"概念,倡导走向"社会的司法"和全方位"司法治理"。

  • 标签: 社会司法化 “自创生”系统论 法律功能 现代司法
  • 简介: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加快军事智能武器发展。可以预见,基于人工智能的军事智能武器,必然会成为未来战场的主角。但是,"机器人战士"会不会也像人一样犯罪?这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现实问题。可以从军事智能武器的犯罪形态和责任归属上入手,研判未来可能发生的防范此类犯罪的情况。

  • 标签: 军事智能武器 犯罪 人工智能
  • 简介:配电网的功能是服务于民,与人民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当前,经济、物质环境的改善,使得人们对配电网的要求也更高。自动系统建设是配电网发展中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也是影响配电系统稳定性和供电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区域配电网自动系统建设进行研究,对于提升供电稳定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区域配电网自动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模式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配电网 自动化系统建设 运行维护模式
  • 简介:一、普通法历史起点的“碎片”元素在社会发展的时间向度中,法律通过自我定义和整合的方式与他者作出区分。现代意义上的普通法,已至少在三个方面呈现出这种区分的完成形态:一是适用效力的排他性,普通法区别于地方性、权宜性的政策文件,法律权威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认可;二是法律渊源的自洽性,普通法的判例和习惯形成独特的法律体系,有别于欧洲大陆的制定法传统;三是司法活动中的法官中心地位,尽管在理论上,普通法法官的司法活动并不创造和增加法律,但在实践中却发挥着积极的主导作用。

  • 标签: “碎片化” 法律权威 普通法 生成路径 英格兰 系统化
  • 简介:人们除了会在手腕上佩戴手表、手镯等饰物,近来随着智能手环的热销还兴起了一股“运动热潮”。智能手环可以记录使用者日常生活中的锻炼时长、运动轨迹、卡路里消耗情况以及睡眠情况,甚至附带震动闹钟提醒功能,可谓是既方便又实用。不过,最近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警察开发出了新的功能,他们利用当事人的智能手环识破了一场“报假案”的闹剧。

  • 标签: 能手 宾夕法尼亚州 运动轨迹 日常生活 消耗情况
  • 简介:1950年,英国著名数学家、逻辑学家阿兰·图灵(AlanTuring)提出了图灵测试,开始了人工智能的研究。随着人工智能不断地向前发展,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困惑与争议。机器是否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智能?针对该问题的回答可以把人工智能的观点区分为两类,即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

  • 标签: 人工智能 智能模型 法律论证 1950年 逻辑学家 数学家
  • 简介:如果说2017年互联网行业最热的词是什么,也许非“人工智能”莫属。从1956年前后人工智能技术开始系统发展直至20世纪80年代,在这段时间里,受制于当时较低水平的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只能执行来自人类的指令和完成一些简单的计算。它将人类从繁琐的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因而被当做人类解决问题、处理工作的好工具和好帮手。可以说,那时候的人工智能只是自动程度较高的工具,为了增进“绝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而缓慢发展着。

  • 标签: 人工智能 人类 幸福 工具 1956
  • 简介:人工智能对人类驾驶者的替代和取代,消除了人类驾驶者的鲁莽行为,让智能汽车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替代导致主体和过错难以认定,对侵权法提出了挑战。侵权法应对的原则在于,一方面需要填补受害人损害,另一方面需要不妨碍新技术的升级和推广。基于此,我国侵权法可做如下应对:放松产品缺陷的判断标准,减轻举证难度,扩大产品质量的适用范围来保护智能汽车交通事故中的受害人,但是,这种扩大,不能推翻产品存在缺陷这一前提;机动车事故应该统一为所有人或者保有人的无过错责任,这样可以解决智能汽车和智能汽车、非智能汽车、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不会在智能汽车所可能导致的主体缺失和过错认定等方面产生问题。

