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8 个结果
  • 简介:'谁在最需要的时候轻轻拍着我肩膀,谁在最快乐的时候愿意和我分享……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善良,一样为需要的人打造一个天堂,歌声是翅膀,唱出了希望,所有的付出只因爱的力量……'这是前不久赴贵州支教遇难的女大学生赵生前教给山区孩子们的一首歌——《和你一样》。这首歌已成为生命绝唱,孩子们哭诉着:'我们再也听不到赵老师清脆悦耳的歌声了……'2010年7月21日,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马场河乡中心小学义务支教的赵不幸遇难。噩耗传来,云贵高原呜咽,荆楚大地哭泣,千年古城江苏如皋

  • 标签: 爱心丰碑 生命铸就 赵小亭生命
  • 简介:陶然位于北京右安门东北。系清康熙34年,依自居易“更待菊黄佳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诗意所辟。当时只不过厅房三间、勒石一遍而已。

  • 标签: 陶然亭 康熙 东北 北京
  • 简介:高敬是鄂豫皖苏区三年游击战争中的红军主要领导人,也是一位党内很有争议的人物,他曾误杀过不少自己的同志,而他最终又被自己的同志误杀。直到1975年毛泽东亲自批示为他平反,对他的争议才有所平息。

  • 标签: 纪念 专家 鄂豫皖苏区 游击战争 领导人 毛泽东
  • 简介:高敬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建军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特别是在各根据地红军相继长征之后,他带着千余人的游击士兵们在鄂豫皖大剐山转战三年屡挫敌军大的围剿,并常年保持一千余人的成建制的兵力,在国共第二次合作之后又率先与国民党议和并成为新四军成立的主力部队。在其1939年被冤杀后,案情在1977年给予平反。

  • 标签: 高敬亭 游击战 新四军 冤案
  • 简介:他从战士到担任军政治部主任,仅用了三年时间,是我军提拔最快的开国上将;他,身经百战,反"六路围攻",设伏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战上党、取晋南、打运城、攻临汾、克太原、保延安、出秦岭、解放大西南,处处都有他的身影和血汗;他建立民主政权、开辟冀鲁豫边抗日根据地,所率部队成了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以至于挂出了"专打三八六旅"的报复挑衅性标语;他对古玩、字画、金银首饰有着很好的鉴别能力,被称为红军的"鉴宝师"……他就是开国上将王新

  • 标签: 王新亭 周士第 中国工农红军 太岳军区 国民党军 红四方面军
  • 简介:一上海工厂的“文化大革命”起步较早。1966年夏天,“文化大革命”刚刚兴起,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还正在进行时,上海工人造反派就跃跃欲试,开始贴出反工厂党委、反工作组的大字报。紧接着就是万炮齐轰陈丕显、曹荻秋。陈丕显,时为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曹荻秋,时为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

  • 标签: 政治资本 “文化大革命” 张春桥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事件 市委书记
  • 简介:开国上将王新(1908~1984),湖北省孝感县王家岗村人,少年时代家境贫寒。1930年8月,由于不堪忍受家乡的反动压迫,他毅然参加了鄂豫皖红一军,结缘开国元帅徐向前(1901—1990)。在红军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平岁月里,王新都曾经在徐向前的领导下战斗、工作,

  • 标签: 开国上将 徐向前 王新 元帅 纪事 交往
  • 简介:<正>课题顾名思义是课题、选题、范围,它是由小学生去实践探索完成的。小学生作"课题"已成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我校在构建"大科创"素质教育模式中,要求四至六年级的学生每学期都要完成一个课题研究。我们的目的是激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条件,选择适合的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课题虽小意义很大,这是我在近几年指导学生做小课题探究的感悟和体会。一、课题带动大参与"课题探究"这种全新的实践活动有生存的空间,就在于学生喜欢,愿意花时间和精力

  • 标签: 综合实践活动 素质教育模式 小中见大 科创 教学改革 创新精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记得1985年冬天,一天夜里我被叫去看古董,回来时已是下半夜了。我骑着自行车。又累又冷又饿,远远看见路灯下有一个卤煮火烧摊,冒着诱人的蒸气。我迫不及待地过去,等待那碗至今想起来仍很诱人的北京名吃。摊主上了年纪,看着比我父亲还老。他冻得通红的手熟练地切着火烧,笑呵呵地问我:要一个火烧还是两个?

  • 标签: 幸福 自行车 路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儿子问:结婚是什么感觉?我拿过他的Pad,将里面的歌删得剩下一首,设成无限循环播放,直到电量用完……

  • 标签: 幽默 循环播放 PAD
  • 简介:媳妇快生了,去医院做B超,想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就问医生:“你觉得我们孩子叫青青怎么样?”医生回答:“有点娘。”

  • 标签: 起名 幽默 医生
  • 简介:杨回京山之前,我们见了一面。七七八八扯了些以前的趣事,两人都有点心不在焉。也许是为了打破沉闷的气氛,她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这次回去,说不定我很快就结婚了。”

  • 标签: 随笔 杂文 杂谈 《小杨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