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3 个结果
  • 简介:<正>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核战争的危险笼罩全世界的今天,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人类应确立新的政治思维,以及能保障人类生存的新的和平概念。他认为:核战争不可能成为达到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及任何目的的手段。现在即使是非核战争,其毁灭性后果也逐渐与核战争不相上下了。在全球性核冲突中,既没有胜利者,也没有失败者,但世界文明将不可避免地被摧毁。所以他强调,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更确切地说,是承认人类生存高于一切。他要求各个政治运动要对自己的任务重新分析和认识,克服已经形成的意识形态上刻板的模式和旧框框。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新思维和重新分析认识各个政治运动任务的要求,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有关人士的普遍重视。保卫世界和平的重要性也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对于目前处于低潮的西方工人运动来说,研究工人阶级战后的变化,进而确定保卫世界和平的任务在工人运动中

  • 标签: 工人运动 工人阶级 世界和平 核战争 凝聚力 戈尔巴乔夫
  • 简介:<正>苏共总书记米·谢·戈尔巴乔夫在他反响世界的新著《改革与新思维》中,就时代和世界和平战略问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改革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经验教训和准则问题、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问题以及苏联对西欧和美国的关系等问题做了理论上和政策性的说明,当然是苏联现领导最权威的声明。从全书和别的有关言论中可以发现,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在对外政策和国内发展问题上,的确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因素,或多或少地做出了某些理论突破和政策调整,可以说是苏联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这就使人们产生了新的希望,对改变长期以来苏联留给国内外人民的形象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搞得好,将会对国际政治的发展变化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谨就戈尔巴乔夫所阐述的"最主要的"问题即世界和平战略问题进行公开性对话,争取经过多方面的讨论和探索,使问题得到符合实际符合原则的解决。

  • 标签: 戈尔巴乔夫 世界和平运动 新思维 经验教训 霸权主义 核武器
  • 简介:<正>50年前,德、意、日法西斯把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强加给世界人民。全世界人民在法西斯的猖狂进攻面前,不怕牺牲,奋起反抗,终于以沉重的代价,换来了伟大的胜利。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消灭了法西斯的军事力量和极权制度,增强了全世界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和信心,因而是全世界和平民主力量的伟大胜利。今天,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全世界人民应当牢记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 标签: 日法西斯 世界和平 民主力量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二次世界大战 侵略扩张
  • 简介:从“全球同质性”谈起最近两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关于“全球共同性”(globalcommonality)的讨论不断增加,一个基本的看法是,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各国经济和社会在治理上的共同性,具体而言,全球化力量将难容诸如“东亚模式”这样体现特殊性和...

  • 标签: 民族国家 世界和平与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族性 球性 跨国公司
  • 简介:中国选择了并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基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这是一条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和共同繁荣的道路。

  • 标签: 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国情 世界发展 必然选择 中国文化传统 世界和平
  • 简介:如何分析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这对于客观认识目前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和作用,理解中国为何要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国际舆论对“中国因素”、“中国崛起”的议论颇多,有热捧,也有冷嘲;有乐观,也有悲观,但不管舆论如何炒作,

  • 标签: “中国因素” 和平发展道路 世界格局 国际舆论 中国崛起
  • 简介:如何界定当前的国际体系?这一体系对中国的安全构成哪些影响?中国应当如何应对?这些都是中国学术界和外交界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认为:当前的国际体系是单极体系,在所有国际体系中,单极体系对崛起国家构成的挑战最大;作为崛起国家,中国有必要客观认识自身的处境,并呆取有效措施应对单极体系对中国国家安全的挑战。

  • 标签: 国际体系 单极体系 “极”国家 崛起国家 中国 美国
  • 简介: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这是我们始终纪念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原因,而中国复兴的目标也绝不是狭隘的民族复仇。

  • 标签: 和平发展 记忆 世界 华为 国家 中华民族
  • 简介:<正>在列宁领导时期,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对外政策经历了从“唤起世界革命”到“和平共处”的转变。1985年《世界历史》杂志第10期发表的洪育沂和郑绍钦合写的文章《列宁是什么时候提出和平共处政策的?》,就是论述这一转变的。该文较详细地论证了,在1919年夏季之前,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府“在对外政策上采取了革命攻势,其指导原则是唤起世界革命”,指出

  • 标签: 和平共处 布尔什维克党 世界革命 对外政策 苏维埃政府 资本主义国家
  • 简介:提起约旦哈希姆王国,也就是约旦,国人并不感到陌生。它位于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的西北,与巴勒斯坦、以色列、叙利亚、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国相邻,连接红海的亚喀巴湾是唯一出海口,拥有8.9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约旦处于"一带一路"西端,国土面积虽小,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中东地区商贾往来的要道,享有"中东和平绿洲"的美誉。自然资源匮乏的发展中国家约旦自然生态恶劣,东部和东南部为沙漠,

