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旨在建构“普世诗学”。为此,厄尔·迈纳探讨了建构“普世诗学”的通约和原则以及具体的研究路径。“普世诗学”的建构既是西方比较文学发展的结果,也是西方全球化进程中“普世主义”、“世界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代全球化的进程,文化冲突的加剧和诗学民族主义情结的滋长,“普世诗学”的建构虽然面临语言、诠释等困难,但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普世诗学”终将建立。虽然厄尔·迈纳最终未能建构一个清晰的“普世诗学”体系,但是,比较诗学研究的普世性目标是不容置疑的。

  • 标签: 比较诗学 普世诗学 全球化 跨文化比较
  • 简介:1519年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一部有关理想社会的游记体小说《乌托邦》,尽管后来有人认为这是作者心血来潮的遐想,但是乌托邦作为文学创作传统在西方得到了延续。至于中国的乌托邦文学.张隆溪认为:“在陶渊明之后。传统中国文学写桃源的诗文虽然很多,却少有人从理想社会的角度进一步发挥其寓意……由此看来,中国虽然在西方传统之外提供了一种乌托邦的概念,但并未形成一个乌托邦的文学传统。”如果从理想社会的细致描写上来看。的确如此,但在中国现代文学中部分作家对精神原乡的构想无疑丰富了文学中乌托邦现象的思考。沈从文的《边城》即是一个典型文本。

  • 标签: 《乌托邦》 《边城》 乌托邦文学 诗学 想象 理想社会
  • 简介: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学,在北宋诗坛独树一帜,影响甚巨。自它形成之日始,特别是自吕本中撰《江西宗派图》提出“江西宗派”之后,便引起了诗评界的高度关注,学者们就其诗学理论与诗歌创作纷纷发表评论,或褒或贬,见仁见智。这些评论尽管只是局部性的,但无疑已经开启了北宋以降对江西诗学的全面反思,并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唐宋诗之争”,为后世的诗学理论建树与诗歌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标签: 北宋 江西诗学 黄庭坚 反思
  • 简介:在品评古今五言诗作的过程中,钟嵘的诗学思想受其古今观念的影响较为明显.在诗学批评方法上,钟嵘采用溯源析流的方法对古今作家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较为具体而完整的阐释.而在对诗歌特征和审美标准的认识上,无论是“吟咏性情”的观点,还是“直寻”的提法乃至是“贵奇”的风格主张,都有反对拟古的本意在其中,但同时钟嵘又能在其古今兼顾的思路下对当时文坛过于求新的弊病予以严厉的批评.钟嵘这一古今观念在其对具有古今倾向的作家之品第中有更为直观的体现.

  • 标签: 钟嵘 古今观念 诗学思想
  • 简介: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美学著作.它虽然不是文艺理论专著,但却蕴涵着丰富的诗学思想.本文试图从诗学的角度对思想中"虚静"心理的论述进行诗学阐释,探讨"虚静"心理在文艺创作中的特征、意义和重要作用.

  • 标签: 《庄子》 艺创作 诗学阐释
  • 简介:身体是伊格尔顿近年来讨论审美与伦理关系问题的核心关键词。作为审美形式的古希腊悲剧同时充当着伦理、政治工具和哲学工具,既能重现又能反思现实生活,亚里士多德的宣泄说与身体关系密切;18世纪英国关注"道德观念"的哲学家们则认为伦理学、美学和政治学是和谐一致的,伦理和审美都以身体为基础,以想象中的"摹仿"为前提。审美和伦理问题必须借助"身体"来实现个体与总体、法则与欲望、道德与知识之间的紧密链接。劳动和审美都是个人身体之潜能的全面展开,这是马克思的观点,但享受劳动本身的劳动和享受美德本身的美德,则是马克思和亚里士多德的一致之处。伊格尔顿试图建构的唯物主义伦理学,其理论源头来自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以及经典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身体为轴心的美学和伦理学。

  • 标签: 摹仿 身体 伦理 审美 伊格尔顿
  • 简介:把握自己,活出精彩的人生。这也是大多年轻人在健身之外所追求的最终目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健身的群体之中,他们是健康生活的信徒,在一次次跑步、瑜伽、器械训练、游泳等健身方式之中挥洒汗水,燃烧热情,释放着青春的能量。“生命在于运动”不再只是一句纸上格言,“健身”的理念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日前,国务院刚刚印发及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形成全民健身新时尚。

  • 标签: 重塑自我 “生命在于运动” 全民健身计划 健身方式 身体 锻造
  • 简介:梅洛-庞蒂的现象学是以知觉为起点的。在这一基础之上,梅洛-庞蒂强调身体的作用和价值。梅洛-庞蒂早期研究借助于知觉.从而将身体从意识哲学的阴影中解放出来。并且为了避免胡塞尔的“唯我论”困境.他还提出了“身体间性”、“世界之肉”等概念。而在其后的研究中,梅洛-庞蒂发现自己并不能够真正避免自我中心主义.所以他就开始关注语言问题-他希望通过语言来理解世界和他人。只是这些并不能解决自我与他人、存在及其理解的困难。所以他最终只能强调共存与共生。总之,梅洛-庞蒂的哲学强调一种“交织”、“互逆性”的“配置”和知觉的基础地位.它是一种“含混的哲学”。

