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道德评价就其结构来说包括道德评价主体(参与评价的人)、道德评价客体(即道德评价对象)以及评价标准、原则形式等。评价主体所站立场所具有的评价能力以及具体评价对象性质决定着道德评价标准原则的确立,决定着道德评价采取一定形式。道德评价重要前提保证在于能否准确地把握道德评价对象,能否把握正确客观道德评价标准。人们

  • 标签: 道德评价标准 道德行为 道德品质 社会道德 论道 评价主体
  • 简介:公正是人类社会追求永恒价值理想,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一个难点问题。随着中国社会转型进程日益加快,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公正原则受到社会现实极大挑战,公正原则普遍实现与否,将决定我国城市反贫困工作成败。基于上述理由,笔者从公正制度化基础、公正基本原则公正原则实现条件等几方面阐述如何以公正为伦理标准来推进城市反贫困工作。

  • 标签: 公正 城市反贫困 伦理标准
  • 简介: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精神动力心理支撑,筑牢文化自信就需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遴选标准现代转换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需要解决两大关键问题。在遴选标准建构上,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构建由政治遴选标准、伦理遴选标准、"生态"遴选标准"生产力"遴选标准构成遴选标准体系。在现代转换方面,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着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形式现代化,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

  • 标签: 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 遴选标准 现代转换
  • 简介:择偶在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个体偏好并参照一定标准选择自己认为是具有"优良品质"伴侣,而人类特有的道德价值观则是挑选"高品质"配偶有力工具。本文从Haidt道德五基准理论出发,探讨道德规范与人类择偶标准联系,系统地阐述了道德五个基准:伤害/关爱、互惠/公平、内群体、等级/权威贞洁/圣洁准则对于个体择偶标准及心理影响。未来研究应重视文化差异性、道德理论本土化等问题,并考察生理、心理社会多方面因素对两者间相互作用影响。

  • 标签: 道德理论 道德规范 道德五基准 择偶理论 择偶标准
  • 简介:本文从解析生育性别选择概念出发全面揭示了生育性别选择性别伦理问题,从性别伦理独特视角对其作出详细分析,进而提出了规制生育性别选择,消除性别歧视,构建合理生育伦理秩序性别伦理策略。

  • 标签: 生育性别选择 性别伦理 妇女赋权
  • 简介:罗尔斯正义论试图复兴西方政治思想中契约论传统,但是,罗尔斯复兴和继承是有选择承继.本文首先分析了西方政治思想中功利主义传统之悖谬契约论传统基本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罗尔斯对契约论传统本身扬弃之实质所在.另外,本文驳斥了单纯认为契约论对罗尔斯思想建构仅有"论证方式"之意义观点,同时为罗尔斯这一论证方式提供了一种经验性辩护.

  • 标签: 契约论 罗尔斯 正义 功利主义
  • 简介:公德总是相对于私德而言。根据对公德“公”之范围不同界定,原先公德就会转变为私德。公德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个体性美德与制度性美德。在个体性美德中,正义具有与其他美德极为不同特征。我们公德建设应从个体正义感培养与制度正义构建和维系入手。

  • 标签: 公德 私德 制度性美德 正义
  • 简介:陆澄得知儿子病危,因而忧闷不能堪,阳明先生批评他爱亲偏了,已是私意。然而当阳明得知自己父亲病危时,却“欲弃职逃归”,这其中差异值得探究。其实,阳明先生对陆澄提点是基于理性考量,但当自己遭遇此种危急时,则依于直觉之情。此情是人性深处直觉亲情,顺此情才能心安。安与不安,不是从理论推导、逻辑论证中得到,而是情感恰当安顿,心安是儒家面对内在困惑或道德两难处境时选择依据之一。儒家肯定亲情,但不止于亲情,而是将其扩充、提升为普遍仁爱之情,将“亲亲”与“仁民”、“爱物”统一起来,确立了由孝及仁.由身、家及天下实践路向,扩充家庭和谐从而实现社会和谐。这也为我们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有益启发。今天,我们应当重拾儒学,彰显其在慰藉心灵、和谐群体与稳定社会等方面表现出重大意义。

  • 标签: 王阳明 顺情 心安 道德
  • 简介:唐君毅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其道德观是建立在其心本体论哲学之基础上,他对道德生活本质、道德自我在宇宙中地位、现实世界之物质是精神之体现论述,以及希望建立一个充满高尚理想与道德价值社会思想,对于我们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积极启迪意义。

  • 标签: 唐君毅 道德观 道德自我
  • 简介:乞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乞讨在当代中国泛滥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都带来了比较大冲击,在如何对待乞讨乞讨者问题上存在着很多分歧,其中价值观矛盾及其所引起道德困境构成了对乞讨现象争论焦点.我们必须把乞讨作为一种手段乞讨者对一种生活方式自愿选择区别开来.如此才能对乞讨之中手段目的关系、乞讨者施舍者之间关系、乞讨者管理部门之间关系进行恰当道德定位,并为处理乞讨问题提供依据.

