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人们面对干旱的反应能力是人类学界值得关注的问题。肯尼亚西北部的图尔牧民对干旱极为熟悉。麦凯布认为,在图尔人的观念中,干旱是他们参与的生态系统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图尔人对干旱爆发的反应深嵌于他们的生活和生态系统中,并且涉及一系列他们在经济和社会组织方面深思熟虑和久经考验的对应策略。灾害的地方应对是灾难研究与人类学地方性知识建构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图尔卡纳 干旱 地方性知识 灾难研究
  • 简介:日碧力戈,蒙古族,1957年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1978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1982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攻读民族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师从吴文藻、林耀华和金天明等先生;经林耀华先生举荐,1986~1989年师从马学良先生攻读语言民族学专业博士学位,

  • 标签: 中央民族学院 教授 学者 封面 民族研究所 呼和浩特
  • 简介:蔡华教授的专著《一个无父无夫的社会:中国的人》是近年来研究人社会的一部人类学新作,出版后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同行学者对其有不同的回应.本文对此进行了归纳.

  • 标签: 走访制 纳人 评论综述
  • 简介:对于《五卷》结构的认识,《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认为:“《五卷》的形式为大故事套小故事,包括一个楔子(说明该书编辑的目的),似乎简洁有余。”德国学者称之为‘连串插入式’。意思就是,全书有一个总故事贯穿始终。每卷各有一个骨干故事贯穿

  • 标签: 五卷书 插入式 外国文学 就这样 王纳谏 迷楼
  • 简介:论《谱》在书学中的价值崔延和唐代是我国包括书法在内的文学艺术极为发达的时期。这一时期书论研究的内容比过去更细致、更深入,并出现了有系统的书论。孙过庭的《谱》、张怀武的《断》、窦的《述赋》、颜真卿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等书论,不仅是唐代,也是...

  • 标签: 《书谱》 孙过庭 书法创作 书法理论 书法艺术 书学研究
  • 简介:热贡唐艺术脞说胡青华据西方学者提供的材料,佛教艺术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一世纪就出现了。它起初的形式是非人格化的,佛并不是以人体的形式出现。而是用某些象征物来代替。如一座印度,它用于珍藏佛的遗物,象征着佛的真体;一个法轮,一棵菩提树,它们都象征着...

  • 标签: 唐卡艺术 艺术特色 唐卡画 热贡 十二指 佛教美术
  • 简介:<正>尊重与要求相统一是苏联早期著名教育家安·谢·马连柯教育思想体系中的基本原则之一。其理论基础是对于人的科学理解和正确态度。尊重与要求实现统一的过程就是作为教育对象的人逐步成长、发展的过程,用“价值论”的观点来看,也就是人的价值逐步得到提高的过程。马连柯在《我的第一位导师》这篇纪念高尔基的文章中,回顾了他在十月革命后开始探寻建立新的苏维埃教育学的道路时在思想和感情上所受到的高尔基的深刻教诲。他说:“肯定人的价值,洗清资本主义制度在人的身上遗留下的污秽,帮助人站立起来——这就是高尔基的作品所教导我们的一切。”笔者认为,这显然也是马连柯教育理论实践所追求的目标。肯定人的价值,通过教育提高人的价值,帮助人站立起来,这就是他的尊重与要求相统一原则的实质内容。为了深刻理解这一原则,有必要运用“价值论”的观点对教育过程进行分析。

  • 标签: 马卡连柯 人的价值 札记 教育目的 教育思想体系 受教育者
  • 简介:《双语研究》: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向荣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世界.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民族。据1990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除汉族外,55个少数民族共有人口9,100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使用着80多...

  • 标签: 双语教育 双语制 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语文 中国少数民族 研究论著
  • 简介:<正>《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上下册)是民族学、民俗学者凌纯声所著,1934年南京中央研究院出版。此书出版以后,受到国内外同行学者的普遍重视,认为这部作为中国民族学史上最早的科学的民族志,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国际上一些学者甚至认为,由于该书的出版,中国民族学在世界民族学界占有了地位。

  • 标签: 赫哲族 松花江下游 民族学研究 中国民族学 中央研究院 民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