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我们读最近几十年的神学文献,经常可以碰到"人已成年"的说法。早在上个世纪的德国,就有尼采其人提出过这类主张。其实,这种思想还可以追溯到更早。启蒙运动时期,据说人的自律感就逐渐发达。本世纪六十年代的"神死神学"和"处境伦理学"的兴起,可谓水到渠成。现在的问题是:人果然已经成年了吗?看看天下大势,想想周围

  • 标签: 弗雷泽 迷信 律师 社会人类学 六十年代 启蒙运动
  • 简介:新兴宗教巴哈伊信仰的经典翻译活动正在世界各地大规模地进行,因此,对此研究值得深入探讨。同时,巴哈伊权威文献中含有大量关于翻译的论述,值得挖掘梳理。有鉴于此,本文回顾了新兴宗教巴哈伊信仰的经典翻译史——特别是英译史与中译史,梳理了有关翻译标准和翻译程序的论述。

  • 标签: 巴哈伊信仰 经典翻译 翻译历史 翻译标准 翻译程序
  • 简介:当地时间2005年4月2日21时57分,天主教罗马教皇若望保禄二世(又译作约翰·保罗二世)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年84岁。有读者来信询问新教宗如何产生,本刊特请教会专家作如下解答。

  • 标签: 天主教 新教 程序 选举 2005年 读者来信
  • 简介:“圣人”在天主教而言是指死后灵魂升天、可作教徒表率、应受教徒礼敬的人。教会对“封圣”即册封“圣人”,有严格的规定、要求及程序,要有当地教会提出并考察论证。此次梵蒂冈的“封圣”完全无视中国教会主权,而由所谓“台湾地区主教团”越俎代庖,违背了教会的规定和程序。罗马教廷册封“圣人”的程序和规定,其主要内容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 标签: 罗马教廷 “圣人” 天主教 宗教信仰 政治目的
  • 简介:<正>道教书名。简称《龙虎经》。长期被视为古于《参同契》的丹书。但宋儒朱熹和宋末元初道教学者俞琰早已存疑;据今人王明考证,此书原文与唐羊参微《金丹金碧潜通诀》相同;实为后者之异名。改易时间约在唐末五代。改易者不详。该书内容多为对《参同契》文义之演绎。所据理论同于《参同契》。即仍以乾坤象

  • 标签: 参同契 古文 道教 宋末元初 唐末五代 朱熹
  • 简介:狡猾的古蛇依然在生命树上盘缠依然用花言巧语混淆美丑善恶的界限依然故伎重演旧调重弹依然用“和天主一样”的傲念煽动刺激人们日益膨胀的贪婪

  • 标签: 《上主 求你垂怜》 诗歌 文学 张公显
  • 简介:近日在家翻看行脚记,忽记起一往事。1995年1月上旬,吾妻明闻居士因公出差某县,参加每年一次的例行会议。其间,在热心尽地主之谊的该县某公司平经理的陪同下,前往县郊龙凤岩寺、觉寺、慧慈寺朝礼参访。参拜了这三寺的住持释妙莲比丘尼,她老

  • 标签: 佛教 上觉寺 妙莲法师 宗教信仰
  • 简介:今年7月3日《中国青年报》在“青春热线”特刊栏发表题为《虚无感:游戏与真实的悖论》,并配以一张摄于河南某乡村教会信徒在聚会唱诗的照片,编者为这照片题名“认真的虚无”。不久,全国两会收到了同工同道与非基督徒的来信,对这种违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伤害基督教信徒感情的做法提出抗议。全国三自秘书长罗冠宗同工即致信《中国青年报》,对这种做法提出批评意见,并希望他们充分注意党的宗教政策,多学一点宗教方面的知识,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现《中国青年报》负责“青春热线”特刊的正副主编回信致歉。我们把罗冠宗同工与《中国青年报》两位同志的信发表于下。

  • 标签: 互相尊重 信教群众 宗教政策 《中国青年报》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问题
  • 简介:当今社会的发展不外乎两大内容:一是经济,一是科技。

  • 标签: 佛教财富观
  • 简介:不列颠诸岛是基督教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自格里高利一世和坎特伯雷的圣·奥古斯丁时期[1]起,英国便从属于位于东方的罗马教廷了。而作为中世纪基督教世界此类研究中的一项,英国的伊斯兰研究,其初期学术史也与此类研究的历史密不可分。中世纪的众百年,是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教冷眼对立的众世纪,双方都深信神圣真理是己方独有,只有严格遵循本教的教义和律法,信徒才可获得拯救。故而,尽管是迫不得已,

