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去年是中国与非洲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半个世纪来,中国与非洲政治关系密切,高层互访不断,人员往来频繁,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其他领域的合作富有成效,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协调日益加强。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非洲国家也给予中国诸多有力的支持。去年底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被称为是中非外交史上规模最大、级别最高、

  • 标签: 新殖民主义 中国 中非合作论坛 非洲国家 帽子 经贸关系发展
  • 简介:<正>1991年11月1日,墨西哥总统卡洛斯·萨利纳斯·德戈塔里首次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义”这一指导思想。它的核心是必须在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外来干涉的前提下,使用一切手段,去追求民族利益。实际上,萨利纳斯1988年12月开始执政以来,一直是依据这一指导思想制定和实施内外政策的,从而使墨西哥的面貌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

  • 标签: 新民族主义 墨西哥 指导思想 执政党 通货膨胀率 外资法
  • 简介:2011年1月,由突尼斯“茉莉花革命”引发的“阿拉伯之春”席卷埃及,埃及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终于爆发。多个城市民众大规模集会,仅仅在18天以后,统治埃及达30年的穆巴拉克政权被推翻,埃及持续至今的政局动荡由此开始。穆巴拉克政权被推翻后,作为过渡执政者的最高军事委员会饱受世俗派诟病,围绕军方应将权力尽快交还给民选世俗政府的问题,埃及自由派、保守派以及威权派之间展开了政治博弈,政权内部权力争斗,街头政治持续上演。

  • 标签: 威权主义 埃及 民主转型 穆巴拉克 内部权力 军事委员会
  • 简介:美国在菲律宾推行的新殖民主,促使菲律宾民族主义表现出抗衡、合作或拒绝的回应。二者的互动在殖民地时期的菲律宾产生了一系列后果。文章就此提出了独特的看法。

  • 标签: 美国 菲律宾 新殖民主义 民族主义
  • 简介:东南亚国家从威权走向民主的政治发展之路曲折动荡,面临宪政民主、经济增长、分配公平、民族和解等诸多艰巨任务,这条路各国走得不尽相同,但是,一个大致相似的经历是,民粹主义是其间影响最为广泛和冲击最为强烈的政治考验。东南亚民粹主义涵盖了该地区普遍存在的各种大众政治现象及其背后的精英政治,它在民主的躁动中萌发,在精英的博弈中成型,展现出3个层面的形态,一是强调分配正义的福利导向,二是突显阶级政治的左翼色彩,三是基于政治竞争与生存安全的策略选择。相比于欧美和拉美,东南亚可谓民粹主义的新发地,有着丰富的本土体验与独特的区域特色,东南亚民粹主义的整体性视域有助于探索该地区的政治共性与民粹主义区域特质。

  • 标签: 民粹主义 分配正义 阶级政治 精英竞争
  • 简介:环境殖民主是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出现的没有殖民地的殖民主,是某些发达国家利用环境问题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产物。其本质和旧殖民主一样,是为了攫取穷国的资源和财富。它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没有炮火的资源掠夺;不见兵卒的污染入侵;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等。

  • 标签: 环境殖民主义 生态侵略 污染入侵 环境壁垒
  • 简介:去年以来,日本的少数媒体发表的文章称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对青少年进行反日教育,这种看法不切实际也很片面。因为中国从来没有进行过“反日教育”,现在进行的是爱国主义教育。我在与日本朋友的交往中,也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中国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我希望读者能通过这篇文章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这一情况。

  • 标签: 中国 日本 看法 媒体 内容 文章
  • 简介:应暨南大学的邀请,2006年5月27-30日,印尼前国家领导人——印尼人民协商会议(MPR)主席、印尼国民使命党前任总主席、穆罕默迪亚前任总主席、现印尼国民使命党荣誉主席、印尼知名学者阿敏·赖斯教授(Prof.Dr.HMAmienRais)对暨南大学进行了为期3天的学术访问,并被聘请为暨南大学客座教授。期间,阿敏·赖斯教授做了两场学术报告,分别就印尼民主化进程、中国印尼关系、国际形势等诸多问题发表了看法。参加学术报告会的有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暨国际关系学系师生、印尼留学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印尼语专业师生和广州市、中山市、珠海市的印尼归侨代表等130人,东南亚研究所所长曹云华教授主持了学术报告会。现对其主要观点和看法进行整理,以飨广大读者。

  • 标签: 民主化进程 印尼 国际形势 中国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交关系
  • 简介:2009—2013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欧洲的民主问题凸显,但要理解欧洲民主的深层困境,须有超越“民主”的视角。欧洲民主面临的第一个困境是,在新自由主义盛行的情况下,欧洲民主制度受制于经济规律而无法根据多数选民的要求进行决策;第二个困境是,在后工业化社会,欧洲民众的认同出现虚化和移动,导致民族国家:不再是施行民主的天然疆界。欧债危机期间欧洲出现的政府危机、抗议运动、民粹主义等都是这两个根本困境的体现,表明当前欧洲的民主制度不能完全赶上其周遭环境变化的步伐,开始出现“不:适应症”。这个“不适应症”在欧债危机期间凸显,其根源是深刻的。欧洲如要走出“民主困境”,就必须进行系统性反思与治理。

