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中印关系被广泛认作是一种地缘政治上的力量均势关系或是亚洲两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之间的对抗关系.在这一背景下,作者从尼泊尔的角度阐述中国、印度和尼泊尔之间的三边合作设想,探讨中印之间竞争与合作的主要变化趋势,认为这些变化趋势在某些领域可能会向它们的邻居尼泊尔提供持续获益的机会.当代尼泊尔外交政策思路中最有趣的一点就是尼泊尔努力在三边框架范围内扮演促成中印协作关系的催化剂角色,从而使尼泊尔自身的地理位置成为一种优势,并使尼泊尔自身获得体面的中等区域国家的地位.从理论上讲,这一想法可以使尼泊尔从冲突一线的前哨转变为国际枢纽的角色.

  • 标签: 中国-印度-尼泊尔 地缘政治 三边关系 准战略三角
  • 简介:大致从2007年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再度执政并推行“新奥斯曼主义”政策以来,泛突厥主义获得新动力,相对于之前的泛突厥主义进程(1991年至2005年间),类似现象或可称为“新泛突厥主义”。2009年,土耳其明确以“新奥斯曼主义”作为治国和外交方略,其实是对之前政策的确认,而泛突厥主义正是“新奥斯曼主义”意识形态兼容的部分。与此前相比,土耳其与中亚、高加索相关各国互动更加频繁,中亚、高加索各国积极配合,各方合作水平提升;初步具备了机制的合作平台,进行突厥语国家的多边合作。土耳其政治家不仅用“新奥斯曼主义”凝聚国民,也在争夺中亚、高加索的“大牌局”中,获得地缘文明、地缘政治优势,其影响不断扩大,是一个值得观察的现象。现在,俄罗斯、西方国家和土耳其在东欧和中东的激烈争夺必将影响中亚形势,而中亚地区与中国国家安全紧密相关。泛突厥主义也会给中国带来意识形态一文的挑战、甚至安全威胁。因此,必须深入观察其动态和趋势并积极应对。

  • 标签: 新泛突厥主义 地缘文明 意识形态安全
  • 简介:近几年来,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发展进入活跃期,突出表现为伊斯兰极端思想的传播加强。从总体上看,在中亚地区,伊斯兰极端主义并非首要安全问题,但却正在成为重大威胁之一。它的产生、发展有着复杂、深刻的原因,涉及地区内外的历史文化、思想意识、社会经济等方面。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主要源自瓦哈比极端思想,是国别、地区内外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中亚国家经过多年治理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使伊斯兰极端主义处于总体可控之中,目前亟待深层管理,尤其需要加强社会治理与宗教教育。

  • 标签: 中亚 伊斯兰激进主义 政治伊斯兰 伊斯兰极端主义 安全治理
  • 简介:当今世界,国际核安全形势复杂而严峻,核扩散风险、核恐怖主义威胁和全球核电发展带来的诸多安全挑战,已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课题,需要中美等大国协调应对,解决核安全管什么、谁来管和怎么管的现实问题。习近平主席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把核安全列为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之一,并在2014年海牙核峰会上全面阐述了中国的核安全观,明确了未来国际核安全合作的方向。值此2016年核峰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之际,《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多角度探讨国际核安全问题,以期有助于对该问题的深层思考。

  • 标签: 核恐怖主义 核安全 全球治理 核峰会
  • 简介:马来西亚的恐怖主义形势不容乐观,反恐任务艰巨。国内恐怖主义因素不断发酵,国外恐怖主义力量虎视眈眈。如何反恐,并且治理恐怖问题,是马来西亚亟须面对的现实。本文立足马来西亚的现状,结合社会学、法学理论,试图找到治理恐怖主义的有效路径。

  • 标签: 马来西亚 恐怖主义 治理
  • 简介:中国对韩公共外交有助于朝鲜半岛的安全与稳定、中韩两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以及两国文化的和合共生。中国的对韩公共外交有着以下主要特征:两国高层领导在此议题上高度良性互动,人文交流是主要纽带,与互联网相关的企业、精英与主流媒体则是突出舞台。面对问题和挑战,中国对韩公共外交的社会基础与文化交流方式有待改进,美国、日本的竞争与韩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等问题不容低估,中国在朝鲜半岛安全与统一这个议题上的舆论也构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中国应进一步夯实对韩公共外交的社会基础,升级对韩公共外交的文化交流方式;管控美日的负面影响,不刺激韩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优化在朝鲜半岛安全与统一问题上的议程设置,被动为主动。

