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梳理了治理、善治和全球治理概念的产生过程以及联合国在概念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尽管"治理"概念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但本文关注的只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理论争辩,不过,本文也探讨了去殖民化、地方化和人权等联合国有关的早期观念,而这些观念恰恰是较为晚近的思想所反对的。本文分析的视角侧重学者的看法和国际关系领域的工作者的观点。在他们看来,"治理"指代一整套公共的和私人的复杂结构和程序,而一些通俗的作家却倾向于认为"治理"就是"统治"。

  • 标签: 治理 善治 全球治理
  • 简介:春去夏犹清,惠风抚乌伤。2014年5月27-28日,中国-西亚北非“未来发展愿景”对话会在绿意盎然的浙江省义乌市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浙江省义乌市人民政府承办。

  • 标签: 对话 北非 西亚 中国 浙江省人民政府 规划
  • 简介:《社会变革中的共青团》一书具有很强的历史厚重感,从历史的演进分析了共青团的组织核心功能和社会变革中的重点问题,澄清了一些历史事实,揭示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 标签: 共青团 研究 历史感
  • 简介:文章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全球治理的状况。中心议题是:在全球化时代,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国家主导的策略改善贸易状况,成为制造业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从而与发达国家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其竞争力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发达国家积极推动将全球治理扩展至发展中国家,从而规范这些国家的行为,促使其向外国投资开放。然而,要想将发展中国家成功纳入全球治理体系,须在这些国家内部建立能够改变其政治文化的制度。鉴于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独特问题,要想达成上述目标,仅靠推动这些国家的国际化进程是不够的。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作者认为,要想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全球治理相符的内部制度,必须使这些国家确信全球治理不仅对发达国家有益,对它们自身同样有益。

  • 标签: 全球治理 第三世界国家 社会建构主义
  • 简介:西方国际关系学界的流行观点认为,中国专注于实现本国利益而愈发进取。特别是在近年有关南海、东海争端中,中国被描述成咄咄逼人和野心勃勃的。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中国外交和安全政策行为的变化,反映出中国领导人的某种不安全感和反应性特点。中国领导层尚未进入其国际新角色的状态,中国对其快速发展而产生的各种国内和国际挑战,以及不可避免的紧张,尚未做好管理的准备。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看,中国崛起的这种内向特性却往往被忽视,主导西方学界的新现实主义对此无法进行解释。这就需要一种新古典现实主义分析框架,同时强调中国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国际和国内条件变化。这种分析框架能够为中国崛起的现实主义分析提供更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 标签: 中国政治与外交 中国外交 新古典现实主义东亚安全
  • 简介:李宁,男,40岁,回族,大专学历,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杂技团李宁魔术团团长。在2001年凭借原创魔术作品((移形换影~一三变》一举夺得了第十六届蒙特卡洛世界魔术大赛金魔棒奖总冠军,为中国乃至亚洲带来了第一座也是至今为止唯一的一座“金魔棒”奖,该魔术作品也获得了“金菊奖”全国魔术比赛以及深圳欢乐谷国际魔术比赛的金奖。作为专业团队领头人创排了中国首台大型情景魔术晚会——《李宁魔幻之旅》。北京市第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北京青年联合会第七、八、九、十届委员,2011年10月份成立了我国首例以魔术艺术为主题设立的基金“中地·李宁魔术艺术基金”。曾获得“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北京市第二届“中青年丈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及第六届“北京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 标签: 青年知识分子 魔术艺术 北京市 李宁 获得者 艺术家
  • 简介:青年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面向,志愿服务是公民社会健康状况的晴雨表。青年志愿服务从培养公民意识、促进公共参与、提升人际关系能力职业适应性、促进就业以及预防反社会行为等方面有力地促进了青年发展。因此,政府应通过完善志愿服务立法,扶持和培育志愿组织,引入服务学习课程以及鼓励家庭志愿服务等措施推展青年志愿服务,促进青年发展。

