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3 个结果
  • 简介:一、义学不振:中国近代佛教凋敝的根源中国佛教发展到晚清时期,佛门腐朽衰败的气象已经极其严重,这已被诸多有识之士所揭示,但究其根本原因却莫衷一是.杨文会曾说:“支那境内,禅宗一派,空腹高心,西来大意,几成画饼;台教一派,尚能讲经,惟泥于名相,亦非古法.且诸方名蓝,向无学堂造就人才,所以萎靡不振也.”①杨文会一生致力于刻印佛经、培育佛门人才,对中国近现代佛教的复兴贡献巨大.其弟子欧阳竟无继其后,对佛教义学的提振可谓不遗余力.

  • 标签: 义学提振 佛教义学 提振贡献
  • 简介:一、汉语系中国伊斯兰教义学的概念随着称呼的变化——由唐代的"蕃商胡贾"、五代的"蛮裔商贾"到宋代的"土生蕃客"或"五世蕃客",中国大地上的穆斯林渐渐完成了中国化、本土化的历程。"在唐代,伊斯兰教多少还有点侨民宗教的性质。而在宋代,伊斯兰教则是中国人的宗教了。"[1]元代,色目人(以穆斯林为主要成分)地位较高。"

  • 标签: 中国伊斯兰教 汉语系 蕃客 有元一代 胡贾 苏非主义
  • 简介:一就古典释义学及一般释义学而言,释义学既是方法论问题,也是认识论问题,即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楚研究对象(文本)的意义。但哲学释义学与之不同,将本体论问题,即文本的信息与真理如何影响、改变、同化或内化研究者本身,作为最主要的理论目标。利科认为:"文本解释

  • 标签: 哲学释义学 仁爱 道德行为 信心 本体论 因信称义
  • 简介: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1889-1976)及其弟子伽达默尔(Hangs-GeogGadamer1900-?),为当代哲学释义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将传统的以方法论研究为主的释义学推向了以本体论问题为理论目标的探求。法国哲学家利科(PaulRicoeur1913—?)则是古今释义学之集大成者。他认为:"理解的本体论只有

  • 标签: 经学方法 语义学研究 人因 本体论 上帝 哲学释义学
  • 简介:2017年5月26日,由中央社会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主办,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协办的"汉藏佛学交流交融与中华文化"学术会议在中央社会义学院内召开。与会嘉宾围绕汉藏佛教交流互动相融的必要性和现代意义、汉藏佛教交融的历史经验、汉藏佛教交融的可行性、汉藏佛教交融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等问题深入研讨,会议取得重要成果。

  • 标签: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 简介:2016年7月5日,由中国佛教协会、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金陵刻经处、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管委会联合承办的“金陵刻经处与近现代佛教义学”研讨会在南京丽湖雅致酒店隆重召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澳门佛教总会会长健钊长老,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执行所长净因法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黄心川,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曾文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共同出席开幕式并参加研讨会,会议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 标签: 义学研讨会 佛教义学 刻经处
  • 简介:杨文会(1837-1911),字仁山,号拙道人,安徽石埭(今石台)人,其弟子尊称为“深柳大师”,也被誉为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之父.此盖缘清末知识界对佛教兴趣日增,甚多人信仰由儒归佛,诚如梁启超所言:“故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①而其中的关键人物乃杨文会.杨文会的思想取向守持传统,即“教宗贤首,行归弥陀”.他学佛“启自马鸣(相传《大乘起信论》之作者);净土之缘,因于莲池;学《华严》则遵循方山,参祖印则景仰高峰.”②因而具有诸宗圆融特征,在佛学义理方面,他主张“十宗”平等说.这在当时也有很大影响,但其所思所想在中国近代佛教思想史上的最大意义,还在于从切身体验出发,感受到为克服当时中国社会与中国佛教面临的重重危机,非有个人担当,以及纠集志同道合的朋友,培养新生代为之一起努力不可.恰恰缘于此点,尽管他在实质上所启动的与传统义理诠释阐发有着质的区别的佛学义理研究新局也许与他志在“复古”的初衷并不一致,但这正是历史走向与个人意愿有异的吊诡之处.就此,本文试从他所启动的刻经、办祗洹精舍、研究唯识学与创办佛学研究会四个面向以证明.

