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国际性统计年鉴《国际贸易与发展统计手册》(HandbookofInternationalTradeandDevelopmentStatistics)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编印收编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公布的统计资料,包括贸易总额及各贸易单位的具体数字,并加以详尽的分析。分4个主要经济区列表统计:(1)发达国家;(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3)亚洲社会主义国家;(4)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统计资料均注明来源。《国际贸易统计年鉴》

  • 标签: 国际贸易统计 统计资料 统计机构 社会主义国家 东欧社会主义 统计手册
  • 简介:<正>从乌鲁木齐去哈萨克共和国首府阿拉木,飞机顺着天山山脉西行,不到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从舷窗俯瞰,阿拉木被一片绿洲簇拥着,中间布满着集体农庄、工厂和各式各样的住房。阿拉木机场很大,飞机着陆时,附近栖息着几十架飞机。哈萨克的国土面积270万平方公里,在独联体国家中幅员仅次于俄罗斯联邦。基本地貌同新疆相似,白雪皑皑的山脉脚下,延伸着无边无际的黄色戈壁滩。这里地处欧亚大陆中心,是世

  • 标签: 哈萨克族 阿拉木图 哈萨克人 共和国 俄罗斯联邦 独联体国家
  • 简介:随着网络空间的迅速扩张及其对社会各领域的全面渗透,网络空间不断增长的财富、战略价值以及世界经济社会运行对网络空间的深度依赖,使网络空间整体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网络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又一全球性公共问题。网络安全问题虽然属于国家安全范畴内的非传统安全领域,但国家对于安全的偏好没有改变,对安全追求的逻辑路径依旧。从理论的角度看,由于体系压力以及国家对于安全的追求,国家会选择制衡的战略,但在现实中,制衡经常缺位或迟到。受到非传统安全环境影响,地缘战略中分而治之、领土补偿、加强军备、联盟以及平衡手的存在等制衡方式和作用、意义同时发生了变化。细分到网络安全领域,沟通机制的不同、威慑效果不同、行为体的多样、行为判断的困难等特殊性,导致在网络安全领域,国家选择追随或合作将成为更优选择

  • 标签: 制衡战略 网络威慑 网络安全 合作治理
  • 简介:<正>一巴基斯坦是一个农业国,农业在巴基斯坦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91年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26%,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51%,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8%,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38%,农业原料的出口占出口总值的20%,农业还为巴基斯坦的工业提供原料,因此,农业是巴基斯坦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近40年来,巴基斯坦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尤其是从60年代中期以来,巴基斯坦政府开始了以引进高产品种为中心、广泛使用现代农业技术与投入的绿色革命,旨在加

  • 标签: 巴基斯坦 持续农业 农业生产条件 印度河 国民经济 农业劳动力
  • 简介:中美关系面临战略选择楚树龙经过几年的风风雨雨,中美关系正处于决定冷战后两国关系长期性质的重要时刻,两国面临在21世纪是合作还是对抗的战略选择。中国选择的方针是“发展合作,不搞对抗”,但也要看美国的态度;美国今年大选前对华关系有改善,但战略方针尚不明朗...

  • 标签: 中美关系 中美两国 冷战后 经贸关系 战略选择 对华外交
  • 简介:香港《明报》9月26日刊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研究统筹员王家英题为《李光耀的睿智与台湾的选择》的文章,王文对《李光耀回忆录》中有关两岸关系部分作了分析;李光耀认为最有利于台湾的选择是认同两岸统一,并尽早透过谈判争取最能维护台湾利益的统一条件,而抗拒统一只会导致冲突。作者认为李光耀上述观点虽然务实且切中要害,但并未获得民进党的认同。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最近出版其回忆录下册,当中《台湾何去何从》一章,系统地总结了他近年对两岸关系的一贯看法,两岸特别是台湾当局,确实应一读再读,三思其言。

  • 标签: 李光耀 睿智 香港中文大学 亚太研究所 两岸统一 统一条件
  • 简介:<正>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立为标志的冷战格局和苏、印之间逐渐发展起来的密切关系对印度国内外政策的制定有着重大的影响。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以后,印度势必受到冲击,面临着内外政策的选择和调整。印度的内外政策将怎样选择和调整,这是世人所关注的。本文拟就印度在战略态势、不结盟的外交和“社会主义的混合经济体制”这三个带有根本方向性的问题上印度的政策趋向作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 标签: 印度政府 战略态势 内外政策 冷战结束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
  • 简介:当我们今天谈论国际战略形势变化对中国地缘战略环境的影响时,最重要的是必须对地缘政治的发展有明确和准确的把握,以使我们的分析更加符合实际,并确立一个具有某种基本共识的有效分析标准和基础。

