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将儒释道的代表人物绘于一图之中,以此表示儒释道融合。众多留存至今的画作,表现了中国文化开放、包容、和谐、求同存异的特点,成为中国历史上宗教融合的美术见证。儒释道融合,是中国文化史的独特现象,也是宗教史的独特现象。留存至今的各种“三教图”,用美术的形式见证了中国宗教融合的历史。

  • 标签: 宗教融合 美术史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史 儒释道 代表人物
  • 简介:丝绸之路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坦荡襟怀,曾包容了世界上兴盛过的各大宗教以及一些民间教派,因此成为一座宗教文化天然的博物馆。一、丝绸之路上的宗教传播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大动脉,佛教、祆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和摩尼教等,通过丝绸之路相继传入中国,使中国宗教进一步多元化。公元前4世纪,佛教在印度兴起,佛教僧侣成为第一批奔赴亚洲各地传播宗教的旅行家。

  • 标签: 宗教传播 基督宗教 宗教文化 佛教僧侣 中国宗教 有容乃大
  • 简介:冰心(1900.10.5-1999.2.28),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1913年随父迁居北京。冰心自幼接受了良好的家风熏陶和西方教育,其父谢宝璋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地影响着冰心幼小的心灵。冰心自幼身处中国儒家、佛教、道教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多重熏陶之中:她接受过正规的私塾教育,同时也接受了开放的、

  • 标签: 冰心 宗教文化 意识 传统 西方教育 基督教文化
  • 简介:白云黄鹤道人家,一琴一剑一杯茶,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染人间桃李花。常世人间笑哈哈,周游四海你为啥,苦终受尽修正道,不染人间桃李花。常世人间笑哈哈,争名夺利你为啥,不如回头悟大道,无忧无虑神仙家。清静无为是吾家,不染凡尘道根扎,访求名师修正道,蟠桃会上赴龙华。

  • 标签: 道情戏 道教思想 蟠桃会 清静无为 神仙家 传统戏剧
  • 简介:这一次很高兴能够在十几年之后有机会再到贵校访问;得到贵校多方面的款待,我们十分感谢。今天又能够在这儿讲演,更觉得非常荣幸。身为信徒,我是跟随耶稣基督的;作为教师,我最欣赏苏格拉底,把他当作模范。今天特选了这个题目,与各位同道,分享个人对苏

  • 标签: 苏格拉底 柏拉图 耶稣基督 知识 对话录 教学方法
  • 简介:一、长阳土家族的远祖“向王”“向王天子吹牛角,吹出一条清江河”。这里的“向王”指的土家族的先祖廪君,从这首长阳土家人历代传唱的创世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向王天子”在土家族心目中的地位。鄂西长阳是土家族的发源地之一,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谭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

  • 标签: 天子 土家族 西南夷 先祖 郑氏 廪君
  • 简介:一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藏传佛教寺院,在内蒙古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明隆庆年间(1567-1572),蒙古土默特部主阿勒坦汗(明代译作“俺菩”)受封为顺义王,开始建造归化城(今呼和浩特),阿勒坦汗在归化城兴建的第一座佛教寺院,就是现在的大召寺。大召寺从明万历七年(1579)正式动工兴建,第二年竣工(而归化城则在1581年才落成,所以也可以说是“先有大召寺,后有归化城”)。

  • 标签: 大召寺 阿勒坦汗 藏传佛教寺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隆庆年间 万历皇帝
  • 简介:融合金丹派南北宗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提到起关键作用的元代陈致虚,其实在这一过程中,明代全真道士阳道生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样不可忽视。阳氏的修性修命皆可成仙、修性重于修命的内丹思想,既承元代陈致虚在内丹修炼理论上融合金丹派南北宗的思路,又力图使这种融合后的全真道在理论上占主体地位,客观上使陈致虚的以北宗为主体的南北宗融合体系比较完全地建立起来。阳氏在力图使北宗理论占主体地位的过程中,未能把修性重于修命与神燕合一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而明清全真道等内丹学派的一些著名内丹家完善阳氏这个方面的不足,又恰能说明阳氏在融合金丹派南北宗中的作用和地位。

  • 标签: 阳道生 《真诠》 陈致虚 刘一明 道教南宗 道教北宗
  • 简介:对平井俊荣《关于法华文句成立的研究》中提出隋智额《法华文句》中的因缘释、约教释、本迹释、观心释的“四种释”,是依据吉藏《法华玄论》和《法华义疏》而成立的观点,提出反对意见并进行论证,认为《法华文句》的四种释并非完全脱胎于吉藏。

  • 标签: 《法华文句》 《维摩经文疏》 智颉 吉藏 四种释 无生观
  • 简介:本文简要叙述了祭司传统的历史、祭司阶层的重要地位和"祭典"的神学与灵命信息,指出旧约献祭和节期等敬拜制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预表"新约时代某些事物,而且在于教导我们持守一种庄严、有序的敬拜生活,并负起为邻舍代祷的责任。

  • 标签: 祭司传统 旧约敬拜制度
  • 简介: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印光大师(1861—1940)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综观印光大师的一生.他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崇高的声望和地位.是与其自身所具备的高尚的道德品格、精深渊博的佛学以及卓越超群的佛法修持成就密不可分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对弟子们施教过程中所运用的一系列教育方法得以确立和体现出来的。

  • 标签: 印光大师 教育方法 中国近现代 道德品格 施教过程 佛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