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亚里士多德在其《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开篇表述了个“目的链”分析,他论证说:我们所有的实践与探究都旨在获得某个好,而每种好之所以好,又是因为有助于获得下个好;这样,这些“好”就会排成个“为了为了为了”的手段目的链条,其尽头指向“终极好”。终极好的价值源于自身,而不再是因为服务于下个好而好。接下来,亚里士多德说这样的终极好就是“幸福”这个至善——幸福概念是整个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核心。在现代,对自由主义主流政治思想不满的社群主义和共和主义政治哲学,在重启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智慧时经常诉诸它。事实上,不仅政治哲学家们日益钟情古典幸福论,而且各国政府今天也正在现实政策规划中直接写入“幸福指数”。

  • 标签: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柏拉图 《尼各马可伦理学》 政治哲学家 朋友 主流政治思想
  • 简介:哲学存在论的政治性和政治本身具有的存在论意义这两个方面的内在统,使得政治哲学成为哲学存在论的当代形态。政治哲学成为第一哲学不仅是哲学形态变迁的结果,而且是政治作为社会历史维度的当代转型在思想上的种体现和要求。哲学在政治权力的运作中形成,政治权力应该在哲学理念的引导下运行,政治与哲学相互规定并相互构成。

  • 标签: 政治哲学 第一哲学 当代形态 政治权力 存在论 内在统一
  • 简介:公元5世纪初,儒学经由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从中国传入日本,6世纪初,佛教经由同样的路线传入日本。至公元7世纪,圣德太子主持推古朝的政治外交,开始大规模派遣留学生直接从中国隋唐帝国输入先进的文物制度,儒学和佛教在政治宗教等意识形态层面,开始对日本文化发挥影响。本稿拟以推古朝圣德太子摄政改革期间颁布的“冠位十二阶”、《宪法十七条》,以及“三经义疏”等为主要依据,考察圣德太子对儒学和佛教的兼收并蓄,了解儒佛同样作为外来文化是如何得以互无冲突地适用于彼邦,藉以探讨儒佛思想之于多元文化中得以会通的共同价值基础所在。

  • 标签: 圣德太子 儒佛会通 冠位十二阶 宪法十七条 三经义疏
  • 简介:颜钧(1504-1596),号山农,明代后期泰州学派思想家,也是同时期儒学民间化运动①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发展了王艮的"大成仁学",形成套以仁为核心、以神为特征、以实践为旨归的"大中哲学"②思想.在泰州后学中,颜钧尤以独特的仁工夫论及实践著称于世.即以工夫论而言,他将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说化为大中哲学的"仁之方",但在具体进路上,又将之分作两个层次:"从心所欲"与"不逾矩".前者表现为提出"制欲非仁"、"仁之妙即在放心"以及"从心、从性、从情"等思想,主张疏导和顺任心性自然流行,此即所谓"放心仁"说;"不逾矩"即是"知及仁守,庄莅动礼",意在顺任、放逸之后及时纠偏补正,诉诸知性见闻,并以道德规范约束自己,这是儒学中贯的"戒慎涵养"工夫.但是从"放心仁"到"戒慎涵养"的工夫路径,其中所呈现出的阶段性割裂了工夫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并且也与他所追求的圆融大异其趣.本文试就此问题作探讨.

  • 标签: 工夫论 心体 王艮 后学 仁学 泰州学派
  • 简介:作为落实2014年7月3日中韩两国首脑会谈时达成的两国应加强人文学术交流的共识的年度项目,以中韩两国的人文交流与文化认同性为主题的第一届中韩人文论坛于2015年10月30-31日,在韩国汉阳大学首尔校区的汉阳综合技术研究院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韩国教育部、韩国研究财团共同主办。参加本次论坛的两国学者有二百多人,其中中国学者有90多位,韩国学者有100多位。

  • 标签: 人文论坛 中韩两国 首尔 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会 中国学者
  • 简介:<正>苏州市儒学研究会,在原老年大学儒学研究会的基础上,经过年多的筹备,于1987年2月25日至27日召开正式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与会者大多是已离休的老同志,也有部分中青年知识分子和社会各届人士。在会上交流的论文有十二篇,涉及的课题较为广泛,而且带有苏州地方特色,学术讨论气氛