  • 标签: 乞讨 乞讨行为 乞讨资格 道德困境
  • 简介:道德选择理论是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中重要内容。本文首先三个方面研究了亚里士多德道德选择理论:一、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理论前提;二、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依据;三、亚里士多德论道德选择目标。其次,从西方哲学史宏观背景中就亚里士多德道德选择理论成败得失进行讨论。通过研究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道德选择理论,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道德选择在道德理论道德实践中重要作用。

  • 标签: 亚里士多德 道德选择 理性 中道 幸福
  • 简介:洛克财产权理论中存在许多模糊地方,原因就在于他没有把所有权占有权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在他那里,人对自己生命自由没有所有权,但对自己劳动能力有所有权,可以任意转让。诺齐克把劳动能力、个人财产,甚至生命、自由,都当作是个人私有财产。马克思观点同洛克诺齐克观点是根本不同,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本质体现,劳动能力不是可以任意转让私有财产。洛克诺齐克理论都无法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正义社会,我们必须要回到马克思。

  • 标签: 权利 财产 洛克 诺齐克 马克思
  • 简介:当代生殖技术对女性尊严可能带来双重效应:一方面可能提升女性尊严,另一方面也可能贬损女性尊严.女性惟有摆脱父权制文化给定女性形象,重构女性主体性,赢得做人尊严,才能维护自己女性尊严.也就是说女人只有首先被当做人来尊重,然后才可能被当做女人来尊重.惟其如此,生殖技术对于女人才是福音,否则它会成为女人梦魇.

  • 标签: 生殖技术 人的尊严 女人的尊严
  • 简介:在人们生活世界中存在着不止一种值得人们追求目标价值,而各种价值之间有可能是不可通约,甚至是不相容,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价值在任何意义上都不能比较。在每个人各自的人生观价值观中,不同目标价值之间是可以进行比较,甚至是可以进行计算。正是基于这种数字化计算,每个人才有可能在面对多种价值目标时做出理性选择,根据每一目标价值对自己人生意义而做出选择,并对自己选择负责。

  • 标签: 价值多元主义 理性选择 自由 责任
  • 简介:<正>社会和谐、人际关系及群体关系和谐等,是任何一个社会存在发展首要条件之一。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社会环境是人类一贯向往追求。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们曾经做出各种各样探索、尝试,力图创造和谐。早在公元前500多年前意大利哲学家毕泰戈拉就曾把“和谐”作为一个哲学基本范畴,并提出“美德乃和谐”这样一个命题。拍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只有

  • 标签: 和谐的人 群体关系 社会和谐 关系的和 强理想 互敬
  • 简介:<正>伦理学从哲学母体中分离出来,有了本学科“古老而年轻”历史,这是伦理学自身进步,也是哲学发展进步。有待人们反思问题是:伦理学离开哲学究竟能走多远?存在一个非哲学伦理学吗?对道德伦理学思考对世界哲学思考可能分离吗?真正哲学不触及道德人生吗?真正伦理学不是哲学吗?……本文针对片面强调二者分离倾向,力图通过揭示道德

  • 标签: 世界观 伦理意蕴 真正的哲学 论道 伦理学研究 事实世界
  • 简介:<正>在日本伦理思想史上留下划时代功绩、做出巨大贡献思想家和(?)哲郎(1889—1960),他学术地位在日本是首屈一指,日本学者在《近代日本伦理思想》一书中给他以很高评价,称他为“伟大文化学家”。可以说,伦理思想是对近代日本伦理思想总结,是东西方伦理思想相融合产物。他一生,经历了明治、大正、昭和时代,这正是日本明治维新、确立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军国主义、战后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历史时期。作为出生在医生之家哲郎,从小受到良好教育。23岁从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

  • 标签: 伦理思想 伦理学 集合体 日本明治维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类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