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到银行开户、到网吧上网、上微博发言、上医院看病、买手机卡、买火车票……当平静的时光流淌过日常的生活。人们倏然惊觉,我们的生存,已经越来越紧密地和我们的“身份”、和一种叫“实名”的制度捆绑在一起。

  • 标签: 实名制 解剖 银行开户 手机卡 火车票 网吧
  • 简介:2011年,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我有幸进入了辽宁省人民检察院这个大家庭。这一年,在我成为计划财务装备处这个优秀团队中的一员的同时,也被这个团队勤勉高效、一不苟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

  • 标签: 人民检察院 财务工作 勤勉 优秀团队 计划财务 工作作风
  • 简介:我国区际继承法律制度存在诸多差异,在法律适用方面亦然,其中最主要的冲突是关于同一和区别的采用,这为解决我国区际继承纠纷带来了障碍。通过比较四个法域有关继承法律适用的规定,为协调我国区际继承法律冲突,四地应签订协议,对于区际继承法律适用采取同一

  • 标签: 区际冲突 继承 同一制 区别制
  • 简介:日前,小宇(化名)在学校德育主任的陪同下来到金州区检察院,眼含热泪向检察官送上“敬业正直为民解忧”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深深地感谢检察官让他重归校园。原来,2011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正读高中的小宇与同学在教室里玩闹,不小心碰到了另一名同学小刚(化名),

  • 标签: 校园 调查 品行 学校德育 感谢信 检察官
  • 简介:自从代表与民主被调和、混合到一起后,对于代表究竟是使民主成为可能,还是限制、妨碍了民主,就一直存在持续的张力和争论。如果人们搁置教条之争,转向历史,代表的民主资格马上就变得非常清晰。在民主被改造成代议政府体制以前,民主曾被视为一种过时的统治方式,不适用于现代国家,尽管也许并非完全不可能。本文尝试借助历史论据证明代表的“民主性”。这就把我们引向法国大革命期间出现的对“民主”的各种修正和挑战,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个关键进展:民主与代表这两个曾经对立的概念终于牵手到一起。本文试图证明,正是在这个时期,才有人认真构思现代民主的概念和理论框架。为了证明这一点,本文展示两位大革命核心人物如何通过两项关键修正把民主与代议挂起钩来,他们是托马斯·潘恩和马克西米伦·罗伯斯庇尔。这两位主角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他们对民主提出了大胆而颇具现代意义的重新评估,同时挑战了这一概念的“评价”和“描述”层面。在这个过程中,潘恩和罗伯斯庇尔将代表纳入对民主的构想中,同时把民主修饰为某种积极而有价值的东西。这两位两极对立的核心人物的独到之处在于,他们对民主的反思和创新重构了民主与代表这两个概念、并把它们用独特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现在的人们对这个配对习以为常,但它俩在18世纪几乎是水火不相容。

  • 标签: 民主 法国大革命 潘恩 代表 罗伯斯庇尔
  • 简介:网络实名应匿名之弊端而提起;对网络实名进行激励分析、法律成本效益理论分析后,得出我国全面推行网络实名并不必然优于匿名,二者各有利弊之结论;在寻求改善网络匿名弊端方面,结合法律均衡理论建议宜遵循客观规律,其一,应根据实情分领域、分对象、分阶段实施网络实名;其二,实名方式应充分考虑网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与正常生活秩序的维护;其三,该制度设计上应注重以网络技术的运用作为其发挥良好实效的重要支撑。

  • 标签: 网络实名制 激励分析 法律成本效益理论 法律均衡 网络技术
  • 简介:<正>引言近些年来,进入法院审判程序的案件数量急剧上升,法院和法官面对着巨大的诉讼压力,而独任制作为与合议相对应的审判组织模式,其在适用方面产生的效率优势也逐渐被司法实践所加以利用——当然这其中也避免不了政治体制及特有的民族文化所带来的影响——由此,独任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扩大适用似乎已成为一个我们无法忽视的问题。一方面,由于现行《刑事诉讼法》将独任与简易程序捆绑适用,基层法院大多通过适

  • 标签: 独任制 司法行政化 审判组织 独任审判 陪审员制度 酌定不起诉
  • 简介:传统理论一般将罪刑关系理解为罪刑的因果性,即刑因罪生。以刑罪是反思静态、单向式罪刑关系后的产物,旨在于以刑为起点来思考和运作罪刑关系。融合观念与方法于一体的以刑罪,具有反向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刑事立法、定罪、量刑和刑法解释及行刑中得以体认,发挥着沟通制约的作用,契合了当前刑事政策的能动性趋向。从宏观看,实现以刑罪须重视刑事立法的正当性、适度调试司法观念和准确把握法定刑,以刑罪观念有着特定的边界,应在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责刑均衡原则的共同规制下作为非常态模式加以启动和运用。

  • 标签: 罪刑关系 以刑制罪 罪刑法定 罪责刑均衡 非常态司法模式
  • 简介:在微观的层面上看,传统典中的经济要素主要型塑其核心结构,道德要素主要型塑其边缘结构。民国民法接纳了经济要素从而保持传统典的核心结构,而对于道德要素则通过精英话语对其加以重述,从而变革了边缘结构,这使近代化的典权制度在形式上与传统典类似但在实质上却相去甚远。而当视点从"传统典"转换到"精英话语"时又会引致不同的理解和评价,这就使结论保持一定的开放性。

  • 标签: 精英话语 重述 结构 要素
  • 简介:2008年重庆、成都两地的土地改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于在改革中"地票"的制度设计,部分学者认为其可以有效地解决土地流转和耕地保护的问题,也有学者则认为"地票"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本文尝试回到作为土地所有者的"集体"那里进行分析,揭示在"地票"改革中隐藏的对"集体"发挥其功能的需求,并指出无论是对于"地票"改革的得失成败,还是对于集体所有权的法律规制,都必须对"集体"本身进行分析,而这种分析的前提是需要对"集体"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有所把握。

  • 标签: 集体 地票 土地所有权
  • 简介:1776年北关十三个邦宣布脱离英国王室自立以来,其所建立的邦联体制因主权分散、列强环伺而日渐濒于分崩离析,通过立宪塑造一个强有力的共和国成为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的主题。在对这场决定美国国运的大讨论的往昔解读中,汉密尔顿的作用很少有论者提及。但若对美国宪法文本详加考察,其最具创造性、对整合联邦共和国起重要作用的“总统”部分几乎完全照搬汉密尔顿在6月18日提出的制宪方案。本文试图通过对麦迪逊《制宪会议记录》及其他美国制宪文本的解读,还原会议代表们所关切的根本问题与困局,考察汉密尔顿制宪方案中有关总统制的设计及其思路,梳理这一设想是如何通过费城会议逐步落实为堪称“共和君主”的总统的,并略析此一设计的局限与困境。

  • 标签: 制宪会议 汉密尔顿方案 主权承担者 共和君主制 过渡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