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从中国和美国中部地区选取小学儿童236人,采用状态社会创造开放问卷和教师领导方式结构式问卷考察了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文化差异及其与教师领导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美国儿童在社会性问题解决中表现出较强的流畅和变通性等创造思维品质,但中国儿童表现出较强的适当、有效和冒险等社会适应和人格状态;(2)状态社会创造总体上存在着国别与年级之间的交互作用,美国的四年级儿童状态社会创造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儿童;(3)教师领导方式的各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中美儿童的状态社会创造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 标签: 状态社会创造性 跨文化研究 儿童
  • 简介:在Weber和Camerer实验范式的基础上,基于真实并购预览概念提出了组织文化并购预览,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探索了组织文化预览对并购后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组织文化预览对提高并购后组织绩效有积极作用,其中双向组织文化预览对改善并购后的整体绩效以及主、并双方各自的绩效都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单向组织文化预览未显示出显著的积极影响;(2)组织文化预览可能主要起效于并购后初期,在并购后短期内对整合组织文化有积极促进作用,利于并购后的快速整合。实验结果为组织文化预览在企业并购整合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 标签: 组织文化预览 企业并购 文化整合 绩效
  • 简介:选取大学生被试,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考察不同评估反馈类型(个体反馈,任务反馈,社会反馈,无反馈)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1)随着时间的推移,4组成绩均升高,任务反馈对学习成绩有积极的影响,其余三组无显著差别,评估反馈与动机水平的交互作用不显著;(2)任务反馈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其余三组降低学习动机。

  • 标签: 评估反馈 学习动机 学习成绩 干预
  • 简介:本文采用错误监控和阅读理解任务,比较了高级口译学习者初级口译学习者和普通双语者在词汇、句法、语义等语言信息加工的差异,旨在探索口译训练水平对源语加工进程的影响。结果发现(1)高级口译学习者的句法错误和语义错误检测绩效显著优于初级口译学习者和普通双语者,且有更高的整体理解绩效;(2)随着训练水平的提升,工作记忆容量显著增大,且工作记忆与阅读理解绩效的相关也显著增强。上述结果说明,口译训练能够显著提升口译学习者的源语信息加工能力,为水平翻译观点提供了实验支持。此外,工作记忆与语言理解绩效之间关联的建立,依赖于系统的口译训练。

  • 标签: 口译训练 错误监控 工作记忆 水平翻译观点
  • 简介:本研究采用A型人格问卷、大学生学习拖延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某大学19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A型人格大学生的拖延程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能显著地正向预测学习拖延、学习拖延的原因。拖延的主要原因是冒险、懒惰、依赖和时间管理。说明大学生A型人格能够正向预测学业拖延、学业拖延的原因及学业拖延中任务自主,即A型人格大学生身上存在显著学习拖延现象。

  • 标签: 大学生 A型人格 学业拖延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业自我设限与完美主义倾向的关系,为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指导工作提供相应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学业自我设限量表和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对36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在学业自我设限上,男女生不存在差异;在不同年级之间,大学生在“拖延”和“轻视任务”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专业(文理)之间,大学生在学业自我设限上存在显著差异。(2)学业自我设限与学习动机、完美主义倾向相关显著。结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业自我设限与完美主义倾向关系密切。

  • 标签: 大学生 学习动机 学业自我设限 完美主义倾向
  • 简介:本文阐述了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对一名大学生学习分心问题进行干预,分析其心理机制,并运用放松训练替换该来访者原有不正确程序,以达到理想学习状态。同时强化来访者已有的控制情绪方法,减少情绪对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 标签: 学习分心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放松训练
  • 简介:本文从幼儿教师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角度切入,论述了幼儿教师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创设适合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开展一些培养儿童的创新个性品质的活动;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 标签: 幼儿教师 幼儿创造性 培养
  • 简介:结合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资源保护理论,构建并检验了挑战和阻碍压力源与情绪枯竭之间关系的调节中介模型。结果表明,角色超载在挑战压力源、阻碍压力源和情绪枯竭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弹性较低时,挑战压力源会对情绪枯竭产生直接正向影响,角色超载在它们中间不起中介作用;阻碍压力源既对情绪枯竭产生直接正向影响,也对情绪枯竭产生间接正向影响。心理弹性较高时,挑战压力源对情绪枯竭的直接影响不再显著,而是通过角色超载对情绪枯竭产生正向影响;阻碍压力源同样通过角色超载对情绪枯竭产生影响。心理弹性高和心理弹性低的个体相比,阻碍压力源对情绪枯竭影响的差异性并不显著。

