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日,磐安发现一部普陀山印刷的《妙法莲》。该分为三册线装古籍,纸质为毛边纸,木刻版本。第一册首页为“释迦说法天龙八部围绕聆听音图”,第二页为“御制龙牌”,第三页为道宣律师的“妙法莲弘传序”,序文每页9行,每行18字。经文同样为

  • 标签: 《法华经》 光绪年 普陀山刻本 版页式样 普陀山
  • 简介:土族的“观”活动在民间也被称为“跳欠”、“跳神”等,寺院僧人称为“金刚舞”,是一种在寺院中由戴面具的僧人表演以表达宗教奥义的神舞,它也是土族地区藏传佛教祈愿法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土族地区各大寺院中大都有这一活动,但以佑宁寺的观规模最大,并且在每年的正月十四和六月初八分别举行一次,

  • 标签: 法会 僧人 寺院 藏传佛教 跳神 宗教
  • 简介:《华严》为历代佛教徒阅读之佛典。作者通过阅读此,认为有三个问题应当注意。一是观佛三身功德,此为修证之问题;二是现法界缘起,此为法义的问题;三是菩萨修行十地和普贤行愿,此为修行的问题。

  • 标签: 华严经 弥勒菩萨 普贤 功德 菩萨行 菩提
  • 简介:1992年,我还是一个高中生时,曾在山西河曲县下乡实习,在河曲境内的黄河边有一座明代驻军箭楼改作的佛堂,当时有一位要去五台山朝圣的老僧借宿在那里。

  • 标签: 佛教 药师经法 《七佛经》 文法
  • 简介:TheDhammapadaisacollectionof423Buddhistaphorismsorteachingsintendedtoprovideethicalguidance.ThepoeticandsometimesprofoundsayingsoftheDhammapada,whichcanbetranslatedas'WayofTruth,'areattributedtoBuddha,whofoundedBuddhisminIndiainthe6thcenturyBC.Thesewritings,partofthesacredSutraPitaka,illustratetheBuddhistdhamma,ormoralsystem.Thefollowingexcerptdealswiththehumanmindandtheconsequencesofimmoralactions.《》是由423段格言或者教训组成的集子,其用意在道德教诲。《》据说都是佛陀所说。佛陀是公元前6世纪时在印度创立佛教的人。《》的语句是诗意的,有时寓意很深刻。作为藏的一部分,这些文字揭示了佛教的“”或者道德体系。下面的摘选谈的是人心和不善行为的结果。

  • 标签: 《法句经》 英译 佛教 道德体系 心品 恶品
  • 简介:·药王菩萨本事品二十三》(以下简称《药王品》)讲述的是佛向宿王菩萨宣讲药王菩萨的前身一切众生生喜见菩萨精勤修行、燃臂供养而获得现一切色身三昧的事迹。该云,在过去无量恒河沙劫有一佛,号“日月净明德如来”,其时有一菩萨,名“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该菩萨一心求佛,精进修习苦行,一万二千岁证得“现一切身色三昧”后又暗自发心:“我虽以神秘力供养如来,不如以身供养。”

  • 标签: 法华经 菩萨 敦煌 供养 三昧 修行
  • 简介:《创世》是讲述选民的来源,《出埃及》与《民数》是记述上帝领以色列民出埃及为奴之地及在旷野中的眷顾和保守,《利未》阐明选民所应尽的义务,而《申命》正是这段历史的结论:选民应有什么"条件"才能进入上帝所赐的流奶与蜜之地。为此,《申命》提供宗教的解释:为什么有关的礼仪要施行,为什么以色列民与上帝有特殊的关系。它也特别显示出上帝的属性以及他的子民与他团契的方法与途径;同时又说明哪些宗教的思考方式是错误的,作者去除了这些错误的

  • 标签: 上帝观 以色列人 宗教礼仪 宗教信仰 作者 方法与途径
  • 简介:基督教接纳旧约为自己的正典之后的近两千年间,从安提阿的提阿非罗(Theophilus)和亚历山大的潘代努、柯利门、奥利金起,就从来没有中断过对旧约的诠释。“传统圣经文本诠释的理论基本上是沿着两个主要方向发展的:文字字义及寓意诠释,也可以视之为对圣经文本与传统教义的尊重之争论:文本是在教义之上,抑或教义在文本之上?安提阿学派较注重文法、字义、语义诠释的意义,对文本极之尊重,而亚历山大学派所强调的寓意法则对传统教义和教会权威的维护较为有利”。

  • 标签: 基督教 安提阿学派 圣经诠释法 旧约
  • 简介:一、的内容描写了多宝塔的出现[1],即宝塔从大地涌现,多宝如来从塔中出现赞叹释尊说法的真实.多宝如来曾发誓愿:无论是任何地方,只要有人在那里说,自己的宝塔就必定出现在那里.

  • 标签: 中国佛教 佛坐 佛教法华
  • 简介:北魏时期佛教在中原地区的传播,以孝文帝迁都洛阳为一里程碑。这一举措不仅推动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而且使洛阳再度成为中原地区佛教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其实早在汉代,洛阳就是佛法流布的重镇之一。据《魏书·释老志》载,洛阳之白马寺,即为佛法传入中...

  • 标签: 《洛阳伽蓝记》 中原地区 北魏 佛教文化交流 四夷馆 佛教传播
  • 简介:2005年大年初一日始,宁波宝庆讲寺举办了为期七天的天台宗“三昧”实修法会,礼请中国佛学院道坚法师为主法师,重庆佛学院宏济法师为导师,采取行道诵经,或行或立或坐或拜等方式,思惟中道实相之理,了悟宇宙人生真相。25位法师及49位善信人士参加了此次法会。

  • 标签: 宁波市 浙江 宝庆寺 天台宗 佛教 宗教事业
  • 简介:一、绪言《佛国》的内容,依照显的行程,可以分为五大部分:即①由长安出发至沙河游;②西域游;③天竺游;④师子国游;⑤归国航路游。其中天竺游是《佛国》的主体、重心。在古代,一般习惯将天竺区分为北、西、中、东、南五天竺。显(约337~约422)在他的行程中,没有到达南天竺。他首先进入北天竺,

  • 标签: 《佛国记》 天竺 法显 考析 教情 行程
  • 简介:东四路口是个历史凝重的所在,但如今牌楼已无,其西北角的隆福寺片瓦无存,东北角的东四头条也仅剩半拉,东南角则全是现代建筑了,只剩一个西南角,还有一座元建明修的清真古寺,无声退隐在一溜店铺之间。那天又溜达到寺门前,却发现门一侧的文物说明牌颇有问题。这是北京市文物局制作的牌子,却开篇第一句便错了——“东四清真寺,又名明寺”。明寺并非东四清真寺的别称,而是另有其寺,且名气不输东四清真寺。

  • 标签: 清真寺 东城 现代建筑 文物局 北京市 凝重
  • 简介:本文对瑜伽密教的根本经典《金刚顶》之第一会《真实摄》三个汉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梳耙并以文字图示的形式展现了金刚界大曼荼罗中三十七尊在位置、名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合大乘佛教晚期密教思想发展的趋势,深入分析了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

  • 标签: 真实摄经 金刚顶经 金刚界大曼荼罗 瑜伽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