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敦煌遗书和莫高窟壁画供养人题记中,有“毗尼主”称号。它的出现,显示了敦煌许多佛寺的律寺特色。竺沙雅章先生早年曾指出,敦煌十七寺都是律寺。①上山大峻先生讨论了古逸《四分戒本疏》的流传。②土桥秀高先生综论了敦煌律典的特色。③任继愈先生和方广锠博士从敦煌大藏经史的角度论及了“毗尼”问题。

  • 标签: 敦煌遗书 供养人 莫高窟 任继愈 壁画
  • 简介:自20世纪30年代《金》重现于山西省赵城县(今已并入洪洞县)广胜寺后,学界关于该雕造地的认识长期以来都较为统一。

  • 标签: 30年代 20世纪 广胜寺 洪洞县 山西省
  • 简介:雪窦常主是明代高僧,他像禅宗六祖惠能禅师一样,并不认识文字,出家之后,专门像达摩禅师一样以坐禅修定为日常功课。因此,同辈人经常称呼他为达摩禅师。虽然常主不识文字,但却常从心意中流露出真性情,深得禅法个中三昧。他经常口诵偈颂.

  • 标签: 解读 六祖惠能 禅师 真性情 文字 达摩
  • 简介:中国最后一部刻本大藏经《毗陵》直至21世纪初才引起学术界关注。《毗陵》的刊印涉及到晚清宣统时期到民国初期,常州以及湖北一带的佛教出家僧众、在家居士、文化人物以及相关刻工问题。《毗陵》刊刻有其独特的版式风貌,包括封面目录签、内页千字文编号、书口文字特征、封面和封底的独特版画图式等,也有其独特的纪年方式。民国最重要的刻书家之一陶子麟及其家族参与了《毗陵》的刊刻,综此可逐渐建构起对于《毗陵》之发起与刊刻的整体研究。

  • 标签: 毗陵藏 扉画 陶子麟
  • 简介:禁咒术是道教中最具特色的道术之一。禁咒术本是秦汉方术的一种,经过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的理论化,提出了"禁"理论。这一理论提出之后影响非常深远,是后世认识和看待禁咒术的主流思想,使禁咒术具有了合理性。本文讨论的核心就是葛洪"禁"理论提出的背景以及他如何将禁咒术置于道教的知识体系中,即如何在成仙的目标下使禁咒术成为道教理论的一部分。郭鸿玲,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15级博士研究生。

  • 标签: 葛洪 《抱朴子》 气论 气禁
  • 简介:服气是道教重要修炼方法之一。通过对唐宋之前相关道经的研究,可获知道教关于服气的总体理论,并可清楚地看到道教服气在理论上的重要变化,即从早期的服外气理论到唐代之后服内理论的转变。服外气的理论和方法随着道教的发展而逐渐丧失了在道教修炼理论中的重要地位,但却作为独立的技术存留在更广泛的医学和养生实践当中。

  • 标签: 服气 内气 外气
  • 简介:曼荼罗,或称曼陀罗,梵文音译,旧译为“坛城”:新译为“轮圆具足或者聚集发生”。早期的曼荼罗是古代印度的密教修行为防止魔众入侵.在修法场地所筑的圆形或方形土台。后世密教认为曼荼罗为诸佛、菩萨、圣者的居住之处。

  • 标签: 曼荼罗 博物院 唐卡 三昧 金刚 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