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探讨的重点是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泰国在农业研究方面的资金投入及其分布结构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了农业研究资金的总投入概况、研究资金在研究机构中的分配结构和在农业各部门的分配结构,以及农作物部门研究资金的分配结构问题.在探讨此问题之前本文在开头首先将扼要谈及泰国的农业研究机构,这样既有利于大致了解泰国农业研究的机构设置及其功能,也便于了解下文将述及的研究资金在研究机构中的分配结构问题.

  • 标签: 研究资金 分配结构 农业研究 八十年代 投资结构 资金投入
  • 简介:2015年是人类空前的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二战的破坏可谓空前,但其是否绝后,却还有待观察与思考。正如我们可以把战争分为“热战”与“冷战”一样,和平同样也可分为“冷和平”(假和平)与“真和平”。“冷和平”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国际关系状态,“冷和平”容易给人以和平的假象,以为和平就是必然的,战争离我们很远,从而使得某些中小国家容易“任性”,大国容易缺乏包容,低端政治问题容易“越位”,这反而容易酿成真正的大危机与大危险。近期西方战略学者发出的“基辛格之忧”与“哈斯之问”也反映了对“冷和平”的忧虑。国际社会如果对“冷和平”状态认识不够、处置不当,则有可能导致国际战争的再现与和平的终结。从历史、现实、未来个维度,结合中国的国家安全与大国博弈的背景,对国际安全与战争问题做战略思考,可以发现:从历史维度来看,人们对国际战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从现实维度来看,当前中小国家“任性”乱为,大国博弈暗流涌动,“冷和平”状态令人担忧;从未来维度来看,中关关系与中日关系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最重要的大国关系因素,也是中国对国际战争问题进行战略思考与未来展望时所无法回避的。中国要妥善谨慎地处理好中关关系与中日关系,未来爱好和平的中国将会成为遏制国际战争的重要力量。

  • 标签: 国际安全 冷和平 国际战争 大国博弈 中美关系 中日关系
  • 简介:"洞朗事件"的最后结果对中印双方而言是一个双赢的结局,是中方强调的互利共赢外交的体现,也标志着中印新一轮战略博弈的开始。中方需要深入反思这一事件的成因及处理过程。作者认为有点值得关注:一是中方没有进行战略优势转化并在战术层面缺少一线战术规则;二是中方需要调整完善国家安全体制以实现对应急突发事件的跨部门机制性处理;是中方应当针对印方战略动向和后续影响做好战略战术层面的调整。

  • 标签: 中国 印度 战略 战术 “洞朗事件”
  • 简介:柬埔寨的农业──柬埔寨的、林、渔、牧业之一少林,天枢前言古代柬埔寨是东南亚地区强国。中国古书记载:“扶南国,方五千里,南夷之国,最为强大”。扶南不但是海上贸易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强国。历代君主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和整治土地。扶南所处的湄公河下游角...

  • 标签: 柬埔寨 和平与发展 水稻 原始农业 稻谷 湄公河
  • 简介:自斯里兰卡独立以来,僧伽罗人与泰米尔人的族群对抗日趋激烈,从早期的议会争斗发展到后期的军事交锋,直至内战结束后才有所缓和。与此同时,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也处于国内纷争的直接威胁之下,深刻影响着斯里兰卡的走向。一直以来,僧伽罗与泰米尔的'族群冲突'始终贯穿于穆斯林的'族群建构'进程中,形成了斯里兰卡所谓的'穆斯林问题'。作为斯里兰卡国内的主要族群,穆斯林并没有被看作利于冲突解决的关键第方,而是沦为边缘化的利益相关方。本文认为,斯里兰卡的战后和解与改革,都不能缺少穆斯林的社会参与和政治认同。

  • 标签: 斯里兰卡 族群冲突 摩尔人 穆斯林问题 族群政党
  • 简介:金泳于1993年2月25日就任韩国第七任总统,他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位文人总统,他在竞选中一再强调要建设一个'新韩国'。经济上有难题在国内政策上,金泳主张'在稳定中进行改革',开创文官政治新时代,实行廉政,建立'强有力的政府',大力振兴近于停滞的韩国经济。

  • 标签: 金泳三 韩国历史 朝鲜半岛 政策主张 经济开发 韩日关系
  • 简介:英国人从17世纪开始在亚洲的活动,其主要据点就是印度.经过近1∞年的发展,形成了英、印、中角贸易.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印度在角贸易中的地位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最终成为整个贸易体系的基石.

