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建立当事人主义的诉讼制度,包括审判对象确定、裁判方法与程序流程设计三个方面。首先,必须明确我国属于规范出发型的民事诉讼。以实定法规范为前提将审判的对象分为诉讼请求、要件事实和证据三个维度。其次,对于诉讼请求的确定,适用处分权主义,由当事人负责具体化。而对于事实与证据等裁判资料,适用辩论主义,由负担主张责任的当事人提出足以产生法律效果的要件事实。最后,设计程序流程必须在口头主义审理方式的基础上实现庭审集中化,同时考虑到庭审兼具口头辩论与证据调查的双重功能,不宜设立独立的争点整理程序,只需对调我国现行庭审的顺序阶段并赋予第一次口头辩论期日'准备性'即可。

  • 标签: 庭审结构 诉讼请求 要件事实 辩论主义
  • 简介: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审判方式改革,试图将我国的民事诉讼模式由以往的超职权主义逐渐向当事人主义转型,尽管在证据理论、庭审方式、裁判路径等方面较之以往已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依然很难下定论,中国民事诉讼模式下已完成向当事人主义的成功转型。在审判方式改革旗帜下各地法院所发布的纷繁复杂的

  • 标签: 主义对象 对象方法 当事人主义
  • 简介:段文波老师的《当事人主义:对象、方法与程序》,从对象、方法与程序三个方面阐述了当事人主义的内涵与制度,并结合了'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立案登记制'等司法改革措施和民诉制度变革,力图展示中国法语境中的当事人主义及其走向。阅读之后,受益良多。

  • 标签: 主义对象 对象方法 当事人主义
  • 简介:本篇作者将当事人主义与民事诉讼各阶段之程序(起诉、准备程序与庭审程序)进行相互结合,从事一系列之研究,有其重要之意义。且其特别强调现今民事诉讼应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实现庭审中心,必须以民事诉讼理论作为向导。当事人主义的程序体制包含了三个要素:顺序、对象与方法。上述三者在审理结构中并非居于同一位置,而是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即对象是首位的,方法服务于对象之确

  • 标签: 主义对象 对象方法 当事人主义
  • 简介:将视角转向中国法院的刑事判决书,从指导案例的裁判要旨中概括辩护人妨害作证罪的理论问题,较以往研究具有优势。《刑法》第306条不以发生危害后果为构成要件,但是需要通过具体危险犯对之进行限缩。对于辩护人妨害作证罪主观故意的把握,关键在于对“引诱行为”之界定,此界定需要以“广义利益引诱说”以及与“威胁”具有等置性为标准。此外,本罪中的“证人”应包括被害人。而2012刑诉法修改对辩护人妨害作证罪之影响,为法律人变得愈加博爱提供了契机。

  • 标签: 《刑法》第 306 辩护人妨害作证罪 具体危险犯 引诱行为
  • 简介:感觉这篇文章尚未完成,所以不大好评论。文章的主要缺点是核心概念使用混乱,其内涵、外延缺乏应有的界定和前后一致性。比如,标题'当事人主义:对象、方法与程序',什么是'当事人主义的对象'?作者引证了20年前的一个语焉不详的结论'当事人主义的程序体制包含了三个要素:顺序、对象与方法'。

  • 标签: 主义对象 对象方法 当事人主义
  • 简介:段文波老师的论文就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的裁判对象、裁判方法以及审理程序的问题进行了相当准确和透彻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法上之开庭审理程序的改造提出了具有相当洞见的观点,给人以深刻启发,是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程序化研究的重要文献。论文的很多观点都是笔者深表赞同的。比如,诉讼请求、

  • 标签: 主义对象 对象方法 当事人主义
  • 简介:权利客体和权利对象是民法基础理论中的一个艰深问题,核心是两者是否在语义表达上是一致的。对其的不同解读在民法领域以及知识产权法领域均产生了理论的分歧,同时也使司法实践尺度不一。权利客体和权利对象实属权利领域的不同范畴,权利客体内化于权利,反映权利的本质,即利益;权利对象是权利的外在指向,是具体的事实要素。两者的恰当区分是解决版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重叠保护"的重要理论基础,两权的对象同质,但保护的利益各不相同,在此意义上也就并不存在所谓的"重叠保护"。

  • 标签: 权利对象 权利客体 重叠保护 外观设计
  • 简介:政治学和政治争论的中心问题占据着现代法理的讨论,其可以被归纳为:实际上,所有的现代法理学都依赖于法律推理与政治推理这一区分。一端是法律分析或法律推理,另一端则是政治论争或政治哲学,它们被认为是清晰可辨的两种迥然不同的话语实践(discursivepractices)。然而,在法律与政治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一般性的关联以及这种关联如何在法理论(legaltheory)中反映出来,这些问题很显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

  • 标签: 关系内嵌 内嵌模型 政治关系
  • 简介:上海市C区社会医疗机构数量多、诊疗量大、医患纠纷数量也相应较多,形势不容乐观,社会影响较大。在医患纠纷解决方式中,人民调解具有调解机构的中立性、调解人员的专业性、调解程序的便捷性、调解方式的联动性和调解结果的有效性。基于此,运用人民调解化解社会医疗机构医患纠纷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 标签: 社会医疗机构 医患纠纷 人民调解
  • 简介:传统理论认为,受领给付是债权人的权利,即使发生债权人受领迟延,负迟延责任,也只是债权人不行使权利的结果,并非违约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指导案例1号中,债权人先后与两中介公司签订居间合同,在只能受领其中之一提供的居间服务的情况下,已经造成对另一份居间合同的违反.《合同法》第101条规定了债权人拒绝受领、迟延受领和不能受领标的“物”的情况下,债务人可以提存,以终止双方合同上权利义务关系.债权人拒绝受领、迟延受领和不能受领债务人“服务”的情况下,因“服务”与标的“物”不具备类推适用的本质“类似性”,第101条并无适用余地.通过债权人违约责任,能够解决以“服务”为对象的交易中债权人的不履行问题.

  • 标签: 服务 拒绝受领 受领迟延 债权人违约
  • 简介:目的针对大气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中的溯源技术难点,根据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方法(第Ⅱ板)给出的环境.损害因果关系适用判定方法为环境管理、环境司法等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某氟材料制品公司火灾事故损害鉴定为例,研究提出了科学严谨的过火失重-环境预测-因果关系的鉴定评估技术方案,根据确定的失重源强,采用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SCREEN3估算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从模拟结果可见,在假定最大源强下,火灾产生的氟化物最大影响距离不起过500m,该范围内没有受损果园,可以确定果木減产与公司火灾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结论表明,应用SCREEN3大气估算,模型可实现保守科学定量化的污染损害溯源,对大气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领域的因果关系判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大气估算模型 环境污染损害鉴定 因幕响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