  • 标签: 欧债危机欧洲政治 社会思潮 民主
  • 简介:近来,源于领土争端的民族主义浪潮在中国、日本、韩国以及越南、菲律宾等东亚国家兴起。各国之间激烈竞争,不仅是为了在领土、资源或历史等问题上获得利益和公正更重要的是为了追求国家尊严和国际地位。中国崛起引起的地区权力结构的变化以及各国政府与民众互动关系的变化,是激发这一波东亚民族主义的国际和国内原因。从国际上看,美国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争端中渔利,但美国并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惧确实在加深,同时对美国也心存疑虑。从各国国内看,日本和菲律宾的民族主义更多的是源于政治精英的煽动,越南和中国的民族主义更多的是源于民众的自发情绪,韩国的民族主义则同时受到大众和精英的推动。在东亚地区,民众的力量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因而各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将是大众民族主义对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冲击。中国要妥善应对周边关系中的民族主义因素,对内应该培养开明的国家利益观和冷静、理性的外交观,对外应该提倡建立互利、互敬的地区秩序。

  • 标签: 民族主义 周边关系 领土争端 中国外交
  • 简介:中印关系被广泛认作是一种地缘政治上的力量均势关系或是亚洲两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之间的对抗关系.在这一背景下,作者从尼泊尔的角度阐述中国、印度和尼泊尔之间的三边合作设想,探讨中印之间竞争与合作的主要变化趋势,认为这些变化趋势在某些领域可能会向它们的邻居尼泊尔提供持续获益的机会.当代尼泊尔外交政策思路中最有趣的一点就是尼泊尔努力在三边框架范围内扮演促成中印协作关系的催化剂角色,从而使尼泊尔自身的地理位置成为一种优势,并使尼泊尔自身获得体面的中等区域国家的地位.从理论上讲,这一想法可以使尼泊尔从冲突一线的前哨转变为国际枢纽的角色.

  • 标签: 中国-印度-尼泊尔 地缘政治 三边关系 准战略三角
  • 简介:考察和谈论事物系统大致可有三类方式,尽管这三类的命名很大程度上只是个"语义学"问题和命名者的个人取舍,因而必有颇大的随机性和可变性。第一类方式可被称作微观探视和叙述。它侧重于具体地观看、澄清和描述事物系统内部的各基本组成部分与其相互间的基本联系,同时相当顾及该系统整体及其基本成分与外部紧要环境之间的复杂互动。无论由此可能提取出何种关于整体的见解,它的主要特征仍是微观探视和叙述,倘若在历史学的场合就可被称作微观史。事物系统越宏大越复杂,微观史就越少可能有"任何总的图案从中浮现出来"。

  • 标签: 印象主义 例解 命名者 对外政策 周边战略 战略重点
  • 简介:<正>不久以前,苏聯的研究工作者已經開始編篡一系列东南亚國家的近代史;其中對这些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动史研究較少。本文則試图探討一下十九世纪70—90年代在馬來亚反對英国殖民主者的起义。①內容广泛的英國歷史編篡学在關于英國佔领馬

  • 标签: 起义军 殖民主义者 封建主 英国殖民主义 政权 殖民地
  • 简介:普京执政以后,主张在加强国家权威主义的基础上发展符合俄罗斯国情的民主政治。普京的“主权民主”思想,既是维护俄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权益的现实需要,也是为保证后普京时代俄国家政治体制得以继承与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

  • 标签: 普京 “主权民主” 俄罗斯 政治体制 执政理念
  • 简介:中国的亚洲地区主义战略构建要着重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加强自己的亚洲认同,在国际事务中尽可能反映亚洲的利益。二是建设好三个支点,包括提升与东盟的关系,加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重视中亚,使上海合作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主动地促成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北亚地区合作。三是在亚洲地区合作中应积极参与和主导规则的制定和机制的构建,在亚洲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发挥中国的政治大国优势,构筑亚洲地区主义发展的政治基础,在形成本地区多边安全机制中有所作为,逐步建立起涵盖各领域的互惠共赢和开放包容的地区合作网络。中国在构建亚洲地区主义战略过程中,既存在诸多有利条件,也有一些制约因素。

  • 标签: 中国 亚洲 地区主义 战略 影响因素
  • 简介:2006年9月,泰国军队发动政变推翻了他信看守内阁,接管了国家权力。这次政变的爆发,与他信政府在利益、道德等方面发生一定程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关,也与泰国民主发展不完善,即民主的尴尬有关。军事政变一方面作为结束遭遇合法性问题的统治者的手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另一方面它严重影响了泰国的民主化进程。完善的民主制度是解决政治纷争的有效方法,只有它才能为政治体系提供长久的合法性基础。

  • 标签: 泰国 军事政变 政治民主 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