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其实最关的地方不在远方,不在你走过的路,而在当刻当地你所站的地方,因为不管经过多少花园,你失去的是你的识执,你的心并未失去,只是被美丽或不美丽的迷惑,所遮埋了。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庄严净土分第十》

  • 标签: 宗教 佛教 佛经 信仰
  • 简介:金刚》的现代意义(上)济群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金刚》与禅宗成佛是智慧的成就日常生活中的修行《金刚》解决什么四相与人生发菩提心与行菩萨道如何得见如来《金刚》的信仰如何奉持般若法门如何理解如来实无说法从无所得中求证佛法般若正观无住生心《金刚》...

  • 标签: 《金刚经》 般若思想 现代意义 《坛经》 日常生活 生命体
  • 简介:2000年9月,方宁书教授赠余《福慧自在》一部。该书系梁寒衣女士根据圣严法师演讲《金刚》的录音整理而成。圣严法师以《金刚》义结合社会、生活的现实,用深入浅出的通俗语言,把佛教的精髓《金刚》讲活了,真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 标签: 《金刚经》 佛法 自在 法师 佛教 根据
  • 简介:众所周知,《金刚》是佛教最核心的经典之一,而“有”和“无”则是佛法中最关键的问题,因此,只言片语难以尽述。不过,古印度有句名言,“尝一滴水可知大海的成味”。因此我想,我们可以从一个细小的话题谈起,或许能够见微知著,窥一斑而得全豹!那么,这个话题是什么呢?就是“佛陀到底有没有说过佛法?”

  • 标签: 《金刚经》 佛陀 “无” “有” 古印度 佛法
  • 简介:唐代广泛吸收外来文化,佛教在此时得到很大发展,所建佛寺及佛塔数量甚多,分布地域也很广。从现存唐塔来看.有几个集中地:一是中原一带,以河南嵩山为主,保存唐塔有十数座。二是关中一带,保存唐塔也有十数座之多。三是山西一带,也保存有十数座。四是云南大理下关一带,

  • 标签: 唐代 佛塔 外来文化 分布地域 大发展 保存
  • 简介:本文对瑜伽密教的根本经典《金刚》之第一会《真实摄》三个汉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梳耙并以文字图示的形式展现了金刚界大曼荼罗中三十七尊在位置、名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合大乘佛教晚期密教思想发展的趋势,深入分析了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

  • 标签: 真实摄经 金刚顶经 金刚界大曼荼罗 瑜伽密教
  • 简介:早就读过《金刚》了,因为这部佛经在汉地三藏中最为著名。起先不甚了了,后来明白了其中的意思,然而很奇怪怎么会有这种,它否定了一切的实在性,包括三宝,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假名施设、真空幻有。参诸般若类经典的出现年代。可知它们是大乘初期部派末期的产物,

  • 标签: 般若 《金刚经》 实在性 三藏 佛经 事物
  • 简介:唐代王建《唐昌观玉蕊花》诗云:女冠夜觅香来处,唯见阶前碎玉明。”女冠亦称女黄冠,又称女冠子,即女道士。至宋徽宗时,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唐代女冠可区分为修真女冠及宫观女冠两类,后者即专指公主女冠。自高祖至昭宗,唐代公主总计二百一十位。其中人道者有十二位。

  • 标签: 女冠 唐代 王建 公主 人道 道士
  • 简介: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极盛时期,唐代佛教本身又经历了一个由盛转衰的发展过程。以往的史家一般都以为:唐代佛教的兴衰决定于帝王们的好恶,而帝王们对佛教的态度又为他们与佛、道、儒三放的不同关系所左右。其实,这种说法并没有对唐代佛教兴衰的原因作出科学的解释。本文拟从考察唐代经济和佛教关系入手,略陈管见,就正大方。一、武德、贞观年间佛教的恢复和沙汰僧尼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到隋代已经相当繁兴。据《法苑珠林》记载,当时有寺3985所,度僧尼236300余人;造像110430躯;译经82部。但遭隋末兵乱又一度中衰,“佛寺僧坊,并随灰烬,众僧分散,颠仆沟壑”。以致到唐初“天下寺庙遭隋季凋残,缁侣

