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是中国的多事之秋。太平天国、捻军与清朝军队苦战不休,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炮火又使咸丰皇帝避走热河。内忧外患使清朝的政治格局起了变化,一批靠镇压太平天国起家、握有实权的地方汉族官吏开始参与中央政治。清朝统治阶级中一部分实权派开始认识到天朝上国不是尽善尽美,夷狄之船坚炮利也非雕虫小技,他们秉承前一代地主阶级先进分子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师夷之长”的主张,要求了解外部世界,学习西方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某些制度,进而推行新政,自强求富,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洋务派”。晚清政府华侨政策的变化与洋务运动息息相关,犹与洋务派代表人

  • 标签: 镇压太平天国 晚清政府 天朝上国 咸丰皇帝 华侨政策 李文忠公全集
  • 简介: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晚清政府积极推行拉拢和控制海外华人社会的政策,先后在华埠建立数十处领事馆。但清朝领事馆的官方色彩较浓,既容易受到当地政府的掣肘,也经常受到海外康、梁信徒和孙中山革命党人的抵制和攻击。在清朝政府的一手扶持下,海外各华埠陆续建立中华总商会,使之作为领事馆的外围组织和华人社会的最高社团。华人社团组织产生甚早。各种社团组织一方面起了保护、组织华人的作用,但另一

  • 标签: 中华总商会 华侨政策 华人社会 华人社团 官方色彩 革命党人
  • 简介:中国人到海外谋生的历史已近两千年,比较大规模的持续出国则是在明代中叶以后。华侨在侨居地与当地人民胼手胝足,开发当地资源,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华侨的经济力量也逐渐成长,对祖国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是潜移默化,先在民间中进行的。直到晚清,华侨在海外的经济力量才逐渐被清政府所认识及加以利用。本文着重探讨晚清政府对华侨经济的认识,利用及其成效,藉以作为当代利用侨资之借鉴。

  • 标签: 晚清政府 利用侨资 新加坡华人 经济管理 清季外交史料 郑观应
  • 简介:志明理事为团长的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代表团一行3人应日中友好协会邀请于5月21-29日访日,参加了日中友协第53届年会,并作了题为“发展中日友好促进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的讲话。会后访问了爱知县和东京都等地方联合会,还分别拜会了参议员

  • 标签: 张志明 日本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日中友好协会 友好合作关系
  • 简介:应约旦国际事务协会邀请,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顾问志军率领的代表团一行6人于1月14—15日对约旦进行了友好访问。约方对访问日程进行了精心安排。在国际事务协会秘书长马尔旺的全程陪同下,代表团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同约旦政要和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既加深了了解,又增进了友谊。

  • 标签: 约旦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顾问 张志 国际事务 友好访问
  • 简介:永福是南洋华侨民主革命的先驱,早年为支持孙中山革命不遗余力.但抗日战争时期,却拥护汪精卫投敌叛国,为世人所不耻.本文论述了永福的生平及政治活动,分析其拥汪叛国的几点原因,并对其一生作了简要评述.

  • 标签: 张永福 华侨 简评
  • 简介:我国著名文献学家舜徽先生,在校勘学领域卓有建树.他提倡广义的校勘观,并且在校勘的目的和原则、方法与条例以及对校勘成果的保存方式诸方面,均有其别具慧眼的见解.

  • 标签: 张舜徽 校勘学思想 校勘方法 校勘成果
  • 简介:5月10日至28日,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非政府组织(以下简称NGO)委员会2004年例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应联合国经社事务部NGO处邀请,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以下简称交流协会)派代表出席了会议。短短几天的与会,加深了我们对咨商地位的认识,也使我们对今后如何用好咨商地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感悟。

  • 标签: 联合国 经济与社会理事会 非政府组织 咨商地位
  • 简介:今天,我和我的同事有机会来大阪参加日中友协第53次年会感到十分高兴。对日本朋友的热情接待和周到的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是我时隔十六年第二次访问日本,因此倍感亲切。

  • 标签: 中国 日本 国家关系 亚洲 合作关系 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