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儿童早期是母亲消极情绪和行为的易感期,母亲抑郁和消极的教养行为可能导致儿童早期多方面的发展问题,而父亲的积极教养则可能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到保护作用。本研究以184名学前儿童的父亲和母亲为被试,考察母亲抑郁情绪和惩罚行为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及父亲积极鼓励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母亲抑郁显著预测儿童的内向问题行为,母亲惩罚显著预测内向和外向问题行为;(2)母亲抑郁完全通过其惩罚行为影响儿童的外向问题行为,部分通过惩罚影响儿童的内向问题行为;(3)父亲积极鼓励显著调节母亲抑郁对外向问题行为的影响,边缘显著调节母亲抑郁对内向问题行为的影响;父亲积极鼓励对母亲惩罚与内、外向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的调节不显著,表明积极的父亲鼓励可以缓冲母亲抑郁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

  • 标签: 母亲抑郁 母亲惩罚 父亲积极鼓励 学前儿童 问题行为
  • 简介:使用问卷法调查了北京和内蒙古三所高校的1034名大学生,检验了大学生环境关心、环境价值观和亲环境行为的关系,并考察了环境关心在环境价值观和亲环境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女性大学生被试环境关心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大学生被试;蒙古族大学生被试环境关心水平显著高于汉族和其他民族大学生被试。(2)利他价值观和利己价值观对两类亲环境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环境关心在利己价值观和私领域亲环境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生态圈价值观和私领域亲环境行为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环境价值观 亲环境行为 环境关心 中介作用.
  • 简介:丽珊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新高一的学生,新的班集体应该算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老师也很好,可是我是从一个市属区重点的学习升入了区重点中最差的一所学校,同学的档次显然不同。开学几个星期了,我一直在注意,女生大部分还不错,但是真正找个知己根本不可能,因为每个人都有防备之心,很少有真情实意。男生中也就有四五个不错的,我想和他们成为朋友,可惜我离他们较远很少能说上话,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和他们成为好朋友,这挺让我失望的,因为以前初中时有好多男同学和我的好朋友。我很自信,也很有人格魅力,我觉得我的气质和我的素养,在这个班里是数一数二的。我曾和妈妈说过这件事,可是她没给我一个答案,我不知该怎样做,您能帮帮我吗?

  • 标签: “心” 环境 人格魅力 班集体 朋友
  • 简介:自然灾变是自然环境的突然或者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对人类造成重大的或者潜在的灾害,严重者甚至影响到生存。与平稳的自然环境相比,灾变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具有急剧性和波动性。尽管有些灾变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其社会心理后效却相当久远。

  • 标签: 心理反应 环境影响 自然灾变 自然环境 社会心理 波动性
  • 简介: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自闭症病因。尽管自闭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非常复杂,但是现有的研究表明,自闭症的大部分原因在于遗传,也就是说,病根主要在基因上面。但是,现在也有不少研究发现,自闭症与环境污染和孩子父母或祖父母的生活方式有关。这为人类认识自闭症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 标签: 自闭症 生活环境 研究人员 生活方式 环境污染 人类认识
  • 简介:保护性价值观是一种拒绝与其他任何价值相互交易,尤其拒绝与经济价值进行交易的观念.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保护性价值观分为"有关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价值的保护性价值观"和"有关人伦人权和人际情感的保护性价值观",并发现前者比后者更受重视和更有普遍性.研究还验证了保护性价值观具有的数量不敏感性、当事人相关性、道德责任感、拒绝、愤怒情绪、故作姿态这六个特征,并初步分析了两类保护性价值观在各特征上的差异.

  • 标签: 保护性价值观 结构 特征
  • 简介:本研究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幼儿家庭文化环境的结构度其与语音意识的关系。结果证实;家庭文化环境包括家庭文化资源和家庭文化活动,其中家庭文化活动又可以划分为,正式的家庭文化活动度非正式的家庭文化活动。家庭文化资源通过家庭文化活动影响幼儿的语音意识,只有非正式的家庭文化活动对语音意识的作用显著。

  • 标签: 家庭文化环境 语音意识 读写萌发
  • 简介:保护性价值观(protectedvalues,PVs)是这样的一种观念:它拒绝与其他任何价值相互交易,尤其拒绝与经济价值进行交易[1].本文对国内外有关保护性价值观及其对决策行为的影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尽考察和评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管理领域保护性价值观研究的设想.

