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哈尼是云南省古老的山地少数民族之一,共约九十八万人口,集中分布在滇南红河与澜沧江之间哀牢山和无量山广阔地带,其语言系属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种种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哈尼内部形成若干繁杂的支系,自称他称和互称有哈尼、爱尼、豪尼、和尼、雅尼、碧约、卡多、叶车、白宏、罗比、腊米、罗美、各和等三十余种,其中以自称哈尼的人数最多。史籍记载的哈尼名称有阿泥、窝泥、斡泥、

  • 标签: 哈尼族 原始图腾 少数民族 父子连名 支系 滇南
  • 简介:<正>哈尼共有125万多人口(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是我国西南边疆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山居农耕民族之一。但由于历代汉文史籍文献记载较少,本民族又无文字记载可供探研,在其源问题研究中,学术界观点颇有分歧,各持己见,莫衷一是。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既是一个人们共同体,又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而不是什么永恒凝固不变的东西,也不是光靠血缘纽带维系着的群体;民族有其自身形成、发展、消亡的必然规律和条件。几乎人类世界所有的民族、在其形成、发

  • 标签: 族源研究 农耕民族 西南边疆 人们共同体 民族学 共同地域
  • 简介:哈尼迁徙研究,是中国少数民族迁徙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以往哈尼迁徙研究多以源氐羌北来说为理论基础,以本民族口述史、汉文史料等为依据,清理出哈尼由北向南的历史迁徙线索,对口述史中重要的迁居地名做了一定考证,对迁徙时期、涉及族群、迁徙影响有所关注,对迁徙原因偶有提及。但是,目前哈尼迁徙研究成果零碎松散,很多观点的提出缺少深入、严谨的历史学论证和有说服力的论据,研究视野需要拓宽,新的研究内容有待开启。

  • 标签: 哈尼族 迁徙 研究 回顾 反思
  • 简介:哈尼梯田稻作的生态机制白玉宝大江大河流域往往是人类早期文明启始的摇篮。地理因素和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制约着人类早期文明的发韧,并深刻制约着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变异趋势。哈尼文化最初启始于长江上游和黄河上游地区,即甘青川藏接合部;在长江上游和珠江...

  • 标签: 哈尼族 梯田文化 哈尼梯田 森林覆盖率 三江流域 哈尼文化
  • 简介:丧葬习俗是哈尼基于灵魂不灭的观念而产生的一种社会习俗,包含着一套完整的丧葬仪式,蕴含着哈尼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在历史和现实的时空中展示着民族之魂。哈尼的丧葬习俗从哈尼的道德生活史、社会伦理关系、对生死的态度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演绎着哈尼深厚而丰富的伦理意蕴。从道德教育的方式看,研究哈尼的丧葬仪式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

  • 标签: 哈尼族 丧葬仪式 伦理意蕴
  • 简介:1月3日早上9点,景哈乡小学的青年教师M已经梳妆完毕,等待着一场盛会的到来。今天是景哈乡一年一度的“嘎汤帕”节。每年这个时候,乡里热闹非凡,今年,乡里要举行两场文艺演出,M就是这两场演出的4个主持人之一。几天以前,乡里就开始为“嘎汤帕”做准备,进乡的公路两旁,插上了印有“欢度”“嘎汤帕”字样的彩旗,通向中心花台的几条道路也装饰上彩旗和横幅,主街道的入口和出口用竹篾装饰成哈尼村寨中的“寨门”。

  • 标签: 哈尼族 变迁 文艺演出 青年教师 主持人 装饰
  • 简介:哈尼神话传说彰显了惩恶扬善的价值观,涵盖了思想意识、道德情操、精神意志、智慧才能等多方面。哈尼有个传统节日叫“活洗扎”,即“吃新米饭”,每年新米饭上桌前,都要先舀新米饭喂狗。这个风俗来自一个传说:远古时候,哈尼人不会耕种,不会纺织,饿了吃山茅野果,冷了用兽皮树叶裹身,饥寒交迫是常事。