  • 标签: 义学研究 会思想 佛教义学
  • 简介:江苏省无锡市国际礼拜堂社会事工组于2018年6月15目,前往无锡新吴区重度残疾人中心和无锡市儿童福利院,对护工、孩子及老师开展慰问活动,通过小小的粽子“迎端午、传文化,送关爱、暖人心”。

  • 标签: 社会服务 儿童福利院 无锡市 慰问活动 江苏省 残疾人
  • 简介:江泽民同志关于宗教工作的三句话:一是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二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三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三层意思互相联系,其中“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目的,是中心,而前两句话则可以理解为两个基本点。这一重要论述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创新意义,是宗教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纲领。

  • 标签: 相适应 宗教工作 社会主义社会 宗教事务 江泽民同志 宗教政策
  • 简介: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历久不衰,影响深远,普遍的社会现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我国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时常是伴随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产生和发展并受到制约的。同时,它也对各自相应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及各个领域发生影响。宗教信仰德,不但影响教徒的伦理道德观念,同时还规范教徒的社会行为:宗教仪式则维护了宗教活动的基本规范、价值和宗教感情。佛教提倡“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基督教提出“爱国爱教,荣神益人”等等,藉此陶冶教徒的人格,同时也主导着教徒的社会行为。

  • 标签: 宗教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发展 社会行为 中国
  • 简介:伊斯兰教的“和谐”主张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和原则有相通之处,发扬伊斯兰教爱国、诚信、平等友爱和鼓励学习的优良传统,引导穆斯林讲和谐、促和谐,是新时期伊斯兰教工作的重要任务,应当认真研究,大力推进。

  • 标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伊斯兰教 “和谐” 穆斯林 主张 诚信
  • 简介:宗教在我国社会的存在将是长期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尤其在农村,宗教的存在呈现出复杂的状况,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当前要完成农村社会稳定、农民增收的任务,实现建设富裕、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就要积极做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工作,发挥其一定的积极作用,减少和克服因宗教信仰而带来的消极作用,调动宗教组织和信教群众的积极性,搞好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 标签: 宗教工作 社会主义社会 宗教信仰 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
  • 简介:杨曾文著,《宝庆丛书》之一,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3月版。本书收入的40多篇文章,内容涉及面很广,有的是作者联系佛教历史和现实情况学习党的宗教理论和政策的心得,有的是结合时代对佛教义理的诠释和发挥,有的是围绕佛教应当适应时代和社会进步进行变革的思考.特别是对近代太虚以来倡导的以贴近人生和改善人生为主旨的人生佛教及当代中国佛教界倡导的人间佛教批发价写了更多文章。此外是关于新时期佛教自身建设、佛教研究和文教事业、佛教如何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 标签: 佛教历史 社会进步 当代 宗教文化出版社 人生佛教 经济社会发展
  • 简介:“和谐”一词,近年来或见于报纸、杂志、电视及立体媒体,或出于各级领导干部之口,或现于普通民众之街谈巷议、茶余饭后之中。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甚至某项具体工作均套用上“和谐”二字,可谓铺天盖地,群起而趋之,已成为最时髦之话语。

  • 标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 “和谐” 立体媒体 领导干部 普通民众
  • 简介:按照国务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我们首先分析一下宗教活动场所(寺观教堂)的性质。

  • 标签: 上海 宗教活动场所 宗教工作 管理体制
  • 简介:基督的福音不仅是个人的福音,关心个人得救,也是社会的福音,关心社会改造和社会服务。基督的福音不只带给人永生的盼望,也要人履行今世的社会责任。本文首先阐明了整全的基督福音中所包含的社会性,然后,分析了社会关怀和社会责任在教会中遭到忽视的原因,最后指出了基督教参与社会服务,履行社会责任的方法和途径,目的是引起读者对基督福音的社会性的认识,鼓励基督徒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让基督徒不只关心个人得救,独善其身,也要兼济天下,服务社会,作光作盐,荣神益人。

  • 标签: 整全的福音 福音的个人性与社会性 社会关怀与社会责任
  • 简介:老子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是中国古代的智慧大师,同孔子一样,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拓者和创建者,是中国文化成熟和定型时期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的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思想与孔子的儒学理论,是影响中国文化两千多年的两个主要理论学派。而老子《道德经》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历代都有许多人从中去探玄寻道,以求得灵性的开悟和智能的启迪。然而老子之学其高不可测、深不可究,使人欲尽无期,欲罢不能。《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有预见性,懂得他的思想难为常人所解.难为常识所容.曲高和寡.势所必然.

  • 标签: 老子哲学 常人 为道 孔子 道法自然 必然
  • 简介:人间净土与现代社会默雷传统净土思想的人间性及其现代意义由台湾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主办的“人间净土与现代社会———传统净土思想的人间性及其现代意义”学术会议,1997年7月19日至21日在台北举行。会议主旨是探讨如何将传统的佛教,古为今用,发现它的人间...

  • 标签: 人间净土 人间佛教 中国佛教 净土思想 现代社会 唯心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