  • 标签: 保护性价值观 决策 忽略偏差 框架效应
  • 简介:为了对我国儿童的家庭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综合评价,本文编制了“3~6岁家庭环境量表”(HES)。该量表由6个分量表组成。内容包括父母素质和对早期教育的重视,自然和精神环境,促进儿童智力、语言、社会适应和行为发展的形式以及教育方法等。实施以问卷与观察相结合,简单易行,评分明确。本文还制订了上海市(城市)常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5个有代表,性的城区内抽取3~6岁儿童535名,男女比例为1∶1。统计结果本常模非常接近正态分布,抽样代表性好。质量分析显示信息和效度满意。

  • 标签: 家庭环境 量表 儿童发育 常模
  • 简介:环境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它反对传统心理学简单的刺激—反应因果论,提出以整体、生态的观点来研究人与环境的交互关系,即人创造环境、赋予环境意义,而环境又鼓励、限制和塑造人的活动和经验,并且校正过去心理学研究过于疏忽环境的观点。强调人类主动处理以及塑造环境的能力,而并非只是被动的接受环境的刺激。本文以环境心理学的基本内容、研究特点、理论观点为线索,介绍国外环境心理学最新进展。

  • 标签: 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新进展
  • 简介:一、一般资料(一)一般人口学资料求助者,女性,32岁,汉族,大学文化,籍贯广西南宁,离异,监狱民警。(二)个人成长史资料。求助者从小在监狱单位长大,父亲是监狱普通民警,母亲是单位的工人。家中两姐妹,她排行老大。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自从到外地念高中、大学之后,跟父母的接触比较少。求助者从小性格较倔强,不容易表露个人的心声。(恋爱史也是成长史的一部分)

  • 标签: 咨询报告 心理问题 监狱民警 失恋 个人成长 大学文化
  • 简介:<正>儿童发展的成果与指标,儿童的第一个问题"这是什么?"是在婴幼期当儿童积极熟悉周围的各种对象与积累词汇的时期产生的。随之而产生的问题便是"为什么?"通常这是在学龄前中期与晚期出现的。这种问题在该时期极

  • 标签: 儿童问题 儿童发展 前中期 词汇 指标 幼期
  • 简介:时下都市白领男性中悄悄兴起了“不婚族”,其共同特征是“不想结婚”。这些人往往都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工作,身边也不乏漂亮温柔的女友。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不是不爱自己的女朋友,

  • 标签: 男人 都市白领 共同特征 教育背景
  • 简介: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抑郁和疏离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随机整群抽取了江苏省19所高校19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CES-D量表、Alienation量表得分和心理健康的可能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4.7%的大学生CES-D量表得分≥20,3.3%的大学生Alienation量表得分≤30;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家庭月收入、家庭凝聚力、家庭沟通、家庭冲突、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情感表达等,对大学生的抑郁和疏离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家庭因素仍然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家庭环境 大学生 抑郁症 疏离感 家庭因素 心理健康
  • 简介:本研究以306名父外留守、147名双留守和288名非留守青少年为被试,以亲子依恋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儿童焦虑量表为研究工具,考察了亲子依恋与留守青少年焦虑的关系以及教师支持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1)双留守青少年的母子依恋、父子依恋安全性显著低于,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父外留守和非留守青少年,后两组青少年之间差异不显著;(2)安全性母子依恋能降低父外留守青少年的焦虑水平,安全性父子依恋能降低非留守和双留守青少年的焦虑水平;(3)安全性母子依恋能补偿不安全父子依恋对父外留守青少年焦虑的影响;(4)教师支持既能降低非留守和双留守青少年的焦虑水平,也能增强安全性父子依恋对父外留守青少年焦虑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焦虑 母子依恋 父子依恋 教师支持 留守青少年
  • 简介:MHD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概率推理难题。该研究以67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不同问题情境即中奖情境与生存情境对MHD问题解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存情境下,被试MHD问题的推理成绩显著优于中奖情境。

  • 标签: MHD问题 问题情境 中奖情境 生存情境
  • 简介:以1008名初中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在压力背景下探讨亲子关系和朋友支持对流动儿童不同情绪适应(孤独感、社交焦虑)和行为适应结果(问题行为、亲社会行为)的保护作用,并揭示二者保护作用的适用领域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亲子关系显著预测行为适应,朋友支持显著预测情绪适应和亲社会行为。(2)亲子关系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消极作用。(3)朋友支持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流动儿童孤独感和社交焦虑的消极作用。(4)尽管亲子关系和朋友支持都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消极作用,但压力事件较少时二者的保护效应更强。这提示流动儿童与父母和朋友的紧密情感联结能够缓解压力事件对其情绪和行为适应的消极作用:父母是缓解行为适应问题保护因素,朋友是缓解情绪适应问题保护因素;积极行为适应能够同时获益于父母和朋友支持。

  • 标签: 流动儿童 压力事件 亲子关系 朋友支持 情绪行为适应
  • 简介:16岁的男孩崔磊在班上或者团体中从不喜欢表现自己,而且他对人始终抱有戒备的心理。经过心理咨询师一段时间的单独接触,发现了他不为人知的痛苦与压抑。

  • 标签: 心理咨询师 教子 高压 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