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比于玉"的相关说法见于《礼记·聘义》、《荀子·法行》、《孔子家语·问玉》。关于"比"多见于美学的讨论中,就"比"出现的文本语境来看,"比"原本不是一个文学的话题,而是一个伦理学的话题。"比"也不仅仅是一个文学比喻的手法,而是一个伦理学的方法,是一个说明美德的方法。"比"的方法具有伦理学上的自然主义的某种特征。"

  • 标签: 比德 “子曰” 君子 文献 文学比喻 伦理学
  • 简介:科尔斯戈在梳理近代以来规范性论证的四种方案中,以“实践同一性”基础上“目的王国”的创建作为沟通“绝对命令”与“道德法则”、“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中介,不仅论证了规范的正当性,而且激活与推进了康德伦理学。如果基于康德的“先验逻辑”来考察科尔斯戈对康德伦理学的阐发路径,还可以有效地回应柯亨等人对科尔斯戈的质疑。

  • 标签: 规范 正当性 康德 伦理学 先验逻辑 政治哲学
  • 简介:中国文化以伦理为本位与特色,这已经成为学界共识,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礼与是较之仁要出现更早、更为重要的观念与实践。礼,三代甚至更早既已产生,到了周代形成了礼乐文明制度,观念的出现,体现了周代人文意识的觉醒。要研究清楚中国道德文明的渊源、本质、特色与规律,就不能不对上古社会的礼与或者宗教与伦理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中国传统伦理注重礼仪,礼仪文化在中华大地源远流长,因此中国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 标签: 伦理思想史 中国传统伦理 中华民族 礼仪文化 核心观念 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