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关于《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国务院法制办已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的公开征集意见。《送审稿》修改幅度较大,拟以一部法律加四部行政法规的方式构建我国著作权保护制度,本文按照《送审稿》的体例全面介绍其具体修改内容,并从修改的原因、修订沿革、社会各界的观点等方面,对其简要分析与评论。

  • 标签: 著作权法修改 相关权 权利限制 损害性赔偿
  • 简介:本文是对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2014年6月6日所出台的《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的反馈意见。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征求意见截止期限前所提出的观点,从整体框架、权项设置与定义、买卖/许可的认定与首次销售(权利用尽)法则、著作权的合并与必要情境法则、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以及合理使用/权利误用抗辩体系的建构等六个面向分别论述。而第二部分(关于法规细节的反馈意见)则是在截止期限后所拟,就技术保护措施、网络侵权责任、暂时性复制、公开传输权、播放权、视听作品强制报酬请求权、职务性作品、所有权推定和存续、著作权集体管理、法定赔偿/行政处罚、行政执法证据、保全命令/全面禁止令、律师费用、视听作品盗录、讯号窃盗、反编译/兼容性例外、计算机程序未经许可的使用、孤儿作品、对特定“已经发表作品”播放的法定许可以及个人学习和研究例外等二十项细节规定分别提出具体建议,期能抛砖引玉、集思广益。

  • 标签: 著作权法 网络侵权 公开传输 合理使用
  • 简介:绪论1,韩国民法的制造韩国民法~②是于1958年2月22日制订,自1960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在之后的50多年间,韩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从而产生了很多在制定民法当时所无法预料的现象。学术界和实务界曾为解决新问题而提出对应的方法,但反而使法典规范与现实纷争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大了。制定民法之后的修订主要是围绕家族法进行的,而有关财产法的修订则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因此,通过民法修改制订一部具有现实适配性的民法典,可以说是民法学界的重大课题。最高额抵押权制度是体现规范与现实背离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制度。虽

  • 标签: 最高额抵押 担保债权 韩国社会 修订案 法务部 抵押权人
  • 简介: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关于发行权的规定在条文表述上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未明确规定“有形载体”造成发行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在调整范围上存在交叉重合;二是将作品原件作为发行权的客体,造成原件的唯一性与“向公众提供”存在现实矛盾;三是所有权转移方式的规定既未穷尽类型又显累赘繁琐。目前向社会公布的《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虽然对发行权的定义进行了略微调整,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上述问题,因此建议将发行权的定义修改为“发行权,即以转移所有权的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有形载体的权利99。

  • 标签: 发行权 著作权法草案 完善建议
  • 简介:援用本刊规范:苏力:“作为社会控制的文学与法律——从元杂剧切入”,载《北大法律评论》第7卷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一般体例1.引证应能体现所援用文献、资料等的信息特点,能(1)与其他文献、资料等相区别;(2)能说明该文献、资料等的相关来源,方便读者查找。

  • 标签: 引证 北京大学出版社 修订 社会控制 信息特点 元杂剧
  • 简介:《TRIPS协议》之后,除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持制定了《因特网版权条约》(包括《版权条约》和《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之外,国际知识产权版权协议的制定逐渐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转向了自由贸易协定(含有版权协定),如双边贸易协定(FTA)、多边贸易协定(如反假冒协议)及近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协议(PPT)。其中美国《跨太平洋伙伴协议版权草案》与以前的知识产权协议的规定相比,保护标准更高,该草案继续强化版权保护期限、范围、执行措施,但对版权的限制、例外及使用者的合法利益保护不足。

  • 标签: 跨太平洋伙伴协议 反假冒协议 亚太经合组织 版权和邻接权 限制和例外
  • 简介:珊瑚虫QQ案,彩虹显IP案,360与腾讯间的3Q之诉,都将第三方插件侵权问题推入了人们的视野,第三方插件是否侵犯宿主软件著作权亦引起学界的广泛讨论。然而,针对不同类型的第三方插件,软件修改权能否适用有着不同的结论。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于2014年6月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中,将软件修改权纳入第13条第3款第8项“改编权”中。如果《送审稿》得以通过,其中的“程序改编权”的部分对于第三方插件侵权问题能否适用、如何适用,是本文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 标签: 软件修改权 第三方插件 改编权
  • 简介: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是指行政诉讼所确定的,制定和实施行政诉讼法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要实现的任务,立法者所确定的目的,是以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关系为基础的。立法目的是一部法律的灵魂和宗旨,是统一、整合法律各个条文的基础。

  • 标签: 《行政诉讼法》 修订内容 法律关系主体 解读 年修 立法目的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彻底实现证券无纸化,投资者手中不再持有实物证券,而是通过电子登记账户实现相关的证券权利。股票、公司债券等资本证券无纸化后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成为了疑问,法律也没有作出相关规定。同时,《证券法》对于无纸化证券权利归属的标志、权利转移的生效要件等都没有明确规定。修订后的《证券法》能否对无纸化证券的善意取得问题作出回应,值得期待。本文通过考察无纸化证券持有模式,明确投资者对电子账户记录享有财产权,肯定了无纸化证券可以发生善意取得,并结合国际公约和国外成功立法经验,对我国无纸化证券善意取得相关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 标签: 无纸化证券 证券账户记录 善意取得 《证券法》修订
  • 简介:绪论危害抵押权的标的即担保物称为侵害抵押权。换言之,抵押权作为担保物权,本来以抵押标的物的交换价值可以取得优先清偿,却危害该清偿的情形。~③比如抵押标的物损伤(毁损)、减少或灭失。例如设定抵押的森林被不当砍伐,从物的不当分离等积极性的情形或因不当管理被抵押建筑倒塌等消极性情形包括在此。发生这种抵押侵权则根据现行法制度可以认定抵押权人(债权人)向债务人的物权效力之物权请求权、抵押物补充请求权

  • 标签: 抵押权人 担保物权 物权请求权 损害赔偿请求权 物权效力 物上保证人
  • 简介: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事件进入高发期,而监管主体、产销主体和消费主体三方的监管合作嫌隙是一大肇因。有鉴于此,2013年初,我国将原多部门分环节的监管模式变革为以食药监总局为主导的统合协调监管模式,并于2015年修订《食品安全法》。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可以发现,虽然相关立法修订在不少方面有利于三方合作的改进,但鉴于"失措""失信"与"失察"因素制约,三方主体仍可能面临潜在的合作困境。为此,有必要以强化消费主体共治责任、激励产销主体合作意愿以及引入监管主体良性竞争为切入点,进一步检计监管模式构建上的相关制度问题,进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信息的沟通机制,促进有效监管合作。

  • 标签: 食品安全 监管模式 合作困境 信息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