  • 标签: 印度 英国 三角贸易 中国 贸易地位 交易商品
  • 简介: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历经死敌-好友-伙伴-对手的多般变化。近年来,围绕着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美国在欧洲新建军事基地、欧洲常规力量部署以及能源领域的矛盾冲突,俄关欧方关系复杂,尤其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各方的矛盾表现得更为明显。

  • 标签: 俄罗斯 美国 欧洲 北约东扩
  • 简介:2013年11月,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拒绝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引发乌克兰反对派大规模示威,从而导致乌克兰爆发独立2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政治危机。2014年2月22日,基辅政权更迭,中央权力机关由亲西方的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把持。

  • 标签: 乌克兰 协调 自由贸易协定 亚努科维奇 民族主义者 政治危机
  • 简介:《南洋问题研究》1989年第4期刊登汪慕恒同志的《七十年代泰国面向出口工业化成效评估》一文,是针对我的几篇文章而写的,现在我写这篇作为回答。其中也谈到汪慕恒同志在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的《东南亚》1989年第2期的《泰国走向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距离》和福建省亚太研究所《亚太经济》1989年第1期《关于泰国工业化几个问题的商榷》等

  • 标签: 农产品加工工业 工业化道路 经济发展 农业工业化 亚太经济 出口产品
  • 简介:科索沃战争是一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借口“维护地区稳定”而发动的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侵略战争。它表明,冷战思维在当今世界仍然存在,并已危及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新干涉主义”正是其集中体现。而科索沃战争不仅没有实现美国和北约的基本战略意图,反而激发了各种复杂的矛盾,使美国和北约处于进退维谷之地。

  • 标签: 科索沃战争 北约 地区稳定 冷战思维 “新干涉主义” 世界和平
  • 简介: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在全球得到广泛回应,不乏对其可测量性、可操作性、生效条件、适用范围的质疑,并存在误读和滥用。软实力理论对国家实力中文化等因素的强调,对中国等文化资源深厚的国家具有借鉴意义。但是需认识到,奈的软实力理论着眼于美国在战略收缩背景下如何维系全球领导权,中国则面临不同的语境与诉求,需接入符合自身历史传统、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本土思考框架,规避可能面对的“话语陷阱”,形成独立可行的理论话语和实践路径,尤其是要契合中国文化建设的实际目标。中国学界广泛展开了有关“文化软实力”的理论对话与建设,与文化领域的各种实践同步展示了中国对软实力理论的本土诠释与超越,也推动了文化安全议题成为国家文化建设和安全体系的重要关注。基于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资源与未来发展目标,基于一种面向未来的“务实、自信、开放、多元”的“文化安全观”,推进以文化传统、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安全为内核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应对外来文化影响、保持文化独立性的客观要求,也是为未来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基本举措。

  • 标签: 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观
  • 简介:美巴反恐合作已有十年,两国在反恐合作机制方面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美巴矛盾和基地组织的新特点,不仅加大了今后美巴联合反恐的困难,也很难使美国反恐战争走出"越反越恐"的怪圈。在后拉登时代,如果不反思前一阶段的反恐合作,美巴将难以开启未来反恐新局面。

