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和国际竞争加剧,近年来国际竞争力研究逐渐成为一个令人重视研究领域。在不断变革的当今世界,重新思考政府又正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因此,本文从种理论对政府作用定位、不同类型国家其政府不同作用以及中国政府与国际竞争力几个角度来探讨政府行为在国力竞争中作用。

  • 标签: 政府 国际竞争力
  • 简介:日语中"恩惠行为"是表示赞赏和感谢时所采用语言方式。这与汉语明显不同,特别是日语中存在着汉语中所没有的授受动词和授受助动词。这种特殊现象,反映了日本人在人际关系中特殊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在涉及"恩惠行为"时,日本人既要突出自己感谢,又要尽量减轻他人因此而造成心理负担。日本人这种心理和思维方式,是源于他们力求保持内部和睦民族心理。

  • 标签: “恩惠行为”授受动词 授受助动词 思维方式 心理状态
  • 简介: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磋商"南海行为准则"过程中,将建构具有一定约束力次地区安全秩序,维护南海安全稳定,体现11个国家之间具有较高政治安全信心和信任程度,为未来落实工作提供一定基础和保障。从许多方面来看,"南海行为准则"和"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较强契合性和实施现实基础,对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政治安全和经济秩序建设提供了两个强硬抓手。中国需要借助磋商和落实"南海行为准则"契机,与东盟国家建立和其他合作机制有联系但有所区别的南海合作机制,并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共同促进南海次地区和平与繁荣,构建一个符合南海地区形势演进特征新秩序,为未来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南海主权争端提供有利环境。

  • 标签: 南海行为准则 丝路秩序 “一带一路”倡议 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南海合作机制
  • 简介: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该宣言未达到东盟目标,东盟期待出台一部具有约束力行为准则,DOC实施至今仍未取得实质性成果,但对于东盟各国,这被视为解决南海问题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中国只同意进行双边谈判并且总是避开进行多边谈判。DOC体现了中国对于解决南海争端战略调整,同时也体现了东盟成功诱使中国来谈判这一问题。本文将集中分析中国和东盟达成DOC过程、已取得成果、影响中国和东盟解决南海问题应妥协与合作因素。

  • 标签: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合作 妥协 中国与东盟 案例 海上
  • 简介:影响特朗普政府南海政策个性、情势以及“美国优先”3变量具有明显不确定性,这对人们预测特朗普政府南海政策造成较大难度。然而,特朗普政府涉南海话语有其隐含身份、内容、含义和逻辑。通过对话语分析,可以对特朗普政府南海行为必然趋势进行把握。分析表明,特朗普政府涉南海话语把中国身份塑造成具有威胁性“他者”,并传达出美国关注“秩序、航行自由、军事化、和平”等内容。这些内容通过“权力、知识、事实”逻辑连接起来,体现出“秩序权力化、知识滥用化、事实歪曲化”特征。实际上,美国南海政策以维护其在南海地区秩序中权力地位为目标,并通过滥用国际法以及航行自由权等知识,歪曲对军事化、和平事实描述以建构中国负面形象。由此推之,特朗普政府在南海地区挑衅行为将呈长期化趋势,并将强化与同盟国和伙伴国关系来干预南海,同时继续加强法理攻势和舆论宣传。

  • 标签: 特朗普政府 南海政策 官方话语
  • 简介:学界普遍默认朝鲜对外政策难以预测,因此大量研究始终停留在“事后”诠释水平,缺乏预判性、前瞻性研究。作者挑战了这一成见,建立了关于朝鲜核试验和导弹试验行为短期预测模型。通过以2006~2018年朝鲜媒体国际新闻报道为数据集,以每月数据作为一个数据样本构建最优特征集,应用朴素贝叶斯方法,建立了朝鲜核行为预测模型。经过测试,模型对朝鲜历史行为“预测”整体准确率超过80%。预测效果良好,且模型具有稳健性。根据统计结果建立预测朝鲜核行为预警指标体系,可以从长期、中期和短期三个时段实时监测朝鲜核动向。为解决报道搜集相对滞后问题,运用SARIMA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模拟补全出未来六个月特征集数值,估算数据在统计上具备可信性,预测准确率高。研究发现,朝鲜核行为远非外界印象中那样无章可循,事实上,朝鲜在相当长时间段内行为呈现出高度稳定模式化倾向。即使像朝鲜这样信息极度封闭国家,采用适当方法仍然可以对其行为做出较准确预测。这种建模方法能够为发展关于国家行为预测一般方法提供启发。