  • 标签: 唐代佛教 沙汰 灭佛 李渊 唐王朝 中国佛教
  • 简介:罗公远是唐玄宗时期著名道士,不但活跃于上层皇宫,在民间亦有广泛影响。在现存各类文献中,有关罗公远的各种信息显得淆乱。考诸史实,罗公远名璜,字公远,约在五代封为永元真人,崇宁三年改封普济真人。其生卒年虽不能确证,但大致可推定在永徽间至天宝后不久,约百余岁。其活动地点,主要在巴蜀和京城长安,但淮泗、湘鄂赣等亦留下其踪迹。罗公远敕追入京在唐中宗或之前,资历地位与叶法善、张果相当,但并不受唐玄宗尊崇,甚至常被排斥打压。究其原因,或因罗公远的内丹思想与唐玄宗讲求功效的实用主义道教观念相左,以及罗公远言行上有意或无意冒犯唐玄宗有关。

  • 标签: 罗公远 唐玄宗 道士
  • 简介:唐代长安西明寺、大慈恩寺、大荐福寺、大兴善寺等著名寺院除了是信仰、文化中心,同时也承载着收藏佛教藏经和世俗典籍的功能。唐代长安寺院藏书之兴盛与长安是佛典翻译中心、教学与知识中心,以及世俗典籍为唐代长安寺院僧人日常所研习等有密切关系。长安寺院藏书的影响与意义是深远的。

  • 标签: 寺院藏书 西明寺 大慈恩寺 大荐福寺 玄奘
  • 简介:净土宗是中国佛教十三宗之一。由于这个宗派是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的法门,又有称其为莲宗者。净土乃指清净国土、庄严刹土,即清净功德所庄严之处所。净土思想起源很早,在婆罗门教和小乘佛教都可找到它的渊源。大乘佛教依释迦于耆阁崛山所说之《无量寿》、王舍城说《观无量寿》、祗树给孤独园说《阿弥陀》等三

  • 标签: 净土宗 唐代 《无量寿经》 《阿弥陀经》 中国佛教 阿弥陀佛
  • 简介:唐代佛教宗派林立,大师辈出,寺院众多,崇佛在社会上蔚然成风,是我国古代佛教最为发达的时期之一。然而由于社会地位、学识修养以及人生阅历的不同,每个人对佛教的认知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其中,作为朝廷最为重要官员的宰相对佛教的认知也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通过对唐代部分宰相对佛教认知的研究,探析唐代宰相是如何认知佛教以及这种认知的特点,能够更好地了解唐代宰相的思想。

  • 标签: 宰相 佛教 认知 戒律
  • 简介:唐传奇小说中涉及道家道教内容的篇数约占十之七八,而纯粹描写凡人故事和佛教故事的为数不多。至于唐代小说中的侠客,也并非现实生活中的侠客,他们大多是仙化的侠客形象。唐代小说中以女侠为主角的有以下6篇:薛用弱《集异记》中《贾人妻》;

  • 标签: 道教文化 唐代小说 传奇小说 佛教故事 现实生活 侠客
  • 简介:以五台山为代表,唐代河东地区佛教发展迅速,境内旧存和新建佛寺众多,寺院林立,各州县均有佛寺分布。受自然条件限制,在经济、政治、交通、人口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之下,佛寺分布呈现不同特点,密集程度不一。对于佛寺分布的研究,可以认识唐代河东地区佛教的发展情况。

  • 标签: 唐代 河东佛寺 分布特点 影响因素
  • 简介:作者夏广兴,“人文社科新论丛书”之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版。本为唐代密教研究的专著。第一章为“唐代密教之流播与发展”,第二章为“密教与术”,第三章为“密教与儒道及唐代佛教诸宗派”,第四章为“密教与唐代政治文化活”,第五章为“密教经典与唐代社会生活”,第六章为“密教众神菩萨与唐代民俗情”,第七章为“密教与唐五代文学创作”,第八章为“密教与唐代文化艺术”,第九为“唐五代文学创作对密教艺术的吸纳”。

  • 标签: 唐代民俗 社会生活 密教 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学创作 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