  • 标签: 美巴合作 反恐 进程 反思
  • 简介:按照洛特曼的文化对话机制,当两种异质文化接触和交流时,接受者接受外来文化通常要经过五个阶段。而且,要使对话能够进行,需要具备一系列条件。18世纪从彼得大帝开始俄罗斯拉开了与西方文化广泛交流的序幕,这个时期是俄罗斯接受外来文化的第一阶段。到了19世纪反法战争的胜利使俄罗斯人的民族意识和个人意识空前觉醒,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年代是文化发展的大好契机,俄罗斯民族抓住了这一契机,贵族精英阶层进行了深刻的文化反思进而达到实践的文化自觉,促成了19世纪俄罗斯文化的高涨,迎来了俄罗斯文化的黄金时代。这是俄罗斯接受外来文化的中间阶段,也是关键阶段。从此,俄罗斯文化开始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洛特曼所说的文化接受的最后一个阶段。

  • 标签: 俄罗斯 文化 Ю.М.洛特曼
  • 简介:本文以中国潮剧在泰国本土化的两种形态一酬神潮剧和泰语潮剧为研究对象,探讨泰国华族与佬族是怎样在泰国潮剧这一场域中实现国家与社会地位关系的转变的,进而尝试分析潮剧如何超越国界与族群社区,在泰国多元文化结构中获得特殊的社会意义,同时揭示体现在泰国渐剧发展形态中的艺术与社会政治、不同文化、不同艺术传统之间的关系。

  • 标签: 酬神潮剧 泰语潮剧 社会场域
  • 简介:“集体性失明:反思中国学界对伊战、阿战的预测”一文通过分析部分中国国际问题专家十年前对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的预测与判断得出一个悲观的结论,并由此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与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近乎“休克式”反思。该文在材料选择与使用方面均存在明显缺陷,其悲观的结论不能不让读者质疑;且文章“破”多“立”少,不利于推进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深入发展。

  • 标签: 选材 用材 观点 质疑
  • 简介:11月23—24日.新世纪第届中日亚洲形势与和平问题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方参加座谈会的有中联部、外交部、商务部、团中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日方参加座谈会的有由自民党众议员铃木恒夫率领的代表团及其他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在座谈会上。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成仁和铃木恒夫分别致辞。

  • 标签: 和平问题 亚洲形势 座谈会 北京 中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简介:1998年5月5—7日,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卡里莫夫对俄罗斯进行正式国事访问期间,与叶利钦总统会谈后,又征得了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拉赫曼诺夫的同意,决定建立俄—乌—塔国联盟,并已经责成专家小组开始起草条约细则,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正式签署。这是在独联体范围内相继成立了“哈—乌—吉—塔中亚联盟”、“俄—白—哈—吉—塔五国关税同盟”、“俄—白联盟”、“格—阿—乌(克兰)—摩联盟”等小型合作联盟以来,又将形成的一个新国家联盟组织;是目前部分独联体国家在原有合作模式难以实现突破性改革的前提下,以特定的共同政治、经济以及安全利益驱动为基础,谋求准独联体范围的地区和跨地区合作形式的新探索。

  • 标签: 独联体国家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 中亚联盟 合作关系 合作联盟
  • 简介: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国际金融大危机,大危机引致大冲击,导致大衰退,引发经济、社会、政治等系列危机,对世界经济、国际政治产生深远影响。在大危机的压力下,相关国家加强金融监管,国际社会致力全球治理,然而应对举措更多地集中于扬汤止沸,停留在表面文章。作为危机元凶的金融垄断资本,其实力与势力非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增强;贪婪与投机非但没有被遏制,反而不断强化。如此,解决旧危机的果,极有可能成为引发新危机的因。

  • 标签: 金融危机 十周年纪念 经验教训
  • 简介:一、简历现年65岁,基督教徒,1927年12月20日生于釜山附近巨济岛一个渔场主家庭。1947年毕业于庆南高中,朝鲜战争时曾在军队服役,1952年毕业于汉城大学文理学院哲学专业。1951年任总理张泽相的秘书。1954年当选第3届国会议员,从此步入政界。不久后因对李承晚不满而与执

  • 标签: 金泳三 李承晚 文理学院 巨济 于庆 朝鲜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