  • 标签: 人工智能 智能汽车 产品质量责任 机动车事故责任
  • 简介:目次一、影子银行系统的定义(一)影子银行系统的范围(二)影子银行系统的特征二、对影子银行系统的评估(一)非中介(二)分散三、监管影子银行系统(一)致力于经济效率最大化的监管(二)致力于系统性风险最小的监管四、结论2012年以来,根据估算,影子银行系统的全球规模已增至67万亿美元。[1]据估计,在中国,影子银行系统目前达到了20万亿元左右,这一数值大约是银行贷款市场规模的三分之一。[2]中

  • 标签: 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系统 风险 监管
  • 简介:如何有效、安全地使拒绝停车接受检查的嫌疑车辆停车一直是警察部门的一个难题。目前广泛使用的栏杆、车辆构成的临时路障或车胎刺穿装置等均有其局限性。栏杆和车辆构成的路障经常造成车辆严重损坏甚至人身伤害:而车胎刺穿装置不能有效地使车辆停止,因为驾驶员仍可利用轮圈行驶相当一段距离。而且有可能因车辆失控而伤害到周围的行人或车辆。

  • 标签: 车辆停止器系统 便携式路障系统 固定式路障系统 追逐停车系统 警察部门
  • 简介:人工智能与非国家权力叠加,进一步加剧了国家功能变迁,政治国家中心主义开始衰退。“个人”已经并将继续深入地被“智能利维坦”客体,“人-人”关系模式转化为“人-技术-人”关系模式,催生新的社会结构形成,国家与非国家力量、法律与算法、伦理与技术开始同构新秩序。自由和权利的主要威胁将是横向上的非国家力量而不再是纵向上的国家权力。法律场景发生深刻变化,需要重建“善”的维度,以平衡“权利优先”论;需要在法律技术意义上迎回的“义务本位”,以矫正“权利本位”,解决“权利失能”问题。

  • 标签: 人工智能 智能利维坦 场景变迁 权利失能
  • 简介:人工智能反过来超越人类智能扮演上帝角色的奇点正在迫近,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司法系统获得了某种后发优势,借助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提高办案效率和透明度,使审理流程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质变和突变。这对现代法治的制度安排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现阶段对法律专家系统软件的设计和运用应该持一种慎之又慎的态度,尤其是在电脑量刑方面更不可急于求成,也没有必要完全排除法官的心证和裁量。司法权的终局性注定了要通过辩论的优胜劣汰机制选出一个正确的最终解决方案。在这样的现代法治体制面前,大数据、云计算、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都只是实现合法正义的辅助手段,切不可本末倒置,这是我们始终应该铭记的一条基本原则。

  • 标签: 人工智能 司法权 司法运营电脑化 法律推理 自由心证
  • 简介:司法人工智能有两条发展路径:初级司法人工智能和高级司法人工智能。初级的司法人工智能属于一种司法辅助工具,这是目前学界和实务对司法人工智能的一般定位。高级司法人工智能,即人工智能裁判。人工智能裁判是否可能构成司法人工智能的终极问题,有必要从三个方面综合分析。本体论在于回答何谓人工智能裁判,认识论在于回答人工智能裁判在技术上是否可能,价值论在于回答如果技术问题解决了,人工智能裁判是否应当。人工智能裁判能否实现在根本上取决于价值论是否允许。当然,也不宜将人工智能裁判在现阶段的困难性等同于最终的不可能性。

  • 标签: 人工智能 司法裁判 本体论 认识论 价值论
  • 简介: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AI)正加速应用于司法裁判之中。智能司法的背后是从文字向代码的司法逻辑转向,不仅催生了人工智能法学,更重塑了同案同判的公正理念。但AI司法的复杂性与隐秘性共存,并威胁自身的合法性和优越性。除了AI司法过程的不可还原性导致的黑箱效应,数据与算法作为AI司法生态的重大环节也并非无懈可击。法官的解释任务因此出现了新的内容:需要对AI司法的基础条件进行验证与整合。为了使AI的技术理性与同案同判的目的理性契合,法官应当基于人机协同而关注四个诠释节点:(1)案例数据是否充足?(2)裁判结果是否合理?(3)因果关系是否相当?(4)正反计算是否对称?

  • 标签: 大数据 人工智能 同案同判 法律解释 诠释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