  • 标签: 地缘政治 中国 国际战略形势 地缘战略 有效分析
  • 简介:据俄联邦海关总局统计,2006年俄实现外贸进出1:3439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9.2%,其中出1:33020亿美元,同比增长25.1%;进1:31375亿美元,同比增长39.3%。全年贸易顺差1644亿美元,比2005年多出216亿美元,其中对非独联体国家顺差为1445亿美元,对独联体国家顺差199亿美元。

  • 标签: 统计数字 外贸 海关 独联体国家 贸易顺差 同比增长
  • 简介:进入21世纪之后,以FTA和RTA为特征的东南亚区域内与区域间经济合作蓬勃开展,而作为老东盟成员国的菲律宾,参与步履却十分蹒跚。本文首先介绍菲律宾的FTAs和RTAs发展现状及特点;其次描述了菲律宾主流学界对东亚FTAs和RTAs的解析,进而勾勒菲律宾政府选择FTAs和RTAs的3项原则与两种策略;最后对菲律宾政府的国别差异化FTA政策和区域差异化RTA政策进行了研究。

  • 标签: 菲律宾 FTAs和RTAs 发展与特点 差异化政策
  • 简介:引入大国竞争以达到战略均衡与通过“东盟方式”建立地区合作机制,这是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政治经济合作进程中并行的两种战略,大国竞争究竟是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动力还是障碍?作者在总结东亚地区政治经济合作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国竞争对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影响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尽管大国竞争在冷战时期为该地区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简单而稳定的政治环境,但冷战结束后该地区部分国家在加强地区合作机制建设的同时,希望通过引入大国竞争达到战略均衡并为地区经济合作创造一个稳定而安全的战略环境,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东亚国家若要继续深化地区经济合作,必须进行新的战略选择,而战略选择的关键是,如何从目前通过引入大国竞争以满足部分国家的利益而全面转向通过地区合作机制的建设寻求地区共同利益。对大国竞争过分依赖的战略不但会影响地区共同利益的构建,而且会削弱甚至阻碍东亚地区合作机制的深化。

  • 标签: 大国竞争 地区合作 东亚 战略选择
  • 简介:一、中国投资东盟现状分析(一)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基本特征1.投资总额迅速增长自从中国政府批准对东盟投资以来,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迅速增长,1995—2006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由1.52亿美元增长到9.37亿美元,占东盟吸收境外直接投资的比重相应从0.76%提高到1.79%。实际投资额应比这一统计数字大,因为这一数据未包括许多在东盟国家投资而未经中国商务部批准或未在中国商务部备案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

  • 标签: 境外直接投资 中国投资 东盟 中国商务部 企业投资 中国政府
  • 简介:本文分析新加坡为确保并扩展其政治与经济空间而从多边、双边和地区等多种途径来采取的自由化行动。本文评论新加坡在亚洲金融危机前和危机后的贸易政策趋势,着重论及新加坡在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优先利益和关注,及其在推动谈判过程方面所起的作用。展望未来,本文讨论了多哈回合谈判的前景及其对新加坡的影响。世贸组织和多哈回合谈判仍然是新加坡国际贸易的优先考虑事项。本文还论及新加坡寻求自由贸易协定和互惠贸易协定(RTA)的潜在政治与战略理由,并研究新加坡在寻求更大自由化和开放市场方面所面临的未来挑战。本文认为,从战略上看,这种自由贸易协定增强和扩大了新加坡在全球的经济联系,而且还有助于使地区外部大国的经济利益扎根于东南亚。

  • 标签: 新加坡 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协定 亚洲金融危机 多哈回合谈判 乌拉圭回合谈判
  • 简介:在荷兰对印尼群岛的殖民统治及欧亚文化交流过程中,印尼形成一个新的族群——欧亚裔印尼人,他们在法律上一直处于比较特殊的地位。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初期出台了一系列国籍法,对欧洲外侨人籍采取主动制原则,但多数欧亚裔并不愿意加入印尼国籍,这有其深刻的原因所在,本文试图就此做一浅要分析。

  • 标签: 战后初期 欧亚裔印尼人 国籍 选择
  • 简介:13年来,APEC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特别是在推动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方面取得明显的进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APEC自身固有的缺陷和矛盾在实践中逐渐显露出来,日益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和挑战.要想项住压力和挑战,成为进一步推动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的核心力量,APEC必须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机制化成了APEC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 标签: 机制化 APEC 亚太地区 经济合作 贸易自由化
  • 简介:亚太经济合作:中国的机遇与选择孙福生世界经济就整体而言,早在70年代初就已进入相当低速增长时期。世界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50年代曾达5.3%,70年代降为3.7%,80年代又进一步降为2.9%。进入90年代后,苏联解体,苏联与东欧国家经济急剧恶化,欧美...

  • 标签: 亚太经济合作 华南经济圈 东盟四国 亚洲四小龙 劳动密集型产业 机遇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