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使用2016年120县人口监测系统数据,结合山东省婚育政策变动,聚焦山东省户籍妇女生育水平与生育模式变迁,通过计算1986-2016年详细分孩次生育指标,以了解相关婚育政策对生育率短期长期影响。文章重点分析一孩二孩生育,因为这两个孩次合计占山东省出生人口90%左右,并能够体现自1990年以来严格执行晚婚晚育二孩间隔政策后人们生育时间生育年龄方面的巨大转变。分析显示,山东省户籍育龄妇女生育行为长期受严格生育政策约束,不同时期主导性政策类型不同,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呈现出鲜明阶段性特征。晚婚晚育政策二孩间隔政策变动导致生育行为年龄分布和平均生育年龄本质变化及时期生育率剧烈波动。2013年以来相关政策调整后二孩生育率虽强势反弹,但提升时期总和生育率贡献幅度,被同样迅速下降一孩生育率部分抵消。当前山东省生育模式仍不稳定,存在诸多进一步强化自愿推迟生育影响因素,并将进一步降低时期生育水平

  • 标签: 婚育政策 生育时机 生育水平 生育模式 山东省
  • 简介:本文利用2011-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发现我国流动女性劳动参与曲线随年龄呈M,而有生育经历随年龄呈倒U。基于LPM与工具变量回归,认为子女数量对流动女性劳动参与有负面影响,生养孩子使年轻流动女性更易退出劳动力市场;子女数量递增非农流动女性劳动参与没有显著影响,但会使农业流动女性劳动参与概率显著降低,这一作用因家庭经济支撑需要有所弱化;农业流动女性劳动参与存在子女数量边际递减效应,二孩之后继续生育劳动参与没有显著影响。本文分析结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下全社会共享生育公平有一定参考作用。

  • 标签: 流动女性 M型劳动参与曲线 U型劳动参与曲线 子女数量
  • 简介: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本文考察了中国老年人老化态度基本状况、队列差异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老年人老化态度总体不甚乐观,出生队列较晚、中西部、农村地区老年群体老化态度更为消极.微观层面,老年人个体特征家庭状况影响显著,但存在明显群体差异:受教育程度高、经济状况好、健康状况好、社会支持程度高、低龄老年群体老化态度较为积极;具有照料孙子女行为低龄老年人老化态度更好;对于高龄老年群体来说,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影响老化态度主要因素.

  • 标签: 老化态度 基本状况 队列差异 影响因素
  • 简介:进入2010年以后,随着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行政手段调控,上海市人口集聚速度大大下降,人口空间演变出现了新特点,与此同时,不同户籍、不同职业、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出现了一定空间分异规律,表现在不同户籍人口空间分异属于低度分异,受教育程度研究生以上人口空间分异程度属于中等分异,第一、二产业人口分布呈中等分异,其他教育程度、职业人口空间分异属于低度分异。本文结合2015年上海市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上海人口社会空间结构变动新特点,并通过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从产业因素、行政因素、公共服务、市场因素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公共资源,教育、医疗因素影响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空间变动因素,高中教育资源影响不同职业人口空间变动因素

  • 标签: 人口社会结构 空间演变 上海
  • 简介: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却呈现缓慢社会代际流动性。利用对数线性回归模型CHNS数据库22年家庭追踪收入调查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农村比较,城市代际流动性显著低于农村;从性别差异看,女儿父代依赖性更强;从地区差别看,东部地区代际收入流动性较高,中部地区代际收入流动性最低;从阶层差别看,收入阶层流动性最高,高低两极阶层固化显著。降低阶层固化、缩小贫富差距,应提高代际流动性,缓解收入差距代际传递。

  • 标签: 代际收入弹性 代际收入流动 收入差距
  • 简介:城市化背景下的人口流入一直被视为推动房价上涨源动力。本文以广州市最近两次人口调查例,建立截面回归模型考察了流动人口中心城市房价影响研究结论显示,广州市流动人口家庭与本地户籍人口家庭住房持有水平严重不平衡;中心城市由于集中了各种优质资源导致大量人口流入引致城市住房需求增加并进而推高房价重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流动房价影响具有时滞效应,且主要是通过城市中高收入流动人口来实现未来城市化发展推动房价上涨预期一旦形成,居民将选择尽早购房,造成当期房价快速上涨。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中心城市流动人口住房问题,通过加快形成以人口流入流出基本面的分类城市住房调控体系,有效解决住房需求空间失配现象;将中心城市房价上涨压力顺势引导成建设大城市群发展动力,以此来稀释中心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加快发展规范管理住房租赁市场,扩大公租房保障范围,推进租售同权,形成良性住房过滤机制等措施来消除住房政策市场双重失灵。