  • 标签: 知觉 身体 语言 他人 含混 互逆性
  • 简介:言意论是玄学对魏晋诗学影响最为直接的一个理论范畴,因此既是哲学范畴,也是诗学范畴。作为哲学范畴,贯穿于整个玄学体系建构与义理表达过程的辩证思维之逻辑起点;作为诗学范畴,又贯穿于整个文学文本形成过程与审美形态构成的辩证思维之逻辑起点。无论是作为哲学范畴抑或诗学范畴,言意论号眭情论都有深刻的内在逻辑联系:二者都建立在玄学本体论基础上,在文化生成上具有哲学关联性;二者在理论内涵与外延上互相叠合,在理论生成上具有意义的包蕴性;以性情为审美内质,以言意为审美表达,在二者合力的作用下,促进了魏晋诗学向哲理化、精美化、意象化的转变,从而形成了不同于两汉的诗学审美,因此在审美形态上又构成逻辑关系上的共生性。

  • 标签: 魏晋玄学 言意论 性情论 诗学关系
  • 简介:钱谦益在明清易代之际的文人士大夫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作为政治家,他有过变节的耻辱,亦有反清复明的义举,作为诗人,他是明末清初“领袖两朝”的文坛领袖,并构建了自己独特的诗学体系。本文从他一贯充满矛盾的思想(主要是儒学)分析在此背景下的诗学,以及其思想和诗学对其做出的降清、复明等政治抉择的影响。

  • 标签: 钱谦益 思想 诗学 政治
  • 简介:相对于艾略特和奥登等人对穆旦的影响而言,英国诗人、诗评家威廉.燕卜逊对于年轻诗人穆旦的诗学塑造更为直接而持久,尤其是他提出的一系列诗学观念有力地支持了穆旦诗歌文本的成长。本文将回顾威廉.燕卜逊在西南联大时期的诗学传播史,分析其诗歌主张即以含混为诗歌的特质尤其是写作"未解决的冲突"诗歌等,并阐明这些观念在穆旦诗歌文本中的表现。

  • 标签: 威廉·燕卜逊 含混 未解决的冲突
  • 简介:12003年,我考上公务员,调到市直机关做档案员。没等熟悉新工作,麻烦就来了。档案室归组织部管。组织部长关伟成是位胖胖的中年人,看人时总是笑眯眯的。与我握手时,拉住我的手,半天不放开,眼睛在我的脸前晃来晃去,我红着脸把手抽出来。他说:“悦眉还会害羞,难得,难得。”

  • 标签: 身体 组织部长 市直机关 公务员 档案员 档案室
  • 简介:1、春季健身注意事项:重视做准备活动:由于春季天气由冷向暖变化,当气温较低时,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机能都不同程度地降低,肌肉、关节等器官粘滞性强,因此,锻炼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以免发生肌肉或韧带拉伤以及关节扭伤等事故。

  • 标签: 锻炼身体 准备活动 内脏器官 粘滞性 肌肉 关节
  • 简介:“文化诗学”与“审美诗学”是两种迥然不同的研究路径。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者正是对后者的反拨。如果说审美诗学是“现代性”语境的研究方法,那么文化诗学无疑属于后现代语境。文化诗学这一研究路径的出现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的三大转向密切相关,可以说它最有代表性地体现了这种转向。在操作层面上,迄今为止,我们所说的文化诗学大体有三种研究模式:“主体——文化心理研究模式”、“语境化综合研究模式”、“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研究模式”。

  • 标签: 文化诗学 审美诗学 憎恨学派
  • 简介:中国古代诗学批评在诗歌创作发生论上,十分注重自然界景物的变化对诗人创作的触动和感发作用:在对诗歌文本的分析上,往往将一首诗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有机体,以人体各要素或动植物生长规律来喻说诗歌创作原理;在诗歌风格的品评上,大多以自然风物或各种自然情境来描述性地勾画诗歌风格。并由于崇尚自然的观念而形成了以自然清丽为工的批评传统。这些都显示了中国古代诗学批评与“自然”之间的不解之缘.

  • 标签: 诗学 自然 感物 譬喻
  • 简介:据专业的内衣制造商介绍:漂亮性感的内衣对女性有强烈的心理刺激作用,促使拥有者自身增加不少的性荷尔蒙,可以使胸围,臀部都更趋向于丰满盈润。据有关性学专家介绍:市场化的女内衣越是性感,男性的性兴奋点就越底。健康专家也对内衣的塑身功用提出了质疑:内衣对女人身体的束缚在塑造瞬时美丽的同时,也给女人的健康带来潜伏的危机。

  • 标签: 身体解放 刺激作用 内衣 制造商 荷尔蒙 市场化
  • 简介:对光线、噪音变得敏感。人体长期处于压力中,神经高度紧张,大脑长期处于警戒状态,对周围事物就会变得很敏感,一旦出现光线、声音变化,大脑的“警报”就会被拉响。建议每天抽出半小时彻底放空自己,进行冥想,周末可以约朋友去郊外走走,远离噪音,让压力得以释放。

  • 标签: 警戒线 透支 身体 光线 敏感 音变
  • 简介:天气寒冷,昼夜温差大,免疫力和抵抗力都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疾病可能就会找上你。让我们运用五行养生从容换季。让疾病远离你。

  • 标签: 五行 中医 危机 身体 免疫力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