  • 标签: 亚洲西部 国土面积 亚喀巴 中东地区 自然资源匮乏 哈希
  • 简介: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从未有过现代意义的大国战略。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对外战略触及范围十分有限。近现代的中国是弱国,居于主流体系之外,因而在国际体系中不是大国。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曾长期是一个弱国。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各种内外部原因,中国采取一边倒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主性,无法提出自己的大国战略。

  • 标签: 中国对外战略 和平战略 两次世界大战 大国战略 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
  • 简介:8月的广岛,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灼热的阳光下,环抱着和平公园的元安川和本川熠熠闪烁,流光溢彩;绿荫花丛中,一座座和平纪念碑,造型别致,纸鹤云集.58年前,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被投掷到这里,瞬间的白热伴随着高温和冲击波,造成一个没有任何活动物的死亡空间.

  • 标签: 广岛 和平公因 和平纪念资料馆 日本 政府组织
  • 简介:在西非各国领导人的斡旋下,利比里亚交战三方11月28日在马里首都巴马科签署了一项停火协定。这是去年12月爆发内战以来利交战各方首次达成的正式停火协定,为这个国家结束内战带来了新的希望。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15个成员国的13位国家元首和2位国家元首的代表11月27日和28日在巴马科举行特别首脑会议,商讨利比里亚内战问题。在与会各国领导人的调解下,利全国爱国阵线领导入泰勒、独立

  • 标签: 停火协定 首脑会议 国际监督 部族矛盾 调解委员会 多伊
  • 简介:2007年10月5日,尼泊尔大会党、尼共(联)和尼共:毛主义)等七党召开会议,决定推迟原定于11月22日举行的制宪会议选举,新选举日期将在七党协商后宣布。这是继9月18日尼共(毛主义)宣布退出临时政府后,尼泊尔和平进程再次受挫。

  • 标签: 和平进程 尼泊尔 制宪会议 临时政府 主义 选举
  • 简介:21世纪中国的"和平崛起"是马克思主义和平理论与中华传统文化"以和为贵"的思想价值观念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和平理论进行了阐述,邓小平提出的"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平理论的新发展,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意识形态基础.

  • 标签: 社会主义 和平崛起 意识形态
  • 简介:1994年1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领导人聚集在布鲁塞尔,讨论是否将北约扩大到东欧的问题。与会者对这个不仅涉及该组织自身前途和命运,而且还涉及整个欧洲一体化进程和安全体系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反复讨论与磋商,最后根据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建议,通过了名为“和平伙伴关系”的新计划,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

  • 标签: 欧洲一体化进程 欧洲政治 总统克林顿 国际社会 伙伴计划 伙伴关系
  • 简介:<正>戈尔巴乔夫对和平共处所作的分析和论断,是他运用新思维对当代世界进行分析和判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其重要意义的。众所周知,和平共处思想是列宁从策略原则考虑首先提出来的。如戈尔巴乔夫所说:"最初,和平共处的理由,首先必须为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国家建设创造起码的外部条件"。在列宁当时的思想中,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共处是暂时的。"苏维埃共和国和帝国主义国家长期并存是不可思议的。其结局不是这个胜利就是那个胜利"。(《列宁全集》第29卷,第128页)其次,经过历史的考验证明,帝国主义不可能在短期被消灭,和平共处将是长期的。和平共处必须遭循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这些基本

  • 标签: 和平共处思想 戈尔巴乔夫 新思维 安全体系 当今世界 帝国主义国家
  • 简介:中东和平进程前景分析陈明健今年五月下旬,内塔尼亚胡当选为以色列第一位民众直选总理。六月中旬,他向议会提交了新政府的施政纲领,正式向世人展示了对中东和平进程及中东和谈的看法和相应的施政方针。新政府对前工党政府执行了四年的推动和平的政策进行了大幅度调整,...

  • 标签: 中东和平进程 前景分析 阿拉伯世界 巴勒斯坦 新政府 利库德集团
  • 简介:美国霸权的和平红利,是指冷战后,美国在经济、战略、政治、价值观等方面获得的超出其实际力量的额外好处和额外影响。美国之所以在战后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和平红利是重要原因。

  • 标签: 美国霸权 红利 和平 超级大国 冷战后 价值观
  • 简介:今年3月,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首次在阿拉法特主席之下设立了总理职务,并任命马哈茂德·阿巴斯担当这一要职.在巴以和平长期处于僵局的情况下,巴勒斯坦的这一举措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 标签: 巴以和平 巴勒斯坦 阿巴斯总理 以色列 中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