  • 标签: 朝核问题 核试验 贝叶斯方法 预测方法 对外政策研究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南海问题涉及到"五国六方"(中国、越南、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在内"五国六方"),矛盾集中在南沙岛礁主权归属、海域纠纷等方面。美国并非南海争端方,但却成为介入南海地区实力最强域外大国。美国对南海地区介入是一个历史过程,自从奥巴马政府实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南海地区成为美国"重返东南亚"重点地区。在客观现实中,中国与其他南海争端方之间行为互动,常常成为中美两国在南海地区较量。本文首先梳理了中国在南海地区政策立场,以及美国对南海地区介入过程,以考察中美两国在南海地区行为演变过程。行为是社会学研究起点,国家间行为互动是国际关系研究重要切入点。在社会学中,完整行动要素包括行动主体、客体及中介。从社会学行为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中美两国在南海地区行为互动,将中美两国在南海地区行为互动假设为一个互动行为集合体,中美两国互为行为主、客体,而南海地区或南海地区国家为行为客体或行为中介。据此,可将中美在南海地区行为互动分为三类行为,从这三类行为互动中可得知中美两国在主体间规范上差异,以及双方在现实中互动路径。这种研究视角,一方面可以对中美在南海地区分歧和共同利益进行具体观察;另一方面,启发中美双方应在中美关系大局中处理在南海地区分歧,避免中美关系大局被南海地区或南海地区国家所主导。

  • 标签: 中国 美国 南海问题 行为互动 互动路径
  • 简介:过去20年,东南亚海洋安全威胁,如海盗行为、非法捕鱼和海上恐怖主义已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与忧虑。长期以来,应对海洋安全威胁与保证国家安全被视为是政府责任,这样看法反映在诸多涉及东南亚地区安全问题文献中,这些文献多关注于国家主体在应对威胁时所采取因应策略。但是,随着“新”行为体,如非政府组织和私营企业,在提供安全方面扮演着越发重要角色,那种将国家视为唯一安全提供者观点受到了越来越多挑战。为了全面了解东南亚地区安全与治理问题,关注非国家行为主体在东南亚安全领域中作用提升趋势便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东南亚地区 安全威胁 国家安全 行为体 海洋 非国家行为主体
  • 简介:东盟自1967年成立以来,一直尽可能地规避他国对其内部团结与发展影响,保持和不断塑造自身独立性。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南海问题,给东盟自身发展提出了新挑战,特别是随着1991年我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及柬埔寨问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之后,南海问题凸显为制约我国—东盟关系进一步发展关键变量。从2002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到2017年"南海行为准则"框架协议达成,正是我国和东盟共同付出努力。2018年3月开始,中国和东盟将开始逐步启动有关"准则"案文磋商,但鉴于地缘政治复杂性,这一过程注定将是异常艰巨。本文通过回顾并对比《宣言》与"准则"达成历史进程,分析"准则"案文磋商过程中将面临种种挑战与考验,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合理对策思考。

  • 标签: 中国 东盟 “南海行为准则”案文磋商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 简介: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国家安全界对气候变化形成比较统一认识,即气候变化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与这种认知形成、加深相伴随是,美国国家安全体系逐渐开始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其战略规划与日常实践.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安全政策中气候因素不仅没有淡化或终结,相反,在某些方面或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强化迹象.但是,这种强化趋势却出现了新变化,并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突显出来:第一,军方对气候变化侧重点从长期威胁转向近期威胁、从间接威胁转向直接威胁、从全球性灾难转向特定灾害.第二,军方应对气候变化手段从减排和适应并重转向侧重适应.支撑上述变化不仅是基于现实安全利益考量,也是美国决策者内部矛盾及调和使然.未来,预计美国军方气候政策进程仍将持续,但是,美国军方气候政策是否会产生“外溢效应”,进而向上传递到联邦政府决策,仍旧取决于政府与国会之间博弈.

  • 标签: 气候安全 气候变化 气候风险 美国军方 特朗普政府
  • 简介:欧亚地区存在这样一种实体,它们拥有国家基本特征,但是没有得到国际承认而无法成为国际法上国家,作者将其定义为"无公认非国家行为体"。它们在法律上都归属于一个得到国际承认国家,因外部力量支持得以存在,而原属国失去了对它们实际管辖权。本文以阿布哈兹、南奥塞梯、科索沃与北塞浦路斯为例,分析了"无公认非国家行为体"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和得到承认程度差异,指出它们是民族矛盾以及外部势力介入共同产物,其出现不仅为国际局势增添了不稳定因素,导致自身国际境遇孤立化和边缘化,更是欧洲一体化逆过程。由于承认缺失,无公认非国家行为地位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下去,但从其内部现状及国际影响来看,这不是一个应该鼓励现象。

