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居住模式能否促进老年人主观福利的提升,关键在于老年人的居住选择偏好能否得到满足。将老年人的居住偏好是否实现作为因变量,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作为自变量,通过广义多层线性模型(GHLM)研究社会保障能否促进老年人居住偏好的实现。研究发现,仅仅32%左右的老年人居住偏好得以实现,且社会保障对老年人居住意愿实现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这与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低、保障力度不够有关。建议政府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通过将遗产税、所得税等与居住模式挂钩,帮助老年人实现居住偏好,以增进老年人主观福利。

  • 标签: 社会保障 老年人居住偏好 广义多层线性模型
  • 简介:基于鲁豫苏晋四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选择的联合分析方法,运用随机参数模型和潜类别模型,研究农户对宽带服务属性的偏好及支付意愿.研究表明:当前农户对智能终端和互联网知识及操作技能的缺乏阻碍了宽带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互联网使用的熟练程度存在着性别差异.农户对宽带速度的偏好最高,其次为宽带的赠送服务、提供宽带服务的运营商属性;64%的样本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初装成本低、有赠送服务的经济实惠性宽带产品.农户年龄、家庭收入等特征显著影响其对宽带速度的选择.由此,提出加强农村居民的信息技术培训、政府加大对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电信运营商要根据农户特征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等政策建议.

  • 标签: 宽带 选择实验 支付意愿 随机参数模型 潜类别模型
  • 简介:当前共享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线上短租房平台成为闲置房屋共享的载体。在三省六地的问卷调查基础上,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的消费者偏好对短租房定价影响的强弱,同时构建基于混合logit模型的预测模型,调查数据证明该模型能够有效预测消费者的偏好对短租房市场定价的影响。对消费者偏好选择的短租房市场定价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优化线上短租房平台的网页可视信息质量,提高交易中信息对称性。

  • 标签: 共享经济 短租房 混合logit模型 消费者偏好选择 Pearson相关矩阵
  • 简介:抚育成本增加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对年轻一代的生活与养老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2011年和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调查数据(CHARLS),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探究老人的隔代抚育行为对子女的养老行为是否会产生影响。研究发现:隔代抚育行为使得子女养老行为增加仅约7%,与使用传统Logistic模型回归得到的平均处理效应42.9%有很大的差异,并且经过不同方法检验显示结果非常稳健;隔代抚育对子女养老的影响效应在已婚且夫妻共同生活的人群中显著,而在其它婚姻状态下不显著;隔代抚育对子女养老的影响效应在生活水平较低的人群中显著,而在其它生活水平条件下不显著。

  • 标签: 隔代抚育 子女养老 倾向得分匹配 LOGISTIC回归
  • 简介:文章将成交量变量合理地分解为由好、坏消息分别引致的两部分,结合GARCH模型,研究了成交量对波动率持续性的解释,并得出如下结论:成交量变量对波动率的持续性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信息对波动率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坏消息比好消息的影响大;将成交量分解成由好、坏消息分别引致的两部分之后,能够更进一步地解释波动率的持续性.

  • 标签: 波动率 持续性 GARCH模型 成交量
  • 简介:基于两种不同的统计视角,采用锡尔系数与基尼系数来一同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异。以行政区划为统计基础的中国城镇居民统计数据显示了1985—2008年中国区域间(省际间)城镇居民的高低收入差异不明显,处于高度均衡状态,1994年前,中国区域间(省际间)的城镇居民收入差异有所扩大,但1994年后。中国区域间(省际间)的城镇居民收入差异趋于稳定;以家庭户为统计基础的统计数据则得到了相反的结论,1985年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收入的高低差异不断扩大,2002年基尼系数已增加到0.40701,已进入贫富差距的警戒线,此后一直大于0.4,处于收入差距偏大的层次。现实中,只有以单个的人为单位来进行统计。然后对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情况进行全体测算,才会得出最完善的结论。

  • 标签: 城镇居民 收入差异 不同统计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