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5月27日,土耳其50多名环保人士在伊斯坦布尔举行抗议活动,并在公园安营扎寨,发起“占领加齐公园运动”。此后,抗议活动迅速蔓延,发展为持续13天的大规模抗议活动。这次抗议示威活动具有怎样的特点,作为西方国家眼中“民主典范”的土耳其为何出现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成为近期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 标签: 抗议活动 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 西方国家 焦点问题 社会关注
  • 简介:<正>一、转型期的企业:必须做到三个定位谁也没想到十年后,一个普通小农家具厂会成为国家一级企业,而且是广东第一家一级企业。我们厂原是个只能生产简单农具、五金制品和农业机械的集体所有制小厂。当时的生产是“等米下锅”:有任务就开工,没任务就停工等料。为求企业的发展,1980年开始批量生产“洁白牌”单桶洗衣机。但因设备不足、工艺落后、质量差等因素,产品滞销,造成亏损达25万元。企业缺乏凝聚力,许多职工为求生路纷纷离它而去。

  • 标签: 企业规模效益 集体所有制 五金制品 家具厂 单桶洗衣机 批量生产
  • 简介:农民战争次数的多寡、规模的大小,不仅是农民战争本身状况与特征的说明,同时也是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社会诸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中俄农民战争在次数与规模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阐述了这种差异的客观表现,试图较深入地剖析产生差异的根源。

  • 标签: 农民战争 战争次数 战争规模 中国 俄罗斯
  • 简介:印度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市场经过数十年发展,其融资途径已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这为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繁荣印度的地方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该市场监管中仍存在着: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范围界定不合理、债务风险监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完善、风险分控缺乏透明及充分的信息披露与信用评级制度作保证等诸多问题。印度的监管实践经验对于规范发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市场颇具借鉴意义。

  • 标签: 印度地方政府 债务融资 监管 投资者保护
  • 简介:自80年代中期以来,以美苏军控谈判为契机,形成一股全球性的缓和浪潮。其规模之大,影响面之广,超过战后任何一次缓和期。美苏已就削减中程导弹达成协议,并正就削减50%的战略进攻武器进行谈判。美苏间的军控谈判使国际局势产生连锁反应:全球性禁止化学武器谈判已近结束;华约北约两大军事集团裁减欧洲常规军备的会谈已全面铺开;东西方经济、贸易、文化交流迅猛增加;出现取消两大军事集团的呼声。地区性冲突正得到缓解;苏军已撤离阿富汗;两伊战争已停火;古巴正从安哥拉撤军;西撒哈拉正在结束历时13年的战争;柬埔寨问题也出现政治解决的前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为本国的经济发

  • 标签: 常规军备 战略核武器 禁止化学武器 政治解决 军备竞赛 柬埔寨问题
  • 简介:在东南亚、大洋洲地区的热带海域,人们利用沿海水产资源经营着小规模渔业。本文拟利用印尼(1991~95年)和所罗门群岛(1975年、1990年)的调查资料,探讨一下热带海域的沿海小规模渔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70年代后该地区有关资源利用方面所产生的变化。

  • 标签: 渔业 资源利用 大洋洲 东南亚 热带海域 所罗门群岛
  • 简介:<正>1984年3月,印度宣布印度与苏联又达成了一笔大宗军火交易。此事表明,南亚地区军备竞赛正在升级,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出现了新的危机,因而引起世人的关注。印度声称,它的军备扩张计划是对巴基斯坦引进新武器的反应,是为了防止其打破南亚地区的“力量平衡”。但是,只要稍微对印、巴的军力作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印、巴之间从来不存在“力量平衡”,印度始终对巴基斯坦保持着绝对优势。本文拟就印、巴两国军

  • 标签: 巴基斯坦 印度 军备竞赛 战斗机 武器装备 南亚次大陆
  • 简介:在二战中,苏联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后方劳动力短缺、国防工业领域急需大量工人的情况下,苏联妇女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劳动极大地保障了前线的需求。作为战时军需生产基地的西伯利亚地区妇女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 标签: 卫国战争 西伯利亚 女工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 简介:2014年中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海监船只保护下,在越南提出领土主权要求的水域部署钻井平台。此前,中国于2014年3月试图阻止菲律宾为驻守仁爱礁的海军陆战队提供补给。因此,凭借推动其区域军事优势的经济发展,北京决心实现兼并南海及其领土的计划。

  • 标签: 领土主权 菲律宾 规模经济 联合采购 越南 南海
  • 简介: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双重难题,泰国也不例外。泰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思想领域的冲突、各种政治势力的斗争、根深蒂固和无处不在的腐败等等。在泰国政治中,战后初期(1945—1958年)是一个关键的转变阶段,从先前的威权宪政体制(1932—1947年)转变成此后的军事专制体制(1958—1973年)。20世纪50年代,学生在泰国国家政治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继而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与此同时,国民议会内所有政党之间的相互争斗被视为泰国政体的一个显著弊端,它很快便成为泰国政府被贴上"不稳定"标签的最明显原因。1932年往后,泰国有10余次政变和政变图谋,而1976年10月6日,军事政变是右翼势力合乎逻辑的一次最激烈反应,而此次政变针对的是三年前学生领导的、作为宪政高潮的"十月革命"。1976年的军事政变虽然结束了此前三年混乱的开放式政治实验,但其暴烈程度实属空前,政治意义异常重大。概而言之,20世纪60和70年代的学生、政党和以军人集团为首的右翼势力都以它们各自不同的行为,肇始了当代泰国政治不幸的动荡传统。笔者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详细访谈,展现当年一位参加过学生运动以及后来的反抗活动的人士的心路历程,了解他对泰国政治和泰国社会的一些看法,借以印证、补充或加强对泰国政治和泰国社会的分析和看法。

  • 标签: 泰国 宪政体制 军事专制 1973年“十月革命” 1976年军事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