  • 标签: 挑战性压力源 阻碍性压力源 角色超载 心理弹性 情绪枯竭
  • 简介:采用数字命名任务,对启动阶段目标或干扰刺激进行突出或不突出处理,探讨刺激突出对负启动效应的影响。实验一发现,在干扰刺激突出时,负启动效应消失,反转成正启动,启动量为19.99ms;在目标刺激突出、干扰刺激完全被忽略时,负启动效应消失。实验二发现,在干扰刺激突出时,启动阶段目标刺激个数无论是1、2或3、4,负启动效应都消失,反转成正启动。结果不支持知觉负载理论和刺激突出假说,支持激活-抑制注意模型。

  • 标签: 负启动效应 刺激突出性 知觉负载理论 刺激突出性假说激活-抑制注意模型
  • 简介:已有研究证实,刺激预存知识表征对重复启动效应具有调节作用。然而,尚无刺激特征预存知识表征和特征转换调节该效应的报道。本研究以颜色诊断假说为依据,对颜色特征的预存知识表征进行控制,旨在考察颜色特征的预存知识表征、特征转换及重复次数对重复启动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诊断色和非诊断色启动条件均产生了显著的重复启动效应,后者的效应更强;诊断色启动条件下,诊断色图形反应时的启动效应显著大于非诊断色图形;启动条件、图形类型和重复次数在正确率的启动效应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上述结果表明,重复启动效应为颜色诊断和特征转换所调节,具有预存知识表征的诊断色的调节作用符合自上而下的加工观。

  • 标签: 重复启动效应 预存知识表征颜色诊断性特征转换 图形
  • 简介:采用经典双任务实验范式,探讨前瞻记忆的情绪一致效应及其理论模型。情绪电影片段诱发被试高兴或悲伤情绪后,观察被试在高兴、悲伤和自然情绪状态下的前瞻记忆任务和当前任务的成绩。结果发现,情绪一致前瞻记忆出现反转效应,即在高兴背景下前瞻记忆负词比正词成绩好,在悲伤背景下前瞻记忆正词比负词成绩好。实验结果支持前瞻记忆的注意—搜索模型,不支持自动激活模型。

  • 标签: 前瞻记忆 情绪一致性记忆 反转效应
  • 简介:通过两项实验探讨了重遇刺激与过去消极刺激的相似是如何影响幼儿对未来事件中个体情绪判断的。相似被划分为重遇刺激与过去刺激完全相同、表面相似及本质相似三种水平。结果表明:当重遇刺激与过去消极刺激完全相同时,被试预测的消极情绪最多,其次是本质相似,表面相似情况下被试预测的消极情绪最少。本研究得出结论为消极刺激相似会影响幼儿对未来事件的认知,重遇刺激与过去消极刺激越相似幼儿的消极情绪越多。

  • 标签: 幼儿 消极刺激相似性 未来事件 情绪
  • 简介:采用眼动追踪法考察面孔部件相似判断中.其他部件对目标部件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做出“很相似”判断和“一般相似”判断的平均总注视时间显著长于做出“很不相似”判断的平均总注视时间:(2)判断目标部件的相似时,被试对目标部件的注视不一定显著多于对其他部件的注视:(3)目标部件相似判断中.被试对其他部件的注视在相似加工的中期阶段更为明显。研究结果表明:(1)做出“很相似”判断和“一般相似”判断的加工过程比做出“很不相似”判断的加工过程更复杂;(2)面孔部件相似判断中,其他部件会影响目标部件的判断:(3)其他部件对目标部件相似判断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相似加工的中、晚期阶段。

