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解放前,无论是在人口数量上,还是在其居住地域上,藏族都可谓是青海的主体民族,藏族牧民从事的畜牧业成为“青海全省经济中心”。然而,这个在青海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民族直到解放时,仍然套着落后而又沉重的枷锁——封建部落制度,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的桎梏。这种落后的部落制度,尽管在解放前就已有人注意到,并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但由于缺乏资料和细致的调查,未能将其发展轮廓勾画出来,甚至连当时部落及其户数的确切数字也未能查清。因此,本人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解放前40年的藏族部落,即马步芳家族统治青海时的藏族部落再作一管窥。

  • 标签: 居住地域 畜牧业发展 千百户 主体民族 属民 畜牧业生产
  • 简介:利用清真寺现存碑刻研究回族历史的方法已经得到学界广泛认可,但碑刻上的捐助姓名仍鲜有人关注。文章从一块墓志铭入手,结合颖镇清真寺现存捐款姓名碑的具体内容,分析清中后期巴家族在当地的影响力,以及家族与清真寺、地方社区、其他家族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探讨清代回族穆斯林官员的生存状态。

  • 标签: 颖镇清真寺 巴钟霖 墓志铭 巴儒程 巴氏家族
  • 简介:北宋时期,唃厮啰家族凭借政权的力量在其辖区内推行“尊释”的宗教政策,使得这一地区的藏传佛教得到迅速发展。元明清时期,随着唃厮啰家族影响力的衰弱和大量外来人口的进入,唃厮啰家族及其居地的宗教逐渐发生嬗变,开始由单一的藏传佛教嬗变为多元宗教并存的状况。

  • 标签: 唃厮啰家族 藏传佛教 宗教多元化 临洮
  • 简介:何土司是明朝在西北最早敕封的土司之一,其家族历经明清两朝,雄居西北达561年,对西北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家神崇拜对于这个家族的凝聚和延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在历史人类学的视域下解读何土司家族的家神崇拜,探究处于族群边缘的何土司家族的认同危机。

  • 标签: 何土司家族 家神崇拜 家族记忆 二悖现象
  • 简介:鄄城蒙古苏考波·少布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历经朝代更迭、社会变迁之后,在今山东省郸城县居住着一支自称元裔的苏蒙古人(大约有M万人口)。笔者于1995年9月下旬曾赴该县梁屯乡蒙古苏聚居地苏老家村、北王召村进行了实地考察。期间,对苏蒙古人的村舍建筑...

  • 标签: 苏氏蒙古人 蒙古苏氏 考证 鄄城
  • 简介:黄河南来是山乡,山乡里出(哈)的四娘。曲到口边不忍唱,曲儿未唱泪先淌……一岁上爬来两岁上尕,三岁和四岁上巧说话。五岁六岁上跟娘转,七岁八岁上学茶饭。

  • 标签: 黄河南 左绣 荷包花 八月十五 两条龙 耳疮
  • 简介:和亲为不同民族或原来的敌对国家之间以联姻为手段共同谋求和平的方式,它是政治权力中的一种柔和政策,历来为各国所推崇。纳西族木土司历经元、明、清三朝共22代,承传470年,得益于多方面的不懈努力。笔者认为,木土司推行的联姻政治、文化和亲便是其重要原因。

  • 标签: 联姻政治 木氏土司 文化和亲 民族文化 民族发展
  • 简介:<正>《黄女对经刚》(以下简称“《黄女》”)是一部白族民间叙事诗,全诗共2317行,是白族民间长诗中流行最广、影响最深、规模最大的一部。其产生年代之久远,艺术表现之独特,反映社会关系之复杂,情节描写之细腻,人物心理刻画之精微,结构之完整,故事情节之奇幻,在白族民间长诗中实为罕见。它不但是白族民间文学艺术的珍贵遗产,而且是研究白族地区政治、经济、哲学、宗教、伦理、道德、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珍贵史料。

