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1995年俄国《远东问题》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米高扬秘密赴华使命(1949年1—2月)》的文章,作者列多夫斯基,现任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文中披露了米高扬写给苏共中央的关于他1949年访问西柏坡时同毛泽东会谈情况的报告。报告中谈到,斯大林曾于1949年2月5日发给毛泽东这样一份电报,内容是:“随着中共执政,形势会发生根本变化。苏联政府作过决定,一旦同日本签订和约,继而美国撤离日本,它就废除这个不平等条约并把军队撤出旅顺口。但是,如果中共认为把苏军立即撤出旅顺口地区为好,那么苏联就准备实现中共的这个愿望”。《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5、6期转载了列多夫斯基的文章。文章中作者对斯大林电文中“废除这个不平等条约”作的注释认为,此处的“这个不平等条约”是指“1945年8月14日苏联和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签订的友好同盟条约”。一些中国学者在引用这条材料时,也把它作为是斯大林曾经承认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不平等条约并同意废除这个条约的证据,以此来说明斯大林后来在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对待是否废除旧约的态度是出尔反尔的。笔者经过查阅相关资料认为,斯大林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废除这个不平等条...

  • 标签: 中苏友好 友好同盟 同盟条约
  • 简介:更优条款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冲突条款,其目的除了解决不同条约之间的冲突外,还能更为有力地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国际法实践中的更优条款主要集中在个人权利保护的国际条约之中,但其适用也要遵循一定的要求和条件。在国际条约中适当引入更优条款,对于解决条约冲突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条约冲突 更优条款 个人权利保护 自足制度
  • 简介:今年4月30日,中东问题四方会议成员--美国、欧洲、俄罗斯和联合国,分别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文本交给当事国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至此,由美国去年6月24日率先提出,四方会议去年12月20日修改通过的解决巴以问题的国际和平计划终于出笼.巴勒斯坦方面曾对"路线图"寄予厚望,国际社会也希望它能帮助巴以结束长达32个月的流血冲突,并有助于中东实现全面和平.然而,"路线图"计划能够原原本本实现吗?即使实现,能给巴以带来真正的和平吗?它能帮助巴勒斯坦人圆半个多世纪的建国梦吗?笔者对这一连串问号,找不到乐观的答案.

  • 标签: 中东和平“路线图” 巴以关系 中东问题 巴勒斯坦 伊拉克战争 以色列
  • 简介:在19世纪,我国与外国侵略者打了很多次仗,现在有学者认为.其中的一些战争其实是可以避免的,这里面有清政府的失误。事实到底如何姑且不论,但至少有一场战争,大家都一致认为它非打不可,这就是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

  • 标签: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外国侵略者 19世纪 清政府
  • 简介:是二战期间苏联与日本签订的一个举世震惊的条约.这个条约是苏日两国长期对抗与妥协的产物,也是粉碎英美"绥靖政策"的需要,是离间法西斯轴心国联合进攻的需要.此外,中苏两国关系迅速降温加快了条约的出笼.条约的签订虽然转嫁了苏日矛盾,改变了日本的侵略方向,但是它严重地打击了中国抗战的热情,伤害了中国的民族情感,增加了中国抗战的压力,客观上加速了美蒋联合的步伐.

  • 标签: 《苏日中立条约》 中国 二战时期 苏联 日本 “绥靖”政策
  • 简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党对保护环境、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这一重大课题的深刻认识与清醒把握。

  • 标签: 经济与社会发展 资源环境 友好 解读 国民经济 中长期规划
  • 简介:中东是上世纪才出现的政治地理概念。这一名称起源于西方殖民主义的“欧洲中心论”。欧洲人以自己的居住地为起点,将东方国家按距离远近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中东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汇处,面积为15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近3亿,它包括22个国家,其中18个是阿拉伯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余年来,中东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地区”,

  • 标签: 中东和平 阿拉伯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殖民主义 东方国家 居住地
  • 简介:1941年,中日战争僵持之际,苏、日两国于4月13日签订了.条约的签订,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民众也没有置之度外,纷纷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体表达自己的意见,在民众舆论的配合下,中国政府经过交涉,终于弄清了苏联签约的真正意图,明确了以后的外交方向.