  • 标签: 伊斯兰世界 基督教世界 中世纪基督教 奥古斯丁 《古兰经》 易司马仪
  • 简介:上帝的国乃福音中心在四福音书中,除了马太以外,都用上帝的国称呼"天国"。为何有此差异?一般的认为是,马太福音的读者对象是犹太人。犹太人不轻易提上帝的名,可以说上帝是忌讳语,是太神圣。所以马太用天国来代替上帝的国。中国的经典虽提上帝,但少提,称天比较多。中国经典每提到天的时候,多有上帝的意思,两种用法都是一样。上帝的国不一定是一个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国家。上帝的国是一种国度,是超时间、空间的,是有力量、生命、道德及历史价值的。上帝的国的意思是,上帝是上帝的国的国王,正如诗篇九十七篇和九十九篇所说的:"耶和华作王,愿地快乐,愿众海岛欢喜。密云和幽暗,在他的四围;公义和公平,是他宝座的根基。""你们爱耶和华的,都当恨恶罪恶;他保护圣民的性命,搭救他们脱离恶人的手。

  • 标签: 上帝 天国 耶稣 公义 犹太人 实践
  • 简介:莲池大师为净土宗八祖,本文先叙大师之生平,以明师行状;继述师之净土思想特色,以志大师对净土宗之特殊贡献;续写大师初住云栖之因缘,文中揭示了大师为民除害、祷雨、禳疫、造桥等事迹,以显师之慈悲济世精神,此亦为师久住云栖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最后介绍了八祖道场云栖之环境、寺客、规制,说明寺之各项规制健全,大师以身作则,严格执行,终使此道场历数百年而不衰。

  • 标签: 莲池大师 云栖寺 生平 净土宗 慈悲济世精神
  • 简介:自中土始有戒律发展到元明时期,已经失去了唐宋时期的兴盛,律学著作的散失、持戒意识的松弛,致使僧团日趋堕落。在无奈的环境中出现了如蒲益智旭、永觉元贤、汉月法藏、云栖袜宏、古心如馨、三昧寂光、见月读体等一批弘律大德。给荒废几百年的戒律带来了一次复兴的曙光。明末清初弘扬戒律的主要有二大系统,以两人为代表,一云栖袜宏、二古心如馨。他们二人的弟子众多,而且影响深远。但在戒律的复兴中,尤其如馨一派,即千华派最有影响,如三昧寂光、见月读体、定庵德基等传人不绝。该派系的律学思想传遍全国,乃至到现在为止中国佛教戒律的传承,都是从这个派系延伸出来的,可谓根深蒂固。其中见月律师是发扬戒律的集大成者。以影响深刻而言,他在明末清初戒律的复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云栖一派的影响虽不及千华派,但在明末戒律的复兴中,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在菩萨戒的弘扬阐述,将其他宗派和儒家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其思想立场并非出于传统律宗常采取的以律解律的单一模式,而是多元化的诠释。明末以前中国传统的受戒方式是先受声闻戒,待发大心后方进而受菩萨戒,并不是在同一戒期、同一戒坛完成。明末清初戒律复兴后,千华派见月读体一改传统受戒模式,创“一期三坛”的受戒方式。

  • 标签: 佛教文化 戒律 千华派 清朝 汉月法藏
  • 简介:直径不过三五公分的小邮戳,上面的图案、文字表现出来的佛教文化内涵既丰富又简明扼要,随着一封封信函把佛教文化传遍了世界各地,为集邮爱好者领略佛教文化增添了无穷乐趣。笔者收集到的表现佛教名山、寺院、石窟、塔等内容的邮戳图案耐人寻味,现记叙其中部分供同好欣赏。

  • 标签: 佛教文化 纪念邮戳 特种邮票 先进文化 邮电部 首日封
  • 简介:三论宗因依《中论》、《十二门论》、《百论》立宗而得其名。因为该宗主张“诸法性空”,所以三论宗又称为空宗。因为该宗主张“诸法无相”,所以三论宗又称为无相宗或无相大乘宗。因为该宗主张“中道正观”,所以三论宗又称为中观宗。因为该宗主张一切无所得,所以三论宗又称为无得正观宗。因为该宗主张破除一切法相,所以三论宗又称为破相宗。

  • 标签: 法相 中道 中观 哲理 略论 法性
  • 简介:明代僧官制度是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产物。僧官制度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系统。僧官在管理佛教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僧司衙门配合礼部做好全国的佛教管理工作。明代僧官制度与世俗官僚制度相适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 标签: 明代 僧官制度 佛教
  • 简介:北魏僧官制度以昙曜任沙门统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北魏的僧官制度很不完善,昙曜在任沙门统之后,北魏的僧官制度不仅逐渐完善,而且僧官的权利也不断扩大,从而导致北魏晚期僧官的弊政,但北魏较为完善的僧官制度却对北魏的政治、经济、佛教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成为后世制定僧官制度的范本。

  • 标签: 北魏 昙曜 僧管制度 影响
  • 简介:《金刚经》的现代意义()济群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金刚经》与禅宗成佛是智慧的成就日常生活中的修行《金刚经》解决什么四相与人生发菩提心与行菩萨道如何得见如来《金刚经》的信仰如何奉持般若法门如何理解如来实无说法从无所得中求证佛法般若正观无住生心《金刚经》...

  • 标签: 《金刚经》 般若思想 现代意义 《坛经》 日常生活 生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