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安迪·沃霍尔作为20世纪世界艺术史上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其作品是波普艺术的典型代表。运用视觉修辞理论来研究沃霍尔的作品可以看出:其早期的艺术作品开始借鉴广告设计中视觉元素的排列组合方式,主要修辞格是视觉反复;后期作品对于视觉修辞的运用更加娴熟,主要修辞格是隐喻、借代等手法。视觉修辞的运用使得艺术符号化、平民化,并且使其作品成为现代艺术的一面旗帜。

  • 标签: 波普艺术 视觉修辞 安迪·沃霍尔
  • 简介:  "85新潮"以降,中国艺术界骤患强迫症,艺术开始"有思想"、开始有追求"自我身份认同"的冲动了.尤其是在被命名为"中国观念艺术"的先锋实验领域,种种迹象表明,作为"后社会主义"阶段或精神上刚刚从政治意识形态中解脱出来的艺术形态,其最后仍然不过是一则包含着巨大反讽与悖论信息的暧昧的"寓言".它浓缩了所谓"本土当代艺术"建构的最大真理,同时也承载着这一建构本身所天然蕴藏的最大的谎言.……

  • 标签: 中国观念 修辞性向 寓言艺术作品
  • 简介:音乐治疗是一种新兴学科,其在缓解心理压力、职业减压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实际应用中,接受式音乐治疗是最常见的方法,在职场减压方面,无论是个体治疗还是集体治疗,接受式音乐治疗都有着诸多应用手段值得研究与探索。

  • 标签: 音乐治疗 减压 应用
  • 简介:美曾经是神秘的。在康德的理论中,美主要关乎人的判断力,既以超验的“美本身”的形象独立于感官和理智,又与两者密不可分。然而,美同感官和理智的关联构成了一种分工的基础,让美本身在技术的加持下受到双方面的剥夺,流于庸俗。就感官而言,美以技术产品的形式融入生活,让人们沉迷娱乐而无心展开深层次的审美。就理智而言,美及其引申出的思想内涵为信息所解构,失去了触动心灵的向度。完整的审美过程被技术分解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表达领域。在其中,物化的人不再是审美者,而是单纯的产品享受者或信息接收者。对美本身的剥夺本质上是对作为完整审美者的人的剥夺,需要在人的复归中得到遏制与扭转。

  • 标签: 感官 理智 技术 分工 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