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1 个结果
  • 简介:有关《老子》10章“载魄抱一”的诠释,是老学史上的一段公案。它曾被古人视为“谜语”“隐语”,人们对它有着五花八门的解释,诸如魂阳魄阴、魂在肝魄在肺、神载魄抑或魄载神、形神相守不离等等,不一而足。

  • 标签: 《老子》 老学史 公案 古人
  • 简介:为了巩同学僧学习英语的连续性、自发性,提高学僧的英语水平,迅速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鉴真学院从7月1日到12日,举办了为期12天的“能动英语”夏令菏。通过参加夏令,大家提高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 标签: 能动英语 夏令营 学院 鉴真 学习英语 英语水平
  • 简介:24岁的刘瑜大概做梦都无法想到,自己会参与到这样一个极富意义的活动。这里不存在繁缛的戒律和约束,不需要背诵晦涩难懂的经文,亦不存在说教式的讲座。有的只是各国同龄人间平等的交流.接地气的生活智慧和僧俗弟子们师长般的身教。而英语则是获取这一切的唯一工具。

  • 标签: 英语夏令营 佛教 佛法 生活智慧 同龄人 做梦
  • 简介:宋朝宰相张英(公元1043—1121年),为人雄辩敢言,又深于佛法教乘,喜与僧徒游从,时人戏称为“相公禅”。张英早年追随王安石主持的熙丰新政,大观、政和年间作为宰辅绍述新政,是新党的代表性人物。他能秉忠直言,屡屡与新党权力核心发生冲突,一再被贬斥,颇有“忧国而不惜官”的贤士风范。他自幼学习儒学,早年沾染道风,中年开始向佛,禅学修养较高,与黄龙派禅僧交往非常密切,是北宋佛教最得力的外护居士。

  • 标签: 张商英 宰相 护法 辟佛 禅学修养 代表性人物
  • 简介:者是中国传统社会既有内容,宗族是汉人社会研究的核心论题。笔者基于杨柳青镇乡研究,提出"域宗族"论说,认为商号是市镇的空间与记忆符号、基本组织形式,绅商、绅是市镇宗族的类型并引导市镇类型,宗族及其延伸组织不仅为农人且为商人所有,它作为商人天然的内层信任机构具有功能;绅商、绅是市镇宗族的核心圈层并引导市镇类型,中国式市民社会是绅商、绅人格的复制或放大。补缺了弗里德曼的宗族研究模式和施坚雅的市场划分类型,以及华北的域研究。同时,杨柳青乡社地缘圈界观和于伍爷崇拜的信仰圈层与市镇域圈层构成"圈层形态",可为汉人社会群体结构的新解析,引发出"圈层格局"对差序格局的补充。

  • 标签: 市镇研究 绅商/商绅 商域宗族 圈层格局
  • 简介:中国回大会是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的重要内容,第七届中国回大会于2015年9月7日在宁夏吴忠市隆重开幕,有来自美国、埃及、马来西亚等外国企业家和国内回商代表与嘉宾汇聚一堂,感受回乡风情,寻找发展商机,实现合作共赢。

  • 标签: 回乡风情 发展商机 政协主席 民族事务 古丝绸之路 农产品开发
  • 简介:距成都市区四十六公里的新津县永兴镇九莲山观音寺,原为北宋丞相张英(1042-1122年)的故宅。张英号无尽居士、为临济正宗黄龙禅系南岳下十四世兜率从悦真觉禅师(1044~1091年)法嗣,研究《华严经》颇有心得。张圆寂后,其家人舍宅为寺。现寺内碑亭尚立有“宋少保张英故里”古碑。全寺占地五十亩,1956年即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标签: 观音寺 丞相 北宋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严经》 1956年
  • 简介:距成都市区46公里的新津县永兴镇九莲山观音寺,原为北宋丞相张英(1042~1122)故宅。张英字无觉,号无尽居士,为临济正宗黄龙禅系南岳下十四世兜率从悦真觉禅师(1044~1091)法嗣,研究《华严经》颇有心得。圆寂后,其家人舍宅为寺。现寺内碑亭尚立有“少保张英故里”古碑。全寺占地五十亩,1956年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标签: 观音寺 禅师 《华严经》 居士 古碑 故里
  • 简介:《信心铭》创作于6世纪后期,最迟不过7世纪初。其时佛教经过数百年的传入和弘化,已在华夏大地全面铺开。一方面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另一方面,佛教内部的各种思想流派也因机摄化,互撷精义,渐渐跳出印度传统思想的局囿,转入了一个新的建设性时代,至唐代臻于大成。观察早期禅宗思想的流变,《信心铭》则鲜明地体现了上述的时代色彩。它既摄般若(三论)思想,又受到南方玄学的一定影响,文约作简,却牵涉甚广。

