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以“复杂多变”描述当今国际形势的表征,以“多极化”概括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的走势,这是经过多年凝聚集体智慧而形成的科学概念,言简意赅,精当得体。尽管体现“复杂多变”与“多极化”的具体形态在不同时期会有所变化,也会不断得到丰富,但其实质内涵是相对稳定的。值得关注的是,

  • 标签: “环保” 期待 国际形势 世界格局 冷战结束 科学概念
  • 简介:国际公共物品在全球化、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以及中国在国际公共物品提供方面的认知与作为,是明确当代中国国际定位和自身国际角色的一个重要问题。国际公共物品(或称全球公共物品)是指其收益或消费超越国家及地区界限,超越贫富界限,甚至超越代际界限的公共物品。从生产方面来看,国际公共物品又可以被看作是全球化了的国家公共物品,或者是国家公共物品与国际合作的结合。关于国际公共物品对当代国际关系和中国对外战略的意义,我主要提出如下意见。

  • 标签: 国际公共物品 当代中国 全球公共物品 中国对外战略 全球治理 国际角色
  • 简介:列宁对苏俄农村建设问题有着切身的体认和独到的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蕴涵丰富的农村建设理论。这一理论的逻辑蕴涵可概括为"四论",即农村建设之战略价值论、农村建设之总体布局论、农村建设之基本动力论、农村建设之外在保障论。此"四论"科学阐释了"因何建设、建设什么、何以建设"等关于农村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对列宁的农村建设理论,应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予以认识和评价。

  • 标签: 列宁 农村建设 逻辑蕴涵 农民
  • 简介:两岸建立共同市场符合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整合的时代浪潮,是台湾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两岸共同繁荣的现实条件。两岸共同市场的建立要根据两岸的具体情况,主要通过推动两岸经贸正常化、建立两岸自由贸易区及全方位的经济整合三个步骤来完成,既要体现包容性,也要反映出渐进性。两岸共同市场的建立应该从新功能主义吸取理论营养,也要从欧洲整合的实践中获取经验借鉴。

  • 标签: 地区与国别政治 两岸共同市场 新功能主义 欧洲整合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上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主要在于其批判理论的开启和建构。目前,学界很多人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已经退潮,甚至终结。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一直接而鲜明地以批判理论为主旨的哲学思潮,其影响在当代仍在继续和延展。这主要表现为:以霍耐特为代表的第三代法兰克福学派向“承认理论”的转向,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对空间批判理论的建构,后马克思主义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决裂,第二代女性主义对男权主义的穿破,以及情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对景观社会的批判。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批判理论 当代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 后马克思主义
  • 简介:中共十七大以来,中国发生了多次突发事件。在处置这些事件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英勇奋战,夺取了胜利,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一是形成了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理论;二是提炼出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三是建立健全了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体系;四是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实行了信息开放策略;五是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充分依靠群众,发挥了民间力量的作用;六是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加强了和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突发事件 经验创新
  • 简介: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生产力又是生产方式中最根本的物质推动力量。同时,唯物史观作为一种"新"唯物主义,"新"就新在把物质看作"为我之物"、"历史之物"与"客观之物"的统一体。主要形成于马克思《评李斯特手稿》中的生产力理论,因实现了历史主客体的统一,而构成唯物史观建立的理论基石,体现了唯物史观"自然历史过程"的基本特性,为马克思正确分析社会历史动态原象、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唯物史观的诸多重大原理也在此基础上得到科学表述。

  • 标签: 马克思 生产力理论 唯物史观
  • 简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无产阶级联合其他政治力量的理论。在当代中国,这一理论得以丰富和发展:一是表现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联合的力量更为广泛,二是表现为"联合"已经形成为一种制度,而且这种制度更加完备。

  • 标签: 经典作家 无产阶级 政治力量 人民政协
  • 简介:挫折一侵犯理论指出,当个体受到挫折时,很有可能发生攻击行为。基于调研数据,采用OrderedProbit模型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儿童青少年在同伴交往和学业成绩方面遭受挫折更容易激发攻击行为。为了减少和防止儿童青少年的攻击行为,进而避免青少年犯罪低龄化、团伙化和暴力化的趋势,提出了改变家长和学校认知、改善学校和家长教育方式等措施。

  • 标签: 儿童青少年 攻击行为 同伴交往 学业成绩 挫折侵犯理论
  • 简介:不同时段、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社会主义者往往会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主义进行描述和设定。在当代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开创者A.克罗斯兰(AnthonyCrosland)看来,社会主义不是用来指代某种特定的社会结构,而是用来描述一系列社会主义者希望看到并在社会组织中得以体现的价值或理想。他在自己的代表性著作《社会主义的未来》中,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主义的新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的论证和阐述,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追问,至今仍有历史兴味和现实启迪。

  • 标签: A.克罗斯兰 社会主义价值目标 理论逻辑 精神遗产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在未成年人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上取得了令人喜悦的立法成就,但其不足是缺乏一个具体、合理且可操作的审查标准。犯罪分层理论用于解决犯罪轻重的层次划分,是适用于刑事强制措施的重要凭据。羁押性强制措施具有"不得已性",只有重罪才能适用逮捕、拘留和指定居所的监视居住。结合我国的立法现状和现实情况,在故意犯罪中,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罚是重罪和轻罪的分界线,在是否决定适用羁押性强制措施时还应综合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我国始终将"保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能不捕尽量不捕"作为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新刑事诉法第79条规定的逮捕条件抽象且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本文将以犯罪分层理论为基础系统阐述未成年人羁押必要性的审查机制。

  • 标签: 未成年人 羁押必要性 犯罪分层 审查机制 重罪
  • 简介:在国内学术界,民主社会主义虽谈不上是理论热点问题,但有关于它的讨论却不时泛起涟漪。然而,民主社会主义自身所信奉的多元化价值观、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在纲领上的不同侧重以及实践中形成的不同模式,使相关理论概念异常庞杂混乱,国内对其讨论中也常常出现某些似是而非的论点。认真研究和讨论民主社会主义,前提在于对其理论和概念的系统把握,而日前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概念》一书对此所作的阐明,至少为我们研究和讨论德国版的民主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理论概念基础。该书是一本专业性的理论词典,之所以说它体现了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眼中的民主社会主义,是因为其编者和词条的撰写者绝大多数是德国社民党的学者、理论家或政治家:主编托马斯·迈尔长期担任德国社民党基本价值委员会副主席、艾伯特基金会政治教育学院院长,在民主社会主义理论方面著述颇丰;卡尔一海因茨·克莱尔担任过社民党理事会政策、研究和计划部主任和欧盟地区委员会社民党党团主席,同时对第二国际史颇有研究;苏珊·米勒曾任社民党理事会历史委员会主席,她与书中“工会一概念”等词条的撰写者、另一位社民党学者海因里希·波特霍夫合著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史》一版再版,公认是德国社民党历史的官方权威读本。词条的撰写者更不乏大名鼎鼎的社民党政治家:长期担任该党主席和联邦德国总理的勃兰特撰写“民主社会主义”词条,《哥德斯堡纲领》经济部分的撰稿人、曾任德国联邦经济合作部部长的艾哈德·埃普勒撰写“增长的极限”、“生活质量”,时任德国社民党理事会环境委员会委员的约·莱内恩撰写“环境政策”,担任过慕尼黑和柏林市长、后来接替勃兰特担任德国社民党主席�

  • 标签: 德国 社会民主党 民主社会主义 第三条道路 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