  • 标签: 中国 韩国 中韩关系 公共外交
  • 简介:东南亚恐怖主义的形成有其特殊条件,是多种矛盾层累式构造的结果。东南亚各国历史上复杂的政治经济结构、族群社会结构带来的社会矛盾和族群矛盾构成了东南亚恐怖主义的基座。伊斯兰复兴运动衍生的极端伊斯兰意识形态以及基地组织在东南亚的扩散和“演进”成为东南亚恐怖主义成长的关键因素。美国发动的全球反恐战争给穆斯林带来选择困境,爱好和平的穆斯林同样需要抵制西方社会对伊斯兰教“污名”的侵袭,反而为极端组织的成长提供了生命力。因为情势的不同,东南亚各国的反恐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固化了层累式构造的矛盾,影响了反恐行动与反恐合作。

  • 标签: 恐怖主义 东南亚 层累构造 集体行动困境
  • 简介:“9.11”事件后,美国迅速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大量阿富汗塔利班(后文简称“阿塔”)成员逃往巴基斯坦,重建了阿塔组织.另外,巴基斯坦本土仍有四大恐怖主义势力:伊斯兰教派恐怖主义势力、巴基斯坦塔利班(后文简称“巴塔”)、反印度恐怖主义势力和民族分裂恐怖主义势力.这五大恐怖主义势力使巴基斯坦深陷恐怖主义旋涡.加之,它们在指导思想、政治目标、组织稳定性上存在差异,致使巴国内恐怖主义问题更加复杂.这不仅威胁巴基斯坦自身及与邻国关系的发展,而且威胁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乃至南亚地区的安全.

  • 标签: 巴基斯坦 恐怖主义 中巴经济走廊
  • 简介:当今世界,国际核安全形势复杂而严峻,核扩散风险、核恐怖主义威胁和全球核电发展带来的诸多安全挑战,已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课题,需要中美等大国协调应对,解决核安全管什么、谁来管和怎么管的现实问题。习近平主席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把核安全列为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之一,并在2014年海牙核峰会上全面阐述了中国的核安全观,明确了未来国际核安全合作的方向。值此2016年核峰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之际,《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多角度探讨国际核安全问题,以期有助于对该问题的深层思考。

  • 标签: 核恐怖主义 核安全 全球治理 核峰会
  • 简介:拉敏·贾汉贝格鲁(RaminJahanbegloo),1956年生于伊朗,1974年进入法国索邦大学学习政治哲学,师从保罗·利科、柯奈留斯·卡斯托里亚蒂斯等著名哲学家,并与英国以赛亚·伯林和德国哲学家尤根·哈贝马斯交往甚密,曾进入哈佛大学从事伊斯兰哲学研究,现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哲学教授,致力于推动跨文化对话和非暴力主义研究,先后出版著作20余部,其中已翻译成中文并最为中国知识界熟悉的有《伯林对话录》等。

  • 标签: 人道主义本质 伊斯兰人道主义 伊朗裔
  • 简介:近年来,安静外交正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重视。安静外交在东南亚地区相当盛行存在多种原因,如东南亚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面子'和声誉问题;东南亚国家大都具有较强的现代性;许多传统安全问题短期内看不到解决的希望,以及东南亚国家希望保持团结,以更好地与域外大国打交道。东盟的安静外交至少表现在东盟国家间、东盟层面和东盟(国家)与域外国家三个层次,并显示出东盟国家高度重视主权独立的现代性,处理传统安全问题上的非干预性,和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上的开放性等特征。安静外交是维持中国与东盟维持和发展良好合作关系的众多途径之一。双方具有进行安静外交的传统和经验,并得到了双方的认可,但当前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处理南海领土主权争议、促进地区安全形势稳定、增进地区安全信任和信心及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加强合作等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安静外交将处于继续发展的态势,将为促进和提升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 标签: 安静外交 中国-东盟关系 南海问题 管控分歧
  • 简介:海权观念是一个国家内部对海权战略目标和战略原则所形成的共识。国家的经济需求和安全需求决定了海权观念。中国的经济需求和安全需求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这使得中国的海权观念亟需更新。更新的中国海权观念包括两方面的共识。第一,五个战略性目标——威慑;维护海洋主权与海洋权益;确保海洋自由;力量投送与提供公共产品。第二,四条战略原则——建设体系的主战海上力量;发展多元的海上力量;灵活的力量运用与软实力的配合。

