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清官又名下清宫,是个古老的道教庙宇,素有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之称,远在二千多年前我国道教起源时期就有道教活动。汉武帝时期(前140年)的江西人上大夫张廉夫便隐居在此,自修茅庵三官庙,供奉三官大帝。三年后再建庙宇供奉三清神像,改名清宫。张廉夫被尊为开山祖师。唐朝昭宗时期(905年)的河匈人、进士出身的道士李哲玄,来清宫讲道、传玄。传说,这时亢旱无雨,灾疫流行,李哲玄奉召祈天得雨,被唐王敕封为“道化普济真人”。因而他颇有权势,遂将茅庵改为“三皇殿”,供奉三皇神像,并将清宫庙后最高峰定名为老君峰。到宋代,太祖赵匡胤为华盖真人刘若拙在此建立过道场,刘若拙将唐代建立的老君堂改为三清殿,重修了三皇殿,又新建了三官殿。

  • 标签: 三皇 神像 道场 赵匡胤 出身 进士
  • 简介:冬日之沈阳,与北京相比,多了些宁静。作为全国道教重点开放宫观和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辽宁省与沈阳市道教协会所在地的清官,安静地坐落于沈阳市沈河区西顺城街,钟灵毓秀,不见张扬。

  • 标签: 沈阳市 太清宫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道德 奉天 辽宁省
  • 简介:佛教自从其创立以来.凭借着慈悲普渡的精神和博大精深的教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并发展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然而.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许多流传佛教的国家和地区.历史上都曾发生过不同程度的灭佛事件(佛教称之为“法难”)。印度公元前2世纪的巽伽王朝统治者普士米多罗因信奉婆罗门教.而大举毁佛;西藏地区8世纪发生第一次禁佛运动.随后9世纪中期又发生丁朗达玛灭佛事件.

  • 标签: 佛教 佛事 教义 婆罗门教 太武帝 宗教
  • 简介:厦门供奉与道教有关的神祗颇不少,诸如武庙所共祀的关公,慈济官所供祀的保生大帝(大道公),天后宫所供祀的妈祖等都是,不过这些即是道教尊神,也被视为民间信仰;而厦门清宫则是尊奉纯道教的神祗道德天尊。

  • 标签: 厦门市 道教 宫观 太清宫 建筑结构 宗教信仰
  • 简介:<正>道教经典。全称《老子西升经》。撰人和成书时代不详。南宋赵希弁《昭德先生读书后志》称该经系关令尹喜据老子所述而成。但该经首称“老君西升,开道竺乾,号古先生”,明显具有老子化胡的崇道抑佛思想:且引用“三业”、“六根”等佛教用语,成书当在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之后。而葛洪《神仙传》中已提及此经,可知为汉末魏晋间道士所作。

  • 标签: 老子 成书时代 道教经典 关令尹 佛教传入 神仙传
  • 简介:五台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从古至今不仅吸引着各地的佛门弟子和信徒,而且还招来了不少名人学士。在这藏龙卧虎之地,卢翼便是其中的一位。卢翼,字协昭,隋代河间(今河北省沧州地区)人,本姓章仇氏。隋炀帝即位,常与他谈天下名门高族,对翼说:“卿姓章仇,四岳之胄,与卢同源。”于是赐姓卢氏,卢翼之称自此始。在五台山期间,其

  • 标签: 四大名山 门弟子 河北省沧州 赐姓 佛教经典 佛教圣地
  • 简介:“介廉种子,官川开花,我要结果”是西道堂创始人马启西先生为追求自身价值目标而说过的极其重要的一句话。综观马启西先生的一生以及西道堂发展的历史,他的追求,在其不懈的努力及西道堂对刘智思想的继承与实践中得到了实现。

  • 标签: 刘智 马启西 西道堂 伊斯兰教
  • 简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西方汉学家和传教士对中国宗教,特别是对佛教的研究很少。而李提摩是来华传教士当中,率先从事佛耶比较研究并推动两教间对话的先行者,他在此方面有导夫先路之功。李提摩的佛耶比较研究,建树颇多,并在其佛耶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佛耶对话”,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会通做出巨大贡献。

  • 标签: 李提摩太 佛耶比较 “佛耶对话”
  • 简介:文章以陈景元《西升经集注》为研究对象,从哲学思想出发,对教育作用:养生、修身、治国;对象:人有接受教育的天赋,人人是教育对象;目的:道德养成,培养治国理民之才;师道观:贵师,师资素质,择师;教学原则和方法:讲解教学,惜时勤学,顿悟,因材施教,等思想,作出系统梳理、分析,并给予客观评价。

  • 标签: 陈景元 《西升经集注》 教育思想 教师素质 教学方法
  • 简介:月西法师(1915—1993)籍贯浙江温岭,新河铁场村人,俗姓高氏,名祥麟。昆季四人,其行三。11岁时从苏州定光寺静安上人披剃。14岁入漳州南山寺学习,又二年,入厦门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学习,时太虚大师任佛学院院长。法师深受其革新佛教和人生佛教的思想影响。1934年师从佛学院毕业后,受具足戒于温州

  • 标签: 月西长老 生平 佛教 七塔寺 人格精神
  • 简介:郑颂英老居士于1917年8月11日(阴历六月廿四日)诞生于浙江镇海,2000年8月26日下午2时40分往生于上海市长征医院,享年八十四岁。

  • 标签: 郑颂英 生平 佛教信仰 人格修养
  • 简介:2015年11月30日,圣安德肋庆日,天主教济南教区辛甸堂庆祝堂主保瞻礼。

  • 标签: 教区 济南 天主教
  • 简介:西哥特王国在从氏族社会向国家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里未能形成长久稳固的王朝世袭统治,国王屡屡被贵族所弒以至形成传统。于是,国王希望通过膏立仪式,借助宗教神权的力量维护自身的安全。但从实践效果来看,膏立仪式并未对贵族构成某种精神上的威慑,而且由于王权自身力量的软弱,在借助宗教神权神化自身的同时又因无法有效控制教会而加剧了政教之间的矛盾。

  • 标签: 西哥特王国 膏立 瓦慕巴
  • 简介:麦日村是桑木智扫盲的重点。去一趟麦日村,年逾古稀的桑木智要徒步十几里山路。每天,这双棉鞋要陪桑木智走很远的路。

  • 标签: 扫盲 喇嘛 藏区
  • 简介:关公———一个象征政治实体、皇权的符号,在藏传佛教文化占据主导的安多藏演化为个人的保护神、村落甚至寺院护法神灵。伴随时代变迁,个体行为和信仰理念实践将一个全国性意义的符号地方化为跨区域的崇拜对象。安多藏关公信仰的传播和发展,冲破了藏文化区域的园囿,通过藏汉民众的想象、理解建构起来,神和人之间产生深层链接,直至今日并未中断。本文呈现了安多藏关公信仰的历史过程,描述了安多藏关公祭祀仪式,探讨了安多藏关公信仰的文化特征。

  • 标签: 安多藏区 关公信仰 仪式
  • 简介:一、绪言《佛国记》的内容,依照法显的行程,可以分为五大部分:即①由长安出发至沙河记游;②西域记游;③天竺记游;④师子国记游;⑤归国航路记游。其中天竺记游是《佛国记》的主体、重心。在古代,一般习惯将天竺区分为北、西、中、东、南五天竺。法显(约337~约422)在他的行程中,没有到达南天竺。他首先进入北天竺,

  • 标签: 《佛国记》 天竺 法显 考析 教情 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