  • 标签: 神话传说 精神意志 智慧才能 惩恶扬善 思想意识 小金
  • 简介:近日,《墨江县哈尼支系文化丛书》之《千年之路--探索解读哈尼历史及迁徙文化》和《文化适应与社会变迁——墨江哈尼腊米支系文化实证》两本研究成果由云南美术出版社顺利出版。

  • 标签: 美术出版社 文化适应 研究成果 哈尼族 墨江县 支系
  • 简介:<正>为了弘扬哈尼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哈尼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加强与国内外学者的学术交流,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经上级有关领导部门批准,由云南大学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与云南省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主办,玉溪行署民委、蒙自师专、元阳罐头厂协办的“哈尼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1993年2月在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首府个旧市及建水县举行。

  • 标签: 中国西南 云南省 云南大学 建水县 国内外 哈尼族文化
  • 简介:<正>为了推动哈尼文化研究的发展,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增进各国学者之间的友谊和了解,促进哈尼地区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加快哈尼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云南大学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和云南省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联合举办了哈尼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的会议得到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云南省民委和红河州、个旧市、元阳县、建水县等各级领导机关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也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积极响

  • 标签: 哈尼族文化 国际学术讨论会 经济文化 中国西南 民族研究 建水县
  • 简介:哈尼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140多万人,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但由于哈尼历史上没有文字,许多宝贵的哈尼文化没有得到记载,在历史的长河中散佚。值得庆幸的是,哈尼利用民歌这种形式,使哈尼文化得以传承,丰富了中国文化宝库。

  • 标签: 哈尼族 社会生活 民歌 中国文化 少数民族 历史
  • 简介:<正>弗洛姆说:“人经过了几十万年才在进入人类生活方面迈出第一步,他经历了一个以巫术无所不能的自我陶醉阶段。”显然,弗洛姆所谓的“人类生活”,是指人类的文明时代,而那漫长的人类史前文化时期包括了“一个以巫术无所不能的自我陶醉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通过劳动使自己的感官逐步“人化”,也由于巫术的无所不在,人类的审

  • 标签: 哈尼族 节奏 丧葬舞蹈 娱神 审美走向 民族
  • 简介:生活与伦理道德的逻辑关系是伦理道德源于生活;伦理道德实践于生活;伦理道德服务于生活。在构建当代中华民族伦理道德体系的时候,应参照哈尼互相尊重、崇尚科学、勤劳朴实、团结互助等伦理道德规范来思考。构建符合生活实际的公安伦理道德体系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导向,避免伦理道德脱离生活实际;以警为本,构建符合生活实际的伦理道德体系。

  • 标签: 哈尼族 生活伦理 公安伦理道德体系 启示
  • 简介:对于今年33岁的哈尼妇女杨晓华来说,前不久参加村委会主任竞选这件事一直让她难忘。一说起那天的情景,杨晓华的脸上就溢满兴奋的神情。她说,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面对几百号熟悉的、不熟悉的面孔讲话。虽然自己有着多年当教师的经历,可参加这样的竞选演讲还是有点紧张。

  • 标签: 杨晓华 村民委员会 竞选 云南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简介:作为嵌入社会之中的经济,其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但是,经济交往并不必然带来社会的整合和文化的认同。尤其是当经济交往发生在有着明确疆域分野或者明确国界线的两侧时,这样的情形就会更有可能得到更加明显的呈现。“江外三猛屯方”是中越边境云南绿春段一个以哈尼为主的特殊区域,历史上曾归纳楼土司管辖,后来分属于中、越两国。双方边民长期以来民族认同感较强。以互惠为主要目的的经济交往活动频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以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经济交往活动在双方边民的交往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加强的经济交往弱化了双方边民的民族认同,而强化了双方边民的国家认同意识。

  • 标签: 经济交往 国家认同 哈尼族 经济利益最大化 民族认同感 社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