  • 标签: 志愿服务 青年发展 因果机制 推进措施
  • 简介:查尔斯·泰勒在最深切的意义上将世俗主义看作一个人类经验的问题,并以此批评了他所理解的唯物主义,认为唯物主义对世俗化的解释也可被归为一种化减论证,即资本的力量带来了世界和人的去神圣化。本文作者认为,泰勒对马克思的理解过于简单、武断,从而忽视了马克思那种较为复杂的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出的真理。在作者看来,马克思虽然承认资本的去神圣化作用,但他更为强调的是,人和世界不是被资本剥除了它们的世俗本质,而是被资本亵渎了。资本主义揭示出的是资本对人、对神圣事物的暴力。马克思把资产阶级社会的货币力量认作一种宗教力量,一种颠倒的力量,一种亵渎的力量,一种创造的力量,而非属人的力量。这是某种唯物主义,但不是靠简单地把人类历史还原到经济动机或过程或一个因果联系的世界就能得出的唯物主义;这也是某种世俗主义,但不是所谓在资本主义撕下宗教的面纱时暴露出真实世界或真实自我的一种化减故事。

  • 标签: 唯物主义 化减论证 亵渎 资本
  • 简介:自《神圣人》一书出版后,“神圣”便成为了阿甘本思想中的一个关键词。笔者在本文中尝试提出:“神圣”“亵渎”这对概念实是阿甘本整个哲学事业中的脊柱。如果不理解它们,便无法进入阿甘本思想之内核。阿甘本对于这对概念的使用,恰恰迥别于它们在日常使用中的涵义,甚至构成了一种彻底颠覆,即哲人必须颂扬“亵渎”,并使“神圣”无效。于是,阿甘本在其著述中一方面把这对日常概念上升到一个关键性的位置,强调它们是理解人类共同体“结构”的一把关键钥匙;而另一方面,阿甘本对这对概念的独特经营又恰恰致使它们相对于其日常使用而言呈现出一种离奇的“颠倒”。本文旨在细致地梳理阿甘本对这对概念的独特使用,并通过这一梳理工作探察阿甘本在近20年的时间中建立起的思想大厦。

  • 标签: 神圣 亵渎 神圣人 主权共同体
  • 简介:本文详细阐释了海德格尔马尔库塞两位思想家之间的理论联系,认为马尔库塞对海德格尔思想的批判性解读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海德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时期,在物化理论的启示下,马尔库塞对海德格尔的概念进行了激进的修订,将其“虚假的具体哲学”转变为“真实的具体哲学”。后期,马尔库塞转向了技术批判,竭力否认其理论海德格尔思想的相关性。不过,通过解读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海德格尔的《技术追问》,本文向我们揭示了海德格尔对马尔库塞的影响以及马尔库塞对海德格尔的批判性理解。

  • 标签: 海德格尔 马尔库塞 物化 具体哲学 技术批判
  • 简介:2014年5月16日,在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的选举中,印度人民党(BJP)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DA)以压倒性的优势获得了选举胜利,首次单独成为议会多数党。

  • 标签: 印度人民党 转型 全国民主联盟 议会下院 选举
  • 简介:女童应当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当前我国女童保护的立法还不健全,缺乏儿童视角性别视角。实践中女童相比男童更易遭受暴力侵害,如女童遭受性侵害问题越来越突出。为加强对女童的保护力度,应进一步推动立法工作,加大社会宣传普法力度,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普及预防性保护教育,完善针对女童的专业化社会服务。

  • 标签: 女童保护 特殊保护 现状 建议
  • 简介:近年来,国外毛泽东思想研究备受关注,但学界却鲜有文章关注《中国季刊》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中国季刊》作为近现代中国学研究的重地,汇集了大批毛泽东思想研究大家的文章,其发表的文章既具有学术偏向,又反映了现实政治的发展导向。本文从有关毛主义独创性的争论、毛泽东的辩证法思想、毛泽东的政治思想、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季刊》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方面的发展过程。