  • 标签: 人口流动 城市化 中心城市 房价
  • 简介:本文重点关注精准扶贫地区贫困人口个体特征贫困状态影响.基于海南省36个贫困村扶贫调查数据,使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更贫困发生概率与贫困人口教育水平脱贫能力意识等个人特征关系显著,同时与家庭人口结构、收入来源、社会组织、交通等家庭社会特征有关.制定精准扶贫政策时,要重视更贫困人口自觉、自发脱贫努力扶贫参与过程起到主体作用,使脱贫意识脱贫能力同步提升,从根本上杜绝返贫现象发生.

  • 标签: 精准扶贫 贫困状态 影响因素 更贫困
  • 简介:扎根理论指导下,课题组通过不同城市14家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调研,采取半结构访谈方式获取不同类型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方面实践第一手资料,并运用Nvivo11.0软件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同选址、规模功能定位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模式偏好不同。因此,本文建议做强社区医疗;鼓励社区医疗与养老整合制度创新;细化以养融医医保支付项目清单;养老院+医院模式应将医院诊疗模式转变为以慢病管理、健康数据管理为重医养融合模式

  • 标签: 选址 规模 功能定位 医养结合
  • 简介:流动人口一直学界近年来关注研究议题。随着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尤以省际流动人口比例更是持续增长,其中经济因素省际流动人口流动主因,因此他们流入地面临失业问题不容忽视。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本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省际流动人口受个人特征、区域特征流动特征等方面对失业产生影响机理。研究结果发现,省际流动人口失业型态以结构性失业表现居多,成因与个人能力区域发展背景密切相关,为此提出缓解省际流动人口失业相关建议。

  • 标签: 省际流动人口 失业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本文利用2003-2015年有关自杀统计数据分析青年人(15-34岁)自杀现状变动趋势.研究发现:从2015年数据来看,整个年龄段中青年人自杀率较低,但自杀却是青年人排名前列死因;青年人自杀存在城乡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农村青年人自杀率要高于城市,男性自杀率要高于女性,25-34岁青年人自杀高危年龄段.从2003-2015年国青年人自杀率变化趋势来看,自杀率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农村自杀率下降很快.2010年左右,中国青年男性自杀率超过女性.青年人自杀率具有队列上稳定性,男性15-24岁间存在自杀率突涨期.中国青年人自杀率国际社会中处于较低水平,女性相较于男性还有下降空间.

  • 标签: 青年人 自杀率 变动趋势 队列分析
  • 简介:文章描述了由传统向现代演进过程,多元复合文化影响之下珠市彝族生育意愿现状,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发现影响珠市彝族性别偏好和数量偏好因素各有不同,由此也决定了这两个维度变迁具有不同步性。女性男嗣偏好更强,男性则更倾向多孩;女性地位孩子非经济性效用是影响性别偏好主因,数量偏好则更多体现了养老保障、受教育程度等现实因素影响,变迁先于性别偏好。影响性别偏好传宗接代思想内涵也发生了有别于儒家孝文化之传统意义上变迁,但内植于观念层面的性别偏好彻底变迁尚有待时日。

  • 标签: 珠市彝族 生育意愿 理想子女数 性别偏好 影响因素
  • 简介:本文依据2017年广州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资料,城市老年人住养老院及其主要服务需求意愿状况进行了描述分析。研究发现,城市老年人住养老院意愿比较强,但具有很大不确定性;老年人最希望养老院提供医疗保健临终照护服务。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存在群体差异,家庭、社会、健康、经济养老观念等因素导致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医养结合服务城市老年人和养老机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老年人 机构养老 养老院 医养结合 养老方式 以房养老
  • 简介:本文利用中国农村一城市移民调查(RUMIC)2008年2009年两期农村样本数据研究了成年子女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健康影响.考虑到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了工具变量估计方法,并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回归模型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估计结果表明,子女外出会对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健康产生显著负面影响.对于不同群体异质性分析表明,年纪较大、女性、只有一个孩子或者来自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群精神健康受子女外出务工影响更为显著.随着家庭规模变小、大量劳动力外流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健康问题令人担忧.

