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王阳明责任伦理思想大体由“责任”的概念、己任的观念、责志的理念、责人的规整和责过的要求五部分组成。王阳明尽管没有直接使用“责任”范畴,但经常使用“责”“任”和“务”字,它们都具有“责任”的意涵,用以表明索取、求取、要求、责备、训斥、规劝、谴责、惩罚、追究、督促、督查等以及差使、使命、任务等分内应做的事。王阳明不仅阐发了“己任”的主体性、自我性和内在性,还在儒学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创造性地阐述了“责志”说;他虽然肯定了“责人”但更为凸显“责己”,虽然主张“责人之过”但更强调“责己之过”,并且还较为系统阐发了由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构成的自我改过论。

  • 标签: 王阳明 责任 伦理 思想
  • 简介:佛教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丰富发展,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禅宗体系。通过借鉴禅宗的哲学思想,探讨经济学基本问题的可能解决途径,通过激发人的纯粹理性追求来克服经济人假设局限,注重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本质以提出价值判断的研究方法,运用"中道思维"处理社会关系矛盾对立的思维观念和研究对象上回归"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关怀追求,有利于开拓中国特色经济学研究新境界。

  • 标签: 禅宗 经济学 经济人假设 价值判断
  • 简介:师生关系的发展基本是沿着双方权利的不断平衡协调这一主轴实现的。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权利是一个不可回避且必须明确的主题。师生发生冲突的实质是道德权利的缺失所导致的师生权利关系结构的失衡,师生关系的伦理生态正在逐渐恶化。其原因主要有传统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教育形式多元化的冲击等。因此.必须在教育伦理精神的观照下重构师生关系,首先是弘扬教育的仁爱精神,实现学生被爱的权利;其次是追求教育的民主平等,构建对话式的师生关系。

  • 标签: 师生关系 伦理生态 道德权利
  • 简介:作为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李大钊伦理思想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与渊源,并随着革命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认真梳理李大钊伦理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伦理中国化、对阐释和宣传李大钊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首先回溯了李大钊伦理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详细脉络,其次对李大钊伦理思想具体内容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最后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李大钊伦理思想在当下的意义和启示。

  • 标签: 李大钊 伦理思想 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伦理 传统文化
  • 简介:儿童社会工作是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工作领域,在专业服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伦理困境。通过对这些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儿童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应对原则:优先考虑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注意与儿童监护人有关的伦理问题的原则、差别平等原则和自主原则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旨在帮助社会工作者在儿童社会工作实践中面临伦理困境时做出更加合适的选择。

  • 标签: 儿童社会工作 伦理困境 应对原则
  • 简介:马克思伦理思想是马克思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与深刻的本质,本文着重分析了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特征——“制度伦理”,细致地阐述了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本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并且讨论了在新时代的中国马克思伦理思想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伦理思想 特征 本质
  • 简介:中国传统儒家伦理观念中有“亲亲相隐”的文化传统,但同时也不排斥“大义灭亲”,孔子既说过”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也说过”治国制刑,不隐于亲”。人是情感的动物,当亲情和法律冲突的时候,我们应该“亲亲相隐”还是”大义灭亲”?本刊记者专访了2017年度“世界儒学研究杰出人物奖”获得者,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主席郭齐勇。

  • 标签: “亲亲相隐” 儒家伦理观念 大义灭亲 学术委员会 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
  • 简介:本文以王阳明知行合一主张为核心,以台湾地区高等教育中的伦理教育为主轴,探讨伦理教育与道德实践的断裂与统合的问题。首先,以伦理教育与道德实践的断裂为"问题",说明目前台湾地区伦理教育的相关情况与问题的关键,在于知识开展不出其道德实践的动机,学子容易将学校中的伦理教育视为知识(知)而非实践所关(行),以及实际生活中,行为主体会舍弃课堂中的伦理教育所给予的锻炼,让自己能较容易地生存于世界中,因此将个人的道德观与实际行为抉择分割。其次,以王阳明知行合一主张为"中介",说明王阳明知行本体的根基概念,以及知行合一的工夫实践内涵。最后,以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工夫实践内涵中的各个观点,对应前述问题进行交涉"思考",讨论如何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之教,响应当代台湾地区在伦理教育与道德实践之间所遭遇的知行断裂问题,在伦理教育层面,寻找可能的弥补与统合之操作建议。