  • 标签: 无公认非国家行为体 分裂主义 干涉 承认 欧洲一体化
  • 简介:“人安全”概念提出促使人们对安全内涵和如何提供安全进行更深刻思考。但是,人安全概念提出后引发了很多争议,也产生了不少误区,其中之一就是将人安全中“免于恐惧自由”与“免于匮乏自由”相互对立起来,以至于将前者视为西方概念而后者为东方概念。在这种话语中隐含了“免于恐惧自由才是人安全中优先考虑因素”,其产生后果是在全球范围内存在贫困、饥饿等严重危害人尊严安全问题可能被置于安全考虑范围之外。回顾人安全概念之争,探讨人安全核心理念及其相关概念,比如安全与发展、直接暴力与结构暴力之间关系,可以矫正这种误区,并证明人安全概念既不是西方也不是东方,它是以人类最基本价值、需求和尊严为中心,具有普遍意义和道德说服力综合性理念。这种综合性界定自然要求安全维护方式不应停留在被动和短期应对层面而应寻求早期预防、长期建构、能力提升等积极手段以便实现“积极安全”。

  • 标签: 人的安全 人的尊严 免于恐惧与匮乏 结构暴力 积极安全
  • 简介:直到最近缅甸军政府强力镇压了2007年9月和平抗议之后,这个国家才重新受到国际社会关注。但是,这个事件只是专制政权领导导致灾难性问题最新事例。几十年来,军政府治国之策导致国家穷困,完全无视缅甸人民权利。

  • 标签: 缅甸 印尼 危机 2007年 国际社会 专制政权
  • 简介:“人安全”是一种将人视作安全主体全新安全理念。亚洲金融危机后,东盟开始接受“人安全”基本理念。东盟试图从广义上来理解“人安全”并突出其“免于匮乏自由”一面,在国家安全与“人安全”关系方面东盟强调两者互补性,在“与人权相关干涉”等问题上则固守其传统“东盟方式”。东盟之所以能够接受“人安全”基本理念,主要是因为冷战后地区安全环境转变、地区已有“综合安全”观积淀、非政府组织推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 标签: 东盟 “人的安全” “东盟方式”
  • 简介:当前,人们正在热烈地讨论中国参与非洲发展问题。在北京和其他地方,不同领域专家都在分析、研究,并希望找到中国与非洲大陆建立新经济联系内在动机。站在一个非洲人角度,我应该承认,是中国将非洲带到了西方大国利益中心。

  • 标签: 非洲大陆 中国 内在动机 经济联系 非洲人
  • 简介:包括日本发达国家随着人口高龄化,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高龄者医疗费增加以及少子化所造成年轻劳动力不足等。尤其是护理高龄者护理人才严重不足,日本2025年度预计护理人才有100万人缺口。日本政府正在探讨通过雇用外国人劳工来补充一部分护理人才不足,并于2008年以后开始利用经济合作协定(EPA)接受护理福利士候补者。这些护理人才大多是来自亚洲地区劳工,经济增长迅速亚洲新兴国家也急速地迎来了高龄化,但这些国家并没有过多地探讨几十年后护理人才不足问题。

  • 标签: 高龄化 少子化 老龄人口 高龄者 合作协定 经济增长
  • 简介:1988年9月,现任缅甸军政府上台后,宣布放弃执行了近30年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市场经济,并逐步对外开放,允许外商投资,农民可自由经营农产品,私人可经营进出口贸易.目前私营经济在缅甸占主导地位,约占国民生产总值75%①.但是由于缅甸军政府长期实施锁国政策,使缅甸成为东盟各国中信息最为封闭国家,更使得缅甸经济不但落后而且封闭,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缅甸金融发展也是一样,尽管国家已经逐步放开,但目前发展仍是非常落后、缓慢.

  • 标签: 缅甸 金融发展 金融危机 通货膨胀
  • 简介:前言本文将考察海外亲属寄给大陆亲属侨汇、赠品及投资对侨乡及其周边地区金融体系产生了什么样影响。海外亲属寄给中国国内亲属物品、金钱情况直至近年仍未完全弄清。这在改革开放前与中国国内政治运动有着密切关系。作为“与海外有关系的人”,

  • 标签: 外汇管理 侨乡 金融体系 周边地区 政治运动 改革开放
  • 简介:香港《明报》9月26日刊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研究统筹员王家英题为《李光耀睿智与台湾选择》文章,王文对《李光耀回忆录》中有关两岸关系部分作了分析;李光耀认为最有利于台湾选择是认同两岸统一,并尽早透过谈判争取最能维护台湾利益统一条件,而抗拒统一只会导致冲突。作者认为李光耀上述观点虽然务实且切中要害,但并未获得民进党认同。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最近出版其回忆录下册,当中《台湾何去何从》一章,系统地总结了他近年对两岸关系一贯看法,两岸特别是台湾当局,确实应一读再读,三思其言。

  • 标签: 李光耀 睿智 香港中文大学 亚太研究所 两岸统一 统一条件
  • 简介:拉美妇女地位与面临问题闫玉贞近十几年来,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妇女地位和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各国妇女对政治和社会参与越来越多,对地区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歧视妇女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拉美妇女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妇女一样,仍面临着各种...

  • 标签: 美妇 妇女劳动 生育率 玻利维亚 拉美国家 权利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