  • 标签: 《中国季刊》 毛主义的独创性 辩证法思想 政治思想 外交思想
  • 简介:社会企业是用商业手段实现公益目的的创新性社会组织。传统的非营利组织或企业相比,社会企业在公益实践中的优势表现为:价值理念层面社会企业家精神之引领;市场化机制带来的项目可持续性;多元价值融合所体现的产品创新性;市场、政府社会的资源综合性。然而在现阶段,市场公益的双重属性既是社会企业的优势所在,也是其所遭遇的问题困境的原因。实现公益性市场性的有效结合,是社会企业达成组织使命的必由之路。

  • 标签: 社会企业 公益实践 优势 问题
  • 简介:今天,多元主义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宗教间、民族间和族群间不断升级的冲突;另一方面是宗教、民族和族群内部对持对立立场的个体的压制。无论是共同体之间还是共同体内部的冲突,都是由于不同共同体对政治、文化和宗教认同的理解不同造成的。在展现了针对内部多元主义的挑战所造成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之后,本文介绍了一种对多元文化主义的替代性理解,即认为我们的忠诚是个人或个体认同的一部分。这种理解不同于以自我意识为基础的认同理论,后者来源于理查德·罗蒂的自由主义的后现代理论以及伯纳德·威廉斯的非认知理论。而本文则认为,个体忠诚的本质在于我们不会将我们的价值观强加给那些赞同多元文化事业但却持有不同于我们的价值观的个体。

  • 标签: 忠诚 多元文化主义 自主性 个体认同 多元主义
  • 简介:对当前经济危机的分析,主要存在两种不良的研究倾向:一种采取了经验主义的折衷主义做法;另一种是在概念上直接从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分析大跨度跳跃到对特定危机的分析。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导言中,马克思描述了一种关于研究次序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运用这一方法,有可能加深我们对2007年以来经济危机的理解,并克服前面两种方法的弊端。马克思的方法能整合来自其他视角的不同观点,并更好地解释导致危机的多种因素与它们的社会基础之间的关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
  • 简介:台湾青少年福利发展近六十年的历程,受惠于政府的重视非营利组织的持续专业化,政府民间的互动合作,使得青少年福利从“问题防治”转向了“赋能发展”,并造就了今日丰富多元、颇具规模的成效。作者将台湾地区青少年福利的发展历程总结为三个阶段,根据其具体福利思想和实施架构,提出了台湾地区青少年福利实践以家庭为本、以社区为本、多元整合发展的特点,并分析了台湾经验对我国大陆地区青少年福利发展的启示。

  • 标签: 青少年 社会福利 台湾地区
  • 简介:20世纪上半叶刊布于中国期刊上的"苏俄通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闻文本。数量众多的"苏俄通讯"总结了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苏俄经验"中国化"的主张,如中国在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在教育上推行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在生活上推行共产主义生活方式。中国接受苏俄经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把苏俄经验本国实际相结合,同时学习苏俄民众的埋头苦干精神。

  • 标签: “苏俄通讯” 苏俄经验 “中国化”
  • 简介:本文主要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西德波兰之间有关共同编写历史教科书所作的努力。①在现在的德国和波兰,历史教育的地位怎样呢?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否仅仅只是为了加强对本国历史的认识?本文以欧洲为例,探讨是否存在不被国家的框架束缚,并从多角度探讨历史教育问题的可能性。

  • 标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历史教科书 波兰 德国 对话 历史教育
  • 简介:2014冲年6月7日,在东部地区武装冲突的枪炮声中,乌克兰迎来了波罗申科执政的时代。波罗申科的顺利当选为解决乌克兰危机提供了一线猜想和希望,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局势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 标签: 乌克兰 压力 武装冲突 东部地区 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