  • 标签: 如来藏 自性清净 达摩禅 魏晋南北朝 《景德传灯录》 印顺法师
  • 简介:6月30日,江苏天主教南京方舟慈善基金会与共青团南京市委员会、南京市妇女联合会、南京市青年联合会在南京多米训练基地联合举办为期三天的“七彩童年一与爱同行”公益夏令,来自全市100名农村留守和城市流动儿童及35名青年志愿者参加。共青团南京市委副书记王慧,南京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魏群、江苏省宗教局凡东伟副调研员、

  • 标签: 城市流动儿童 南京市委 夏令营 公益 同行 童年
  • 简介:赵逵夫在2007年第4期《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发表文章《论老子重生思想的源流与道教思想的孕育》。作者认为,《老子》一书中的重生思想上承容成子,而下开杨朱、秦失、南郭子綦一派。据考杨朱、秦失等本是秦人。春秋战国之时中原一带长期处于战乱之中,秦地相对稳定,故一些避世之士向秦地流徙。这当中也反映出一部分知识分子和旧贵族对西周时代相对安定社会的憧憬。《汉书·地理志》中对秦地的评说,着实反映了秦汉以前人的普遍看法。

  • 标签: 《老子》 道教思想 源流 社会科学 大学学报 春秋战国
  • 简介:出世间是佛教的终极追求,它不是指离开人生社会躲入深山古寺的空间意义,而是透彻地把握世间的实际性质,去除杂染增长清净而至于圆满境地,即世间本身而获得出世间的意义,其具体过程即进入、改革、进善、发达、觉悟人生社会的过程。

  • 标签: 世间 因缘 出世 入世
  • 简介:本文概述了"神学思想建设"自1998年发起至今十余年以来的历史过程,总结了神学思想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对中国教会的积极作用,并对神学思想建设今后的努力方向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 标签: 神学思想建设
  • 简介:僧肇佛学主观上承绪罗什般若学的思辨传统,以学术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展开对世界“真实”的追索以及人生“意义”的探求。在对中观“三论”的阐释中,僧肇力图以求真求实的精神,反映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的本来面貌。但是,由于受特定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他并没有坚持罗什之学的批判原则,逐步放弃龙树中观系统的“破斥”精神,转而对《维摩诘经》“不二法门”盎然兴趣。在“不二”思维原则的指导下,僧肇佛学体系内部存在着许多不协调的因素,致使他所阐述的般若学精神难以纯粹。因般若之性空思想难以落实,故僧肇提倡以涅榘至极之果为修行的最终目的,是为《肇论》的宗旨。

  • 标签: 僧肇 思想述评 《维摩诘经》 思辨传统 学术研究 “意义”
  • 简介:道教素有重视孝道的传统,其早期经典《太平经》中明确提出孝的重要性:“天下之事,孝为上第一”,并且认为孝与寿并为天下最急迫的事情。“天地与圣明所务,当推行而大得者,寿孝为急。”众所周知,追求长生久视是道教最鲜明的特色和最重要的事情,将孝寿并言,可见道教对孝的重视程度。

  • 标签: 孝道思想 道教 《太平经》 天地
  • 简介:关于灵修方面的论著,海内外都有不少,可谓汗牛充栋,而且还有迅速增加的趋势。有研究某一个灵修学派的、有研究各大宗教灵修合一的、有从灵修史的脉络中找出新意的;当然教会的不少传统灵修方式无论对于现代的人或为今后的人还是实用的,不可轻易丢掉,因为任何灵修方法都在于帮助人成为真正的基督徒。有此标准,才能分辨出什么是切实可行的,什么是不当的。教会过去灵修的特征教会传统的神修学中,一般都是先提出圣德或成全是什么来作为讨论的开端,努力把圣德、成

  • 标签: 跨世纪 “天人合一”观念 “天” 基督徒 天主教 天人合一观
  • 简介:《阴符经》思想浅析曾召南《阴符经》是一部在历史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并产生过深远影响的道教著作;但其思想主旨是什么?却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本文认为,它是一部有较多道家色彩的哲理书,其主旨是以老庄的天道无为、道法自然为基点,着重阐发天道(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和...

  • 标签: 《阴符经》 自然规律 自然之道 客观规律 主观能动作用 黄帝阴符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