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世界性宗教与区域性的宗教在话语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在其宗教典籍翻译中选择什么样的话语便成为问题。本文将这一问题分为几个方面来思考:宗教话语的选择与传播的关系、翻译中世界性话语与本地话语的关系、翻译话语建构问题等。

  • 标签: 世界宗教 宗教话语 话语构建
  • 简介:所谓中国宗教,这里是指道教和中国化了的佛教。公元6世纪以后,佛教在中国空前繁荣,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交流引进的基础上迅速中国化。中国化的佛教是吸收儒、道等中国文化元素形成的,已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的特色,并与道教一样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向世界译介道教和中国化佛教时,本文认为应该本着本原性和自主性原则,使其在世界多元宗教文化中保持特色,参与竞争,为世界文化多元化做出贡献。

  • 标签: 中国宗教 译介 本原性 自主性
  • 简介:处在社会变动年代,鲁迅倡说“拿来主义”。他的翻译目标是开拓民智,“获一斑之知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时”。科学救国行不通,他便弃医从文。鲁迅反对为“顺”而损害原作。他认为,硬译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手法,一面尽量输入新的思想,一面尽量消化吸收,这就是尽可能等值的直译。这一原理没有过时。马丁·路德同样为民众启蒙而翻译。宗教翻译者应有社会担待和使命感。宗教经典的翻译应该促进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进化,是传递宗教真义,教化国民而不是中国化,也不是象牙塔中的高雅鉴赏,要提防本土化的陷阱和染缸。翻译是社会变革的催化剂和各个族群彼此交流的平台,而不是促进闭塞痼弊僵化和民族沙文主义的喧您。翻译与介绍异域新思潮密切关联,促使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主流文化,而不是相反。

  • 标签: 改革 路德 奥古斯丁 本土化
  • 简介:在当今世界,宗教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更是国际交流无法回避的部分。我国和西方最早的翻译活动皆源于宗教典籍的翻译。宗教翻译属文化翻译之一种,目的性强是其显著特征。宗教经典和典籍作为民族灵性文化和信仰体系的载体,其翻译可谓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中之重。

  • 标签: 典籍翻译 宗教典籍 本原性 意义 有机组成部分 日常生活
  • 简介:论文就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经文典籍木板雕刻的主要题材、雕版形制、材质加工、雕刻工艺、印制技术;藏文典籍经书封版的形制、构图、纹样装饰内涵、雕刻工艺特色;及经文页面装帧设计的形式三部份作了较全面的论述。从中折射出了藏民族勤劳智慧的创造能力,多姿多彩、自成体系的文化传统魅力和博大精深,光照千秋的悠久历史文明风采。

  • 标签: 藏传佛教 经典 雕刻 工艺
  • 简介:天师道是早期的道教流派,信徒多为下层民众,为便于传教,其典籍语言通俗,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日常生活用语。魏晋南北朝天师道典籍中"县官"常表"官司"之义,这个义项在传统典籍中不多见。

  • 标签: 天师道典籍 县官 官司
  • 简介:神学要中国化在当今中国教会几成共识,但如何中国化却令我们一筹莫展,无所适从。神学中国化就如同翻译一样,一个优秀的翻译家不仅要有两种语言的修养,而且要有两种文化的修养。同样,有志于中国神学建设者除了熟悉西方传统基督教神学以外,还要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的研究无外乎对典籍的研

  • 标签: 中国古代典籍 中国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 基督教神学 修养
  • 简介:6月21日上午,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拉巴平措主持.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热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帕巴拉·格列朗杰,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中国佛教协

  • 标签: “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 北京 文物保护 文化交流 民俗文化
  • 简介:1月7日,"丝路梵韵——西夏佛教艺术精品展"在西安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展出。展品包括西夏佛教经文、绘画、建筑构件、造像、泥塑等49件(组)文物,全面展示了西夏佛教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反映出西夏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作用。展览将持续至4月30日。

  • 标签: 西藏文化 藏传佛教 西夏佛教 遗址博物馆 艺术精品 建筑构件
  • 简介:本刊讯3月28日.时值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1周年纪念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开馆仪式暨“雪域宝鉴——见证西藏历史、弘扬藏族文化”大型主题展览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表示祝贺并参观展览。

  • 标签: 西藏历史 开馆仪式 西藏文化 藏族文化 博物馆 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