  • 标签: 伦理教育 道德实践 王阳明 知行合一 致良知
  • 简介:在财富与伦理之关联的探索中马克思早期运用异化劳动理论对资本主义财富事实和理论的批判是一种基于伦理价值预设前提的道德呐喊;而在成熟时期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其内部探析财富与伦理的矛盾,则是基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分析的科学批判。从道德批判到科学批判的历史嬗变表征着马克思财富伦理融科学与价值、历史与逻辑、理想与现实为一体的方法论特质,是马克思主义不朽精神的彰显与确证,对于我国转型期道德建设尤其是财富伦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财富伦理 批判逻辑
  • 简介:语言学习和情境有重要关系,职业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习热情,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职业英语的能力;新课标要求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在英语职业情境教学中应当提倡'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双向职业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标签: 职业情境 教学法 自主发展
  • 简介:工作压力大的你是否处于“职业停滞期”呢?根据专家的解释,“职业停滞期”会给家庭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你现在是否如此呢?快来扫一扫右侧的二维码测试一下吧!

  • 标签: 职业停滞 工作压力 家庭生活 二维码
  • 简介:丹麦王子尼科莱·威廉·亚历山大·佛雷德利克长得眉清目秀,身材高挑。这个准“00后”的王子今年十九岁,就与斯库博模特经纪公司签约,很快以职业模特的身份登上伦敦、巴黎的T台。

  • 标签: 模特经纪公司 职业模特 王子 丹麦 竟然 亚历山大
  • 简介:交往行为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话语伦理学对于委婉语翻译影响深远,尤其是性禁忌语的翻译。近年来中西方交流的深入和碰撞,让更多的译者在翻译性禁忌语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不同文化背景的客观世界的联结与沟通,均以文字为途径进行传递,为保证沟通的有效性,需要更多地关注性禁忌语转换时的实际要求和文化内涵,让原文和译文所在的文化世界和谐融合。

  • 标签: 话语伦理学 禁忌语 交往理性
  • 简介:当代中国公共行政伦理研究面临的“大问题”之一是明确其规范基础。人民利益既与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本主义思想一脉相承,又集中地体现了当代中国政治与公共行政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和现实追求,充分发掘人民利益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奠定当代中国公共行政伦理的规范基础。而这一公共行政伦理规范基础的确立不仅在理论层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更试图引领当代中国公共行政实践在制度与政策、组织以及个人层面做出相应的调整,致力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 标签: 行政伦理 规范基础 人民利益 实现路径
  • 简介: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行使检察权,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法律监督关涉到社会正义、国家秩序、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等各方面,其职业特殊性要求检察官必须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司法,不得徇私枉法;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维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清正廉明,忠于职守,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保守国家秘密和检察工作秘密;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代表国家履行公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标签: 职业道德建设 法律监督机关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路径 法律监督职能 人民群众监督
  • 简介:6月9日晚,由团福建省委、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科协、省学联共同主办,黎明职业大学、团泉州市委承办的2018年“挑战杯——彩虹人生”福建省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黎明职业大学举行。

  • 标签: 黎明职业大学 创业大赛 职业学校 福建省 挑战杯 创新
  • 简介:青少年教育系现有公共事业管理(南昌航空大学职教本科班)、学前教育(师范类)、青少年工作与管理(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社区管理与服务(物业方向)等专业,其中青少年工作与管理、社会工作专业为江西青年职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该系始终把“主动贴近市场,深化校企合作,推动高水平就业”作为办学特色之一.

  • 标签: 青少年事务 职业学院 教育系 青年 江西 公共事业管理
  • 简介:精准识别普遍采用自上而下的规模控制与自下而上的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在国家扶贫政策不断走向规范化、程序化的过程中,基层民主评议却难以有效识别贫困户。基于鄂西湾村扶贫工作的分析发现,基层民主评议中存在少数村民“争贫”与多数村民退出民主评议两种看似相悖的现象。在社区-村民框架下,本文认为在社区伦理转型之下,原子化的村庄不断地再生产“无公德的个人”,导致基层民主评议难以发挥作用,最终造成了精准识别的基层实践困境。

  • 标签: 农民权利观念 社区伦理转型 精准识别 基层实践困境
  • 简介:工匠精神集中表现为对职业的忠诚敬畏,对事业的坚定执着,对产品的精益求精,对未来的勇于创新,工匠精神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弘扬工匠精神,建设技能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应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成都职业院校要充分认识弘扬工匠精神、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端正办学指导思想,调整完善人才培养目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完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强化工作举措,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营造工匠文化,形成培育现代工匠的良好氛围,为成都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 标签: 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 育人模式
  • 简介: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机制。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更好发挥高校辅导员制度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特有作用,建设一支不负使命、能担大任、可堪大用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是必然要求。为此,要深化辅导员职业素养认知,提升辅导员履职修为水平,把握和加强辅导员“八度修为”。

  • 标签: 高校辅导员 职业素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辅导员制度 辅导员队伍 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