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走向经济欠发达、政治和社会动荡的国家和地区。尽管"一带一路"战略背后的大国博弈、小国平衡外交以及民主化转型等因素都使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商业环境日益复杂,但通过缅甸密松水电项目和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的比较研究,不难发现,中资企业在东道国投资项目时的利益分配不均是企业承担政治风险的主要原因。相关企业应当落实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推行分散风险、利益均沾的投资模式,尽快建立自主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 标签: “一带一路” 政治风险 缅甸 斯里兰卡
  • 简介:语言和地点是表明一个人身份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这两个因素是如何传递(signal)与社会关系和历史背景相关的各种归属意义的.爱德华·义德的回忆录《格格不入》(OutofPlace:AMemoir,1999)展示出这些意义的因地制宜,从而为我们研究这些不同的分析元素如何在他的生活中呈现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案例.回忆录的标题被解读为地理意义上的"地点"(place).作为英语习语,"outofplace"指的是一种尴尬和疏远的感觉,或者是指人在社会环境中没有归属感,被当作一个外人.文中对爱德华·义德的解读偏向于这一短语的字面意而非其习语意,以贴近巴勒斯坦政治,因为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义德在这一领域承担重要角色.这一点清晰地反映在法瓦兹·塔拉布勒西(FawwazTarabulsi)所译的该回忆录阿拉伯文版的标题中,即""(所在地点之外).本文认为,语言和地点是巴勒斯坦政治中以交叉方式存在于自我层面的共同决定因素,并同其政治形成了一种三元关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政治反而闭锁(occlude)了这一三元关系.

  • 标签: 地点 第一语言 母语 迁移 流散
  • 简介:唐纳德·朗普出任美国总统,无论对于美国还是对于世界都是一个重大事件。'朗普现象'给世界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加剧了本已十分复杂的各种关系。朗普政府就任第一年内即发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反映了美国当政的建制派的战略和外交思想,值得重视。中国继续保持稳健而持续的发展势头,努力保持对美关系平稳,其国力及世界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是可以期待的。亚洲多国均在世界的变动中调整定位各自利益,尤其自身安全和发展利益,避免在大国间选边站队。朝鲜核导发展取得突破,国际社会进一步对其加强制裁,该问题仍将是亚洲安全局势的一个焦点。

  • 标签: 特朗普 美国 中国 亚洲
  • 简介:《贝鲁特75》是叙利亚著名女作家嘉黛·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预言了黎巴嫩内战的爆发,是作家长期从事短篇小说创作后的结晶,也是其小说叙事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及对身份认同重新整理和界定的分水岭,是她正视过去、反省自我的开始,也是她逐渐开始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明确主体意识并试图建构身份认同之路的第一步.

  • 标签: 嘉黛·萨曼 女性写作 主体 客体 身份认同
  • 简介:唐纳德·朗普自宣布竞选美国总统以来就争议不断,他的当选打破了美国选举历史上的诸多惯例,形成了'朗普现象'。一般认为,朗普的当选是美国民粹主义崛起的表现。实际上,美国的民粹主义最早来自美国首个具有民粹主义特性的总统——安德鲁·杰克逊以及他所代表的杰克逊主义。'朗普现象'与其说是美国民粹主义的代表,不如说是杰克逊主义在美国的又一次崛起更为贴切。了解和认识美国民粹主义中的'杰克逊主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朗普现象'。

  • 标签: 主义特朗普 杰克逊主义 特朗普现象
  • 简介:公共外交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共外交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见仁见智,但从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这一新兴理论出发分析公共外交原理的研究并不多,这就为拓展公共外交的建构主义理论范式创造了可能。作为建构主义的代表学说,温的建构主义理论可以解释公共外交的原理:国际体系的规范结构催生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反作用于规范结构,而这一过程所建构的新身份界定国家利益。这一分析为中国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

  • 标签: 原理温特 外交原理 建构主义理论
  • 简介:2016年11月9日,美国共和党人唐纳德·朗普赢得了美国第58届总统大选,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朗普的当选,即使在美国国内,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褒贬不一,但无论如何,朗普都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他的竞选诺言会不会一一兑现?他能否做到“让美国再次伟大”?他会不会把美国带回孤立主义?他的外交政策将如何推进?对于中国而言,更关心的是在朗普领导下,美国的对华政策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为此,本刊约访了长期研究中美关系、曾在2004年采访奥巴马并预测其当选总统的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王冲先生。

  • 标签: 专访察哈尔学会 中国国际关系 中美关系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