  • 标签: 苏日中立条约 中外关系 战时国民外交
  • 简介:“我想信你们有一个伟大的将来.我相信,当你们国家站起来,把自己的精神表达出来的时候,亚洲也将有一个伟大的将来.”这是本世纪20年代初,著名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中国时的远见卓识.11924年春,应中国大学者梁启超、蔡元培之邀,泰翁由缅甸取道来华访问.一踏上中国的土地,这位享誉全球的诗哲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地说:“朋友们,我不知道什么缘故,到中国便象回到故乡一样,我始终感觉到印度是中国极其亲近的亲属,中国和印度是极老而又极亲爱的兄弟.”他还强调说:“我此番来到中国,并非是旅行家,为瞻仰风景而已;也并非是一个传教者,带些什么福音;只不过是为求道而来罢了,好象是个敬香人,来对中国文化界敬礼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最早在本世纪初由日文译成中文传入我国的.到了20年代,则被大量直接翻译介绍,他的作品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

  • 标签: 泰戈尔 梁启超 中印 蔡元培 艺术家 徐悲鸿
  • 简介:中国自1999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完善成年监护制度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成年监护制度通过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人身保护、财产管理及民事代理行为实现对被监护人行为能力的补足,为行为能力存在障碍的成年人实现民事权利提供合法途径。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和日本的成年监护制度,分析我国在成年监护制度方面的成功与不足并提出建议。

  • 标签: 成年监护 后见 禁治产
  • 简介:1949年9月25日和26日,新疆国民党驻军和新疆省政府,在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新疆省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和新疆省主席包尔汉的率领下,先后发出通电,宣布起义,接受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新疆获得和平解放。这年初,国民党反动派在我军的沉重打击下,企图通过和谈,与我党两分天下,'划江而治'。为此,他们在加强长江防务的同时,李宗仁电令陶峙岳将驻疆部队东调入关参战。新疆国民党驻军由此而逐步形成'主和'与'主战'两派。

  • 标签: 国民党军 陶峙岳 李宗仁 邓力群 三区革命 陶晋初
  • 简介:新中国成立初期,西藏分裂主义分子活动十分猖獗,他们想趁国共两党决战和新中国成立不久,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毛泽东决心尽早解决西藏问题。1949年11月23日,毛泽东电告彭德怀、贺龙、习仲勋、刘伯承、邓小平:“西藏问题的解决应争取于明年秋季或冬季完成之……西南局在川康平定后,即应着手经营西藏。”时任西南军区司令员的贺龙接到毛泽东的电报后,立即要求第十八军做好人藏的思想准备和军事上准备。

  • 标签: 西藏问题 和平解放 贺龙 新中国成立初期 分裂主义 西南军区
  • 简介:1949年,正当中同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祖国大陆即将全部解放之际,西藏却发生了旨在分裂祖国的“驱汉事件”,西藏分裂主义分子猖獗一时。毛泽东以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正确决策,粉碎了西藏分裂主义分子“藏独”的阴谋,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维护了祖同统一。

  • 标签: 和平解放 毛泽东 西藏 分裂主义 祖国大陆 人民解放军
  • 简介:美俄元首4月8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新的核裁军条约,这是美俄核裁军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从条约谈判过程透露出的若干细节以及美俄近来发表的相关言沦判断,新条约似乎埋有“伏笔”且充满“暗算”,颇有看头。

  • 标签: 核裁军 条约 谈判过程 布拉格
  • 简介: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和热门话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的共同选择。基于此,联合国把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格在“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 标签: 世界经济发展 环境友好 环境污染问题 经济发展方式 传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