  • 标签: 相似性判断 面孔部件 眼动
  • 简介:西方的实验研究方法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同样是可行的,这一点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个体宗教心理发展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目前课题组进行了多项关于信仰基督教儿童和信仰天主教儿童宗教认知发展、宗教情感发展、宗教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采用多变量统计方法进行处理,主要考察任务、年龄、性别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因此,如何挖掘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教义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有关实验研究,不仅对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而且对丰富中国文化背景下宗教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时代内涵具有重要的学科建设价值。

  • 标签: 中国 宗教心理学 实验研究 可行性 重大主题
  • 简介:目的:为了发现当代初中生自我同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了给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16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5份,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初中生自我同一水平在“过去的危机”、“现在的自我投入”、“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这三个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年级差异。在“现在的自我投入”这一因子的得分差异不显著,在“过去的危机”这一因子上的得分七年级与九年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在“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这一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2)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3)初中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相关。

  • 标签: 初中生 自我同一性 心理健康
  • 简介:本文采用文献法和访谈法,从心理学视角探讨膜拜团体实施感觉剥夺的主要程序、膜拜成员心理变异特征和心身损害后果,揭示膜拜团体人为制造感觉剥夺的本质就是精神控制。消除膜拜成员感觉剥夺主要采用参与式、体验式、互助式、替代式信息激励方法。

  • 标签: 破坏性膜拜团体 膜拜成员 感觉剥夺 信息激励
  • 简介:采用虚荣特性问卷、冲动购买行为量表以及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对6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虚荣特性(包括外表关怀和成就关怀)与大学生冲动购买行为的关系,以及物质主义价值观(包括以财物定义成功和以获取财物为中心)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外表关怀与冲动购买行为、物质主义价值观显著正相关,成就关怀与物质主义价值观显著正相关;(2)以财物定义成功部分中介外表关怀与冲动购买行为的关系,但以获取财物为中心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 标签: 大学生 虚荣特性 物质主义 冲动性购买行为
  • 简介:研究采用多种质研究的方法,考察中国文化背景下佛教徒皈依的心理发展历程和影响因素。通过方便抽样和最大差异抽样,在浙江省金华市和湖州市两地选取了6名佛教皈依者。通过参与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对原始资料进行转录、编码和主题内容分析。结果发现:(1)皈依者的心理历程包括六个阶段:迷茫、互动、探索、皈依、信奉、成熟。六个阶段之间既彼此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不同的阶段之间可以相互重叠、相互影响。(2)影响皈依的内在心理因素包括求知动机、交往动机、自我实现动机和自我超越动机。(3)社会、文化、区域、组织、人际关系等外在背景因素在皈依的不同阶段中具有诱发、强化、支持、维持或延缓等作用。

  • 标签: 佛教徒 皈依 背景 动机 质性研究
  • 简介:宗教应对是近20年来西方宗教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当人们遭遇疾病、丧失、战争等严重威胁个体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压力事件时,往往转向更高的力量以帮助自己应对,宗教也常常成为他们的应对资源。在中国,关于宗教应对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内宗教信众逐年增多、癌症等重大疾病威胁越来越多民众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宗教如何影响个体应对疾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基督徒为例,探索重大疾病患者的宗教应对过程,揭示个案可能采用的宗教应对策略和持有的宗教应对资源,及应对过程中宗教应对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变化。采用质研究方法,原因在于: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宗教应对领域目前仍缺乏坚实的理论,质研究可以深入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寻求解释和理解。本质研究主要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与10名身患癌症等重病的基督徒共同建构他们的宗教应对过程。数据分析和理论建构以扎根理论为指导,对10名研究对象产生的数据进行三级登录,产生一级编码53个,二级编码16个,其中主要类属为:宗教应对过程中的情绪/心境和态度,宗教认知应对,宗教应对行为,宗教应对资源,宗教应对结果;三级编码得出具有统领作用的核心类属“重大疾病患者宗教应对的动态过程”。效度检验采用研究者检核、研究对象检核、资料之间的相互验证、共同编码、反馈法等。成文采用类属作为基本结构,在部分类属下穿插一些小型个案及情境分析。从应对结果来看,本研究对象普遍在应对过程中取得了生理、心理、灵性上正向的变化。从总体应对方式看,他们基本采用积极宗教应对的方式,他们并非没有经历灵性挣扎,但在这个过程中依然�

  • 标签: 宗教应对 中国基督徒 重大疾病 扎根理论 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