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各个部门相互协调的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区就是指结合当前现有的社会环境、经济状况、人文教育、社会保障制度等方而来建设农村.使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区成为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区。

  • 标签: 社会主义新农村 和谐社区 统计评价 沿海地区 社会保障制度 生产发展
  • 简介:沿海11省市的风暴潮灾害风险为研究对象,采用遗传与粒子群混合算法对投影寻踪动态聚类(PPDC)模型进行优化,将粗糙集理论(RST)与修正的PPDC模型组合运用,对中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与区域等级划分。实证结果表明:广东和福建两省是中国风暴潮灾害的高风险区,风险评估值超过2.5,山东、浙江、海南和广西属于风暴潮灾害的中风险区,风险评估值处于[1.8,2.2]之间,江苏、天津、辽宁、河北和上海属于风暴潮灾害的低风险区,风险评估值低于1.5。研究结论为国家实施差异化的灾害风险管理战略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 标签: 风暴潮灾害 风险评估与区划 投影寻踪动态聚类
  • 简介:沿海沿边地区外资下降今年一季度我国沿海沿边18个省市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全面下降,其中降幅超过50%以上的省市有11个;河北91%、山东91%、浙江89%、广西85%、广东80%、新疆79%、云南72%、江苏71%、辽宁65%、安徽55%和福建54%...

  • 标签: 沿海沿边地区 外商直接投资 外资 新疆 云南 广东
  • 简介:利用1978—2006年的数据,采用教育年限法和永续盘存法估算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的人力资本存量和物质资本存量,使用有效劳动和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对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的经济增长进行研究。结论表明:三大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在全国占有相对优势,人力资本外部性作用显现,正在向合理化、结构优化的局面发展,但区域之间增长速度差异明显。

  • 标签: 人力资本 区域经济增长 长三角 珠三角 环渤海区域
  • 简介: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加快随着纵贯中国中部地区的现代化铁路———京九线的全线开通,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乘上了一列追赶东部地区的快车。国际资本已纷纷进入中部中心城市武汉,以便通过这个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城市进入中国中部乃至西部地区。到目前,在武汉设立...

  • 标签: 中部地区 经济发展 中西部地区 政策性银行 实际利用外资 中部中心城市
  • 简介: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非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带给人们的将是又一次思想大解放,必将进一步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大发展。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如何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尤为迫切,尤为重要。一、个体私营经济在苏北地区经济发员申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苏北地区在大力发展县乡工业的同时,注重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拓宽了就业渠道,促进剩余劳动力消化转移。苏北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但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

  • 标签: 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苏北地区 个体私营企业 加快发展 灌南县 经济快速发展
  • 简介:2008年,铜仁地区各族人民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打基础、抓项目、重民生”的工作主题,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克服了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的发展,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发展效益逐步提高,发展基础逐步夯实,人民群众从中得到更多实惠,全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 标签: 地区经济发展 铜仁地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后发展 人民群众 邓小平理论
  • 简介:20世纪已经落下帷幕,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仍犹如久治不愈的顽症困扰着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处20世纪50年代起,国家就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民族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治贫工作,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长期以来,人们大多将贫困理解为一种自然生态的伴生物,认为是由于能源、资源、土地等自然条件恶劣而阻碍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导致了少数民族物质生活的贫困。这种生态贫困观反映在反贫困的理论与实践中,就是只重视物质上的反贫困,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如何发展民族贫困地区的生产等,而很少人文生态的角度思考民族地区贫困的实质和反贫困的战略。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民族地区大面积的贫困落后状况得以延续至今且久治不愈的根源。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民族地区贫困的实质,在反贫困战略上实现创新与突破。

  • 标签: 民族地区 贫困文化 反贫困文化 对策 发展战略
  • 简介:南宁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如久旱逢甘霖般发展起来,已经成为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寻找南宁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中,谈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的问题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

  • 标签: 南宁地区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发展 调查
  • 简介:"十二五"时期是海东地区落实全省东部城市群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农业进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全区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客观分析和评价全区经济发展现况,认清地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对"十二五"期间充分把握经济发展机遇,提升地区经济综合实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地区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地区经济运行 经济发展机遇 经济综合实力 经济运行质量
  • 简介: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化生产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十一五”期间,海东地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推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十二五”期间,随着东部城市群战略的实施,

  • 标签: 海东地区 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 经济发展水平 城乡和谐发展 第三产业
  • 简介:2001年,毕节地区各级各部门在地委和行署的领导下,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的一系列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落实中央和省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按照能源、绿色、畜牧、旅游“四大区”建设的蓝图和年初制定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奋力拼搏,努力工作。尽力减轻低温、干旱等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影响,发扬了争、拼、挤和苦干、实干精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增强了我区经济发展的后劲。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势头,“十五”计划开局良好。

  • 标签: 毕节地区 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 简介:应加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统计教育的发展云南省文山州财贸学校何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东部与西部的差距、内地与边疆的差距、沿海与内地的差距,致使统计人员的素质教育也存在着地域上的差别。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统计教育呈现先行性、导向性、普及性的特点,而边疆...

  • 标签: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统计教育 统计工作 统计专业人才 统计课程 统计电算化
  • 简介:甘孜州乡城县是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县,藏族人口占95.4%,又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进一步提高其县域经济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全面开创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新局面,乡城县藏区基层工作组依据调查结果,就乡城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旨在为乡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 标签: 民族地区 可持续发展能力 素质 扶贫开发工作 经济实力 县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