  • 标签: 黄氏 《神曲》 地狱 维吉尔 白族 天堂
  • 简介:民间说唱《四娘》,是我国西北地区回、汉、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口头文学作品之一。而《四姐宝卷》,则是四娘的一个重要类别。《四姐宝卷》中浸透了复杂的宗教因素,对流传地区的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发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四姐宝卷》的思想内容和社会影响,应怎样去评价呢?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四姐宝卷》——一曲女性生活的悲歌《四姐宝卷》取材于一幕血淋淋的家庭生活悲剧故事。四姐本是一位聪明贤淑的大家闺秀,自从嫁到于员外家,做了于郎的妻子后,以于家婆婆为代表的家族势力,在四姐身上滥施家法,对她的折磨令人发指,惨不忍睹。婆婆无故刁难四姐,使唤她到很远很远的路上去挑水,等她回来后

  • 标签: 家族势力 女性生活 重要类别 悲剧故事 精神生活 民间说唱
  • 简介: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伟大民族,他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舞蹈文化,出现了摆手舞、跳丧舞、八宝铜铃舞、耍耍等别具地域特色的舞蹈形式,成为中华各民族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璀璨奇葩;从历史文化内涵来看,该民族舞蹈动作体现了万物有灵、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思想;从历史文化意象来看,该民族舞蹈强化了传承民族历史文化、还原不同生产文明、展现不同生活意境、透视原始宗教观、体现古朴道德观等意象主题,为我们从文化人类学角度透视该民族舞蹈做了很好的诠释。

  • 标签: 土家族 民间舞蹈 文化内涵 文化意象
  • 简介:家族土司铜铃舞作为宗教祭祀仪式舞蹈的一种,从一个侧面直接体现了土家族的文化特质。在土司统治时期,铜铃舞可能被看作是土司用来教化土民的工具,但从民间演绎这种舞蹈活动的分析可以发现,铜铃舞是土家族身份认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明清时期是土家族土司统治兴盛时期,在土司制度下,土家族铜铃舞在表演程序、表演内容、表演语境、叙述方式等方面都保留了浓厚的本民族特色,并带有强烈的祭祀性。宗教祭祀在土家族地区民众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铜铃舞几乎伴随着土家族整个历史,这也是土司行政权力所不能代替的。以铜铃舞表演场地为中心的精神空间虚拟性地存在于土家族地区,并且不同程度地拥有其无形的影响,这种行为在祭祀仪式中往往使人容易进入痴迷状态,这就是学者们常说的阈限阶段。铜铃舞是土家族原始宗教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其之探究,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 标签: 土家族 土司 铜铃舞 演绎 祭祀阈限
  • 简介:露水衣是土家族女子在婚礼上的重要服饰,是新娘上轿前往夫家途中所穿。狭义上讲,"露水衣"是露水衣和露水裙的合称;广义上说,"露水衣"则包含了一套露水衣、一双露水鞋、一露水帕、一把露水伞。从"露水衣"到嫁衣的转换,标志着土家女子由姑娘转变为人媳的礼成。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对"露水衣"与土家婚俗的关系进行探讨,将有助于推动土家族人生礼俗与服饰文化的研究。

  • 标签: 土家族 露水衣 婚俗文化
  • 简介:家族组织作为Hmong人最为重要的制度原则与社会组织形式之一,是由血缘和共同先祖记忆等为纽带组织而成的、层级化的社会文化共同体。同时,不同的家族之间通过姻亲关系关联为更大意义上的亲缘关系共同体网络。Hmong人家族组织的结构形态由大及小可以视为四个层次:家族、亚家族、房族、家户。四个层次之间彼此关联,形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可以有效调节内部环境和弹性应对外部环境的整体性文化生态系统。

  • 标签: Hmong人 文化生态整体性 家族组织 亲缘关系共同体
  • 简介:<正>作为表达原始思维的一种符号——神话,可以看做是一种“隐喻”。而对于“神话思维来说,隐喻不仅只是一个干巴巴的替代,一种单纯的修辞格;从我们后人的反思看来不过是一种‘改写’的东西,对于神话思维来说却是一种真正的直接认同”。这种以真实生活为基础的“认同”,隐含着原始人万物皆有智有灵的观念及自己氏族部落的图腾观念,因而“隐喻”了当时的某些文化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诸如,凉山彝族神话

  • 标签: 氐羌 土家族 彝族先民 彝语 鹰图腾 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