  • 标签: 海权 海权观念 战略目标 战略原则
  • 简介:古代中国对陆地和海洋的探索与利用或许在国家战略中偶有轻重之别,但在文明层面却无主从之分。由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经略海洋的需求与能力的互动关系,使得古代中国的海洋经略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三次历史周期。本文认为,古代中国的海洋经略同世界上其他涉海大国一样,都遵循着普遍性的历史逻辑:一是国家的海洋需求决定着海洋经略的地位:二是国家的海洋能力决定着海洋经略的效果;三是海洋经略可能实现海洋强国的塑造却无法阻止海洋强国的衰落。与此同时,古代中国的海洋经略历史还在经济基础、政治安全与文化传统层面存在着与西方截然不同的特殊性逻辑。

  • 标签: 中国 古代 海洋经略 历史逻辑
  • 简介:中国因历史、地理、科技和意识等原因,积累了较多的海洋问题。为解决这些海洋问题,中国提出了具体的海洋政策,包括优先使用政治方法解决海洋争端,兼顾他方立场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合作制定规则、管控危机、资源共享的基本政策,坚持"双轨思路",提出"和谐海洋"理念等。它们蕴含丰富的文化要素,体现了中国文化以和为贵的特质。同时,中国的这些海洋政策,不仅具有国际法的基础,而且经实践检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符合国际海洋发展趋势。为此,国际社会应积极支持中国的海洋政策,使中国在搭建海洋平台、加强海洋合作、提供公共产品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维护海洋安全和秩序、实现人类与海洋的和谐共处作出更多的贡献,以确保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国际法制度和国际秩序。这是国际社会的重大责任和应有职责,也是传承中国文化的应有之义。

  • 标签: 海洋问题 海洋政策 海洋合作 海洋秩序
  • 简介: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国际体系结构和单位施动者之间是相互构成关系,进而进一步影响施动者的对外行为。由于冷战后体系结构变化和俄罗斯国内政治的变化,在这两个因素影响下,俄罗斯对东南亚地区的外交也发生了变化。同时,冷战后俄罗斯对东南亚地区的外交分为两个层次:双边层次和俄罗斯与东盟的多边层次。

  • 标签: 建构主义 俄罗斯 东南亚 外交
  • 简介:2015年11月23-24日,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南海中心")主办的"中国南海研究2015年度论坛"在南京大学召开。论坛开幕式由南海中心执行主任朱锋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忠教授出席并致辞。

  • 标签: 中国南海 论坛 综述 南京大学 党委副书记 创新中心
  • 简介:2015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展开,大幅推进。中国以更加积极和建设性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外交理念丰富深化,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大国关系、周边外交、全球治理方面精彩纷呈,成效显著,为维护战后秩序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维护周边和平稳定方面也面临新考验。随着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标签: 中国外交 国际秩序 全球治理 大国关系 周边环境
  • 简介:南沙群岛中目前有驻军的岛礁数量为51座,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中国分别占据其中的29座、8座、6座和8座。中国驻军岛礁位于南沙群岛核心部位,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可充分借此优势将中国南沙人工岛规划建设为南沙海域的行政管理中心、交通枢纽、渔业基地和油气基地,并附以一定程度的军事建设为南沙海域安全提供保障。我国驻军的美济礁、渚碧礁、永暑礁互为犄角,且现已建设成南沙最大的人工岛屿,在此建设军事基地能够有效地监控和维护南沙海域的海空安全,并且可以同步建设为我国开发南海中建南盆地、万安盆地、南薇西盆地和礼乐盆地的石油开发与保障基地。建议采取"西进东出"的策略,以永暑礁作为西进的战略基点,抢先进行南沙西部深水油气的勘探开发作业;以美济礁作为东出的战略基点,强化对南沙东部的无人岛礁的控制,同时加快对南沙东部渔业资源和礼乐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进程。

  • 标签: 南沙群岛 驻军岛礁现状 开发战略
  • 简介:印度洋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而东非沿海地区作为印度洋贸易圈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所至的最远区域,无论是在古代商路的贸易往来中,还是在当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交流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了经济的交流与合作,古今丝绸之路的发展还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繁荣。本文试图梳理中国与东非国家人文交流合作的历史与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部分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 标签: 中国 东非 人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