  • 标签: 儒学研究 学术讨论 苏州市 社会 中青年知识分子 地方特色
  • 简介:<正>1987年12月5日至9日,在济南举行了由山东大学主办的“国际用易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国内代表认为,根据目前周易学术活动的需要,应将筹备组扩大为筹备委员会,方能代替中国周易研究会的部分职能。经过充分酝酿协商,推选出十多位代表组成中国周易研究会筹备委员会。名单如下:委员:刘蔚华、陈俊民、方克立,余敦康、唐明邦、刘大钧、潘雨廷、徐志锐、王兴国、陈金

  • 标签: 筹备委员会 学术讨论会 周易研究 山东大学 学术活动 文化研究
  • 简介:中国先秦战争连绵不断,因而产生了众多的兵学家和兵学理论,为中国乃至世界兵学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管仲作为先秦齐国的贤相,不仅是位政治家、思想家,而且还是位军事家,其倡导并实践的寓军于政、平战的军事思想是齐国强大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重要保障。

  • 标签: 管仲 寓军于政 平战一体 军事思想
  • 简介:正确认识和防止两分化、收入差距的扩大严林彪、什么是界定两分化的客观依据目前我国收入差距、贫富差距出现持续扩大的倾向,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有人把这种持续扩大的收入差距、贫富差距现象,看作是两分化的种表现;但也有人认为目前虽然存在收入...

  • 标签: 收入差距 贫富差距 贫富两极分化 正确认识 占有生产资料 物质生产资料
  • 简介:世界第一部三国题材文学史——读李福清《中国的历史演义与民间传统》王长友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李福清先生,是俄罗斯当代杰出的汉学家。他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对三国题材文学的研究造诣尤深,他的博士论文《中国的历史演义与民间传...

  • 标签: 民间叙事诗 《三国志平话》 三国题材 历史演义 文学史 《三国志演义》
  • 简介:山东大学主办,凤凰出版社、台湾商务印书馆协办的《子海》首批重大成果发布暨“两岸古籍珍本合璧工程”论证会,于2013年11月30日在山东大学召开。

  • 标签: 成果 珍本 工程 两岸 文化业 山东大学
  • 简介:任希古,初唐诗人,其生平事迹在《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孝友》中原本有传,但该传阙漏不详,并有差误,晚出史料转相抄引,贻误后学。本文试图通过对任希古的文献资料加以梳理琐考,以便略详其生平,补史之缺,澄史之误,或可给后来者提供些研究便利。

  • 标签: 《新唐书》 任希古 辨正
  • 简介:兼爱或博爱自先秦、汉唐到宋明,直为儒家自身所主张并为儒家经学的主流性见解,并不专属于墨家。孟子的激愤斥责,并不妨碍他也有容忍兼爱的面,普遍之爱与差等的社会可以相容。自古忠孝不两全,无父无君反映的是社会成员的真实选择。儒家的仁爱不仅有差等之爱,更有大仁大爱,即博爱或兼爱。从张载的兼爱到程朱的理分殊,不论从气还是理出发,全天下只有家人,血缘的鸿沟已经被跨越,儒家仁爱也因此有了更广博的蕴涵。

  • 标签: 无父无君 兼爱 博爱 一气 理一分殊
  • 简介:阳之谓道,包含着三个问题:阳的关系;二是阳与道的关系;三是道究竟是二元的或是元的.本文结合中西哲学史对此展开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阳之谓道",已将易之三义(即易简、变易、不易)全部涵括在其中了.

  • 标签: 阴阳 一元论 二元论 易之三义
  • 简介:本文对道南脉中两项重要的思想史实进行考证,澄清以往相关记述中的错误。本文指出:程门立雪不在元祜八年杨时41岁,而在元祜三年杨时36岁;罗从彦师事杨时的时间不在政和二年罗从彦41岁,而当早于大观元年罗从彦36岁,元符三年罗从彦29岁时即已初见杨时。

  • 标签: 杨时 罗从彦 道南一脉 程门立雪