  • 标签: 留守老人 精神健康 外出务工
  • 简介:本文运用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广州人户分离人口居住空间分异,探讨大城市人户分离人口居住空间变化、分异程度以及影响机制,大城市发展制定合理规划提供依据。研究发现:广州市人户分离人口分为市内人户分离人口常住外来人口两部分,两者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人户分离原因都较大差异;测算了广州市内人户人口常住外来人口居住分异指数孤立指数,反映出人户分离人口更加集中近郊区,而且市内人户分离人口常住外来人口居住分异差别较大;人户分离人口居住空间分布更多受家庭结构、房价、交通户籍政策等因素影响

  • 标签: 大城市 人户分离 居住空间分异
  • 简介:文章利用国家卫计委2016年福建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社会性别差异视角动态考察流动人口流动模式变动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发现,有44.34%流动人口实现了向家庭化流动模式转变,其中女性流动人口转变程度更为突出。流动人口从独自流动演化至家庭化流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个人及其家庭社会经济特征、流动特征与居留意愿生命历程变动等因素产生显著影响。分性别来看,影响流动人口流动模式变动诸多因素,仅有婚姻状况变化,职业自营劳动类别对流动模式变动影响存在性别共性;其他影响因素存在性别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本次流动滞留时间、本地家庭月收入流入地类型,以及成年状况变化对流动模式转变显著影响作用仅限于男性流动人口;长期居住意愿增强子女数量增加则仅对女性流动人口发生家庭化流动转变概率有更明显提升效用。

  • 标签: 流动模式变动 影响因素 性别差异 流动人口
  • 简介:生育政策调整时机选择折射了一国政府人口内在规律把握程度。本研究详细分析了深陷超低生育水平欧洲东亚国家生育政策调整时间与本国生育水平、人口惯性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生育率持续20年所带来负面影响才能引起足够重视,鼓励生育政策需要较长时期执行才能显示出效果,而人口惯性各国政府变革生育政策提供了判断预警线,人口惯性1.15进行调整比较理想。“十三五”时期我国构建友好生育政策体系、提高生育率战略窗口期,否则将面临生育率失去弹性、人口负增长惯性强化双重危机。

  • 标签: 人口惯性 生育政策 低生育率
  • 简介:随着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男女工问题逐渐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社会经济问题。文章利用2030年代中国工业调查数据,中国近代化过程男女工概况、绩效、贡献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近代女工在行业性地域性上更为集中,女工工资明显低于男工;从整体上看,男工绩效影响大于女工,但是随着女工占比增加,女工经济绩效影响越来越接近于男工甚至超过男工;同样,整体上女工经济贡献率小于男工,但在行业间隔程度低行业,女工贡献率超过了男工。

  • 标签: 工业化 男工 女工 绩效 贡献率
  • 简介:本文在生育意愿到生育行为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中山市二孩生育需求调查数据,“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背景下,重点考察了家庭经济基础、母亲生育机会成本、家庭资源支持因素“准生”育龄妇女二孩生育决策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二孩生育决策“准生”育龄妇女基于上述因素综合考虑理性选择结果;虽不同年龄段、在业情况“准生”育龄妇女二孩生育决策影响模式存在差异,但长远来看,经济压力、照料子女压力、女性自身事业上发展压力仍然二孩生育落实障碍因素

  • 标签: 全面两孩 二孩生育决策 “准生”育龄妇女 生育机会成本
  • 简介:“空巢青年”现象近来受到热议,关于“空巢青年”健康状况与生活状态观点不一.文章基于2014年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估计与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了“空巢青年”与普通青年健康状况与生活状态差异.研究发现,“空巢青年”与普通青年躯体健康状况并无明显不同,但在精神健康与生活状态方面,“空巢青年”抑郁程度更高,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更低;群组比较结果表明,男性、低学历低收入“空巢青年”与普通青年精神健康生活状态差距更大;此外,文章还发现,除“空巢青年”在一定程度上比普通青年孤独情绪略高外,个人预期与现状间落差以及个人追求与父母期望间矛盾也是“空巢青年”精神健康与生活状态低于普通青年重要原因.

  • 标签: “空巢青年” 健康状况 生活状态 倾向得分匹配
  • 简介: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了乡-城城-城女性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现状特点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女性流动人口回流意愿较弱,城-城女性流动人口尤为如此。流动特征、就业特征人口学特征变量乡-城城-城女性流动人口回流意愿影响存在共性,又存在差异。女性流动人口尚未形成明显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回流意愿;打算回流者主要是职业声望较低教育程度较低女性,乡-城女性流动人口更是如此。这表明当前我国“劳动密集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推动农村城镇化”等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尚未明显提升中西部地区女性流动人口回流意愿。政府需要增强女性流动人口回流意愿,引导合理有序流动,以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从而推进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

  • 标签: 新型城镇化 女性 流动人口 回流意愿 户籍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