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村民自治制度发展出屯长制、理事会、重视村规民约、发展社会组织等优秀做法。然而新时期村民自治面临人员往来复杂、村民外流、纠纷结构变化、屯长参与度不足等困境。针对上述问题,通过提高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拓宽参与渠道、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加强村屯合作完善治理体系等方式寻求村民自治发展路径。

  • 标签: 村民自治 仫佬族 基层治理
  • 简介:村民自治是农村改革进程中党领导下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它发源于村民实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村民自治上升为国家制度,导入到现代民主的轨道。村民自治的发展过程,也是现代民主元素不断增多的过程。进入21世纪,村民自治被置于乡村有效治理的体系之内,成为治理有效的重要基础。对于村民自治而言,民主与治理并不是分离和对立的。无论是基层民主,还是有效治理,最终都要体现为广大村民根本利益的实现,都要求作为政治主体的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在有效治理的指引下,村民自治日益深化,不断充实内容,探索多样化的形式。

  • 标签: 民主 治理 村民自治
  • 简介:村民主的发展是党的利益代理动员和农民的利益考量回应之间结构性紧张的产物。通过以农民利益作为动员资源进行乡村社会的现代国家建构,虽然能够建立起具有高度动员能力的政治体制,但却始终面临忽视甚至违背农民自身利益诉求和表达的危险。农村民主则是有效沟通党的利益代理和农民的利益考量之间断裂倾向的重要机制,因而具有其内在的历史必然性。

  • 标签: 农村民主 乡村社会 利益代理 利益考量
  • 简介:村民自治不仅是国家管理农村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农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更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村民自治权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体制的不完善和利益冲突等因素,屡屡出现权利行使不充分、受侵害的现象。基于此,从已有的理论出发并结合具体案例和实际情况,为村民自治权的有效行使和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权 行使
  • 简介:近年来,我县在广大农村着力建设并不断发展“村民道德评议会”,在建设和谐新农村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村民道德评议会”采用公开推选的方式,是普遍成立在党支部领导下、协助村委会开展工作的一种村民自治组织。它在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氛围,培育文明和谐的乡风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 标签: 村民自治组织 农村和谐社会 道德评议会 链条 社会舆论氛围 大农村
  • 简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农村逐渐形成了以乡政村治为主要标志的政治发展模式。但是,这一模式是中国农村政治发展模式的初级形态。随着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和村民自治的发展,这一模式在运行中显现出非常严重的问题,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势在必行。乡村民主自治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自治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受到了西方政治文化的推崇。从历史上看,中国农村具有自治的政治传统;从现实看,乡政村治模式已经为乡村民主自治模式奠定了一定基础。

  • 标签: 乡村民主 自治模式 理论前提 现实依据
  • 简介:村民自治制度为其重要方面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该制度规范化、定型化的成果系法律、法规.对各省实施村委会组织法办法进行比较,既可以从省级法规的角度观察村民自治制度乃至整个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的现状,也可以从法制建设的角度为村民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发展完善建言献策.各省实施办法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一些差异,但这些差异大都与不同省份地域的差异包括在此基础上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展的差异无关,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选择造成的.各省实施办法较好地贯彻了不与上位法相抵触的原则,但却未能很好地贯彻不与上位法相重复的原则.实施办法重点应作程序性的、具体操作方法的规定,即使作实体性的规定也应当注重具体化、操作化.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各省实施办法在上位法的基础上创新和突破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 标签: 村民自治 村委会组织法 省级法规 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