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婚俗是民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表现形式绚丽多彩。它和其它习俗一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继承性。有糟粕,有精华,有优良传统,也有陈规陋习。本文试就婚俗中巫术信仰中的表现形式、基本特征及对当今婚俗的影响等问题做一探讨。

  • 标签: 婚俗 巫术信仰 民族风俗 表现形式 基本特征
  • 简介:文章通过对土族"丰产"信仰的对象、仪式及象征意义的分析,试图从地域文化学的视角,把握土族文化的结构和内涵。

  • 标签: 土族 丰产信仰 文化
  • 简介:<正>三、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过渡,道教等宗教传人瑶族地区瑶族的原始宗教与世界上许多民族的原始宗敦一样,有着鲜明的特点:由于氏族部落的每一成员在社会上的地位是平等的,因而反映在宗教里没有“神”“鬼”的等级划分,不存在“神”统治“神”的现象,也不存在“天堂”、“地狱”等互相对立的概念。同时,人们社会地位的平等性,还决定了人们接近神的权利的平等性。虽然巫师的出现,表明社会上某一部分人有了较多的机会接近神灵,但巫师的产生不过是社会分工在宗教

  • 标签: 瑶族 原始宗教 宗教信仰 氏族部落 宗教观念 人为宗教
  • 简介:甘肃临潭马启西先生创始并倡导的伊斯兰教西道堂,是我国伊斯兰教诸多门宦和教派中出现最晚,人数最少的门宦之一。它自光绪二十八年正式挤入门宦之林,直至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前夕,教民已遍及甘、宁、新、青各省,包括了回、藏、汉、撒拉、东乡、保安等六、七个民族的群众。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二塘公社的韩、冶二姓,于光绪三十二年就变卖全部家产,携带妻子儿女,到临潭加入西道堂;民和县马营四十余户,于光绪三十三年集体加入西道堂。经济方面,包括商业、农业、林业、牧业等在内的较完整的道堂经济体系已经形成;教

  • 标签: 西道堂 中国伊斯兰教 门宦 五功释义 《古兰经》 化隆回族自治县
  • 简介:《山经》正文与篇末祠礼部分的叙述存在差异,共存于《山经》之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神灵体系,即"帝神系列"和"冢神系列",其神灵的数量、形貌、神格及地理分布均需要认真归纳。结合战国至西汉时期中国神灵信仰的发展史,还原分别以这两种神灵体系作为初民世界观的原貌,能够从"集体记忆"角度揭示作为一种信仰记忆的神话叙述及仪式记录的根据,即不同时间、空间所生发出的记忆结构。

  • 标签: 《山海经》 神灵体系 集体记忆
  • 简介:俄境黑龙江下游通古斯满语民族原始信仰中的凶神瑶一琳俄境黑龙江下游通古斯满语民族,我们在这里主要指那乃人(即俄境的赫哲人)和乌耳奇人。在这些民族看来,整个宇宙无时无论不为神灵所主宰。这些神灵的外表、作用、特点以及与人的关系亦不尽相同。其中,一些神灵主要...

  • 标签: 俄境黑龙江下游 通古斯 满语民族 原始信仰 凶神 萨满教
  • 简介: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对河湟当地民间禄马信仰的内容及相关民俗活动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河湟禄马信仰作为中国纸马信仰文化的一种地方化表述,是地方及民族文化系统中的活态民俗事象,是围绕农业生产生活而展开的具有河湟多元民族文化特征的禄马信仰文化活动。

  • 标签: 多元民族文化 河湟禄马 信仰 纸马
  • 简介:民族关键符号往往在具体文化事象的仪式展演中才能呈现其作为意义载体的文化标志性特征。作为苗族的关键符号之一,苗族史诗《亚鲁王》的唱诵通常都是在具体的文化事象语境中完成,而唱诵的过程都会伴随着相应的仪式展演。无论是作为"物化"形成的场景、装饰物以及各种象征性器物,还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史诗内容,都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系统地展现了这一民族关键符号蕴含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一次实地观察到的《亚鲁王》史诗唱诵仪式的记述,揭示仪式展演对于民族关键符号及其文化意义生产和呈现的重要性。

  • 标签: 《亚鲁王》 仪式展演 民族关键符号 民间信仰体系
  • 简介:元明清时期,格鲁派在蒙古上层的挟持下,依托寺院、活佛、信众及属寺与供奉道场不断发展壮大。贡本(塔尔寺)地处“汉藏黄金桥”中间站,是藏、蒙、汉及其他民族相互交流的纽带,特别是贡本接纳和供奉许多蒙古活佛,与蒙古信众确立了牢靠的供施关系,并在蒙古地区创建属寺和加强与其他寺院的宗教互动。广施福泽。

  • 标签: 蒙古人 格鲁派 贡本(塔尔寺) 宗教关系
  • 简介:云南直苴彝族原始宗教信仰中保留着大量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大量的冲突和调整,已形成了一系列的内生机制,并以顽强的生命力维系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当地彝族的生产和生活.在西部大开发中,挖掘整理这些经过生产实践而来的宝贵思想,并加以一定的指导,可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重建提供操作性较强的生产、生活模式.

  • 标签: 云南 彝族 宗教信仰 生态保护
  • 简介: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金龙镇的13名美丽少女,以一曲《唱天谣》在2003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东南亚风情夜”晚会上唱响。龙州天琴由此一炮打响,其独享的天琴弹唱、妇女穿长炮黑衣、每年正月十一过“侬峒”节等文化特质从而备受学术界关注